文档详情

河北省新华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za****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2KB
约12页
文档ID:18776923
河北省新华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1/12

河北省新华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天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 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匀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 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 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 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 的审美效应。

1)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B . 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C . 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D . 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B . 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C . 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D . 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B .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C .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D . 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 (6分) (2018高三上九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

B . 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C . 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D . 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B . 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C . 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在好莱坞热映为例,论证了全球化时代呼吁传统文化的复兴D . 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B . 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C . 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D . 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3. (12分) (2020高二上北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杨汉光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此后,张六叔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

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小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

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节选自《中山日报》)(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巧设悬念,前一部分写张六叔由愿意租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到不愿意的整个变化过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 . 弃农从商的刘二叔对自家田里“野草长得最高”无动于衷,与张六叔的坚韧勤劳和母亲的眷恋土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 . 文中关于小洋楼的记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旨在说明经商可以改变农村的面貌D . 小说写母亲“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这一细节就是为了表明母亲年迈体衰、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的客观事实2) 小说画线处写“我”坚持贴钱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请分析这一做法的深意。

(3)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我”和母亲准备租田给刘二叔的这一情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4. (11分) (2019高三上陕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继擢户部主事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

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兼商议中书省事三年,致仕,给半俸四年,卒,年七十六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B .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C .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D .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的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B . 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

C . 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D . 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典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肃公正执法,敢于坚持己见他任尚书省令史时反对杀掉无辜者,任新蔡县令时反对杀掉偶发抱怨者;以上两次他直接上奏皇帝,使相关人等得以保全B . 刘肃体恤民生,心系百姓疾苦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此事C . 刘肃治才出众,善于化解难题任邢州安抚使时,公私均得以获利;任真定宣抚使时,化解了换钞难题;任左三部尚书时,参议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D . 刘肃生荣死哀,受到朝廷优待他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退休前任朝廷重臣,退休后还依然享受俸禄,死后多次受朝廷追赠,而且获得美好的谥号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②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5. (11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B . 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C . 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D . 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②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6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1) 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 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7高二上西宁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逍遥游》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明逍遥自在、无所待的状态 (2)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作者恰似一只倦飞的鸟儿返巢的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据了解,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七、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7高二上邢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有人说:“致敬经典,返现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

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1、1-2、1-3、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答案:略3-1、3-2、3-3、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4-1、4-2、4-3、4-4、5-1、5-2、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1、7-2、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8-1、七、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1、。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