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儒家与法家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32KB
约2页
文档ID:167120383
儒家与法家_第1页
1/2

论儒家和法家法律思想的异同(转载)一、 所谓的儒家,是以“兴经”为理论经,以“仁义”作为理论核心,以尧舜作为祖先,以周文王周武王作为圣 君,以孔子作为创始人,最注重道德的学派儒家的法律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崇礼治,主张“为国以礼”先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孔子-以人入理,突出礼的伦理性和强制性他的思想主要包括等级法律观;重 德轻刑观;“为政在人”论;犯罪预防观;用刑适中论;“父子相隐”论孟子-倡导“仁政”,使礼成为国家 意志的体现他的思想主要有养民富民的经济立法主张;省刑慎刑的法刑观;辅贤伐暴的君臣关系论;贤人和良 法并重的人法关系论荀子-沟通礼法,使礼理论化,系统化,制度化荀子的思想主要包括礼法论,德刑论, 人治论2. 德礼为主、法刑相辅的礼治观主要内容:德礼优于行政;注重教化,恤刑慎刑;为政在人,贤人治国3. 强调人治,主张“为政在人”认为人治是由德治和礼治派生的二、 所谓的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 为法家法家的法律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1. 关于法的概念法家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规范,包括赏与罚两种手段,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2. 关于法的性质法家认为法具有强制制裁性,法具有客观公平性,法具有严格等级性,法具有时代民情性3. 法的起源是与国家的起源联系在一起,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 法的作用主要有定分止争,禁恶止乱,制民胜民和尊君、独裁三、 由此比较得出儒家和法家的异同点如下:1. 先秦儒家和法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相同,他们的思想里都闪烁着民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2. 在对待当时社会的现实方面:儒家坚持传统的治道,认为治理百姓应该以礼以德,不应该以法以刑儒家 在治国之时没有认识当初的实行此道的环境已经变了,在这点上看来,儒家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保守消 极的而法家认为,应该以法治国,人性是“好利恶善”的,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推行法治的必要性所 以,法家当时对待社会现实是积极的3. 儒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也是作为“仁政“之所以可能实行的依据法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 础是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人的恶性是不可改变的4. 他们两者所维护的制度不同儒家所维护的是特权的礼治,是贵贱有序,是法律面前的不平等儒家所维 护的也就是贵族利益的制度即分封世袭制度法家的法律观就是要充分认识法的重要性和发挥法的作用, 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的封建中央专制集权制度。

5. 儒家和法家在统治方法上面不同儒家主张的是礼治、德治、人治,所以他重礼和德而轻法主张恤刑甚 杀的刑罚观,在预防犯罪上用教育的手段为主法家注重的是法治,甚至会夸大极端法律的作用主张“禁 奸止过,莫若重刑”,以重法重刑来预防犯罪尽管孔孟关于德治的思想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和要求,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他们强调道德教化, 重视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却是值得借鉴的法家的思想观点,虽然有其过激的地方,但是依法治国,体现的法 律上的平等的观点也是当时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所以儒家和法家随有相通之处,也有思想上截然不同的地方 但是这两种思想的存在,对当时的社会进步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法家与儒家儒家认为,要靠礼和道德,而不是靠法律与刑罚来治理百姓他们主张沿用西周初期的体制,而没有觉察 至叽社会情况已经变化,先前推行礼治的社会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时,他们还指望靠老办法治国,就成为保 守派了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革命派,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他们不再坚持以出身贵贱 和财产多少来划分社会阶级孔子和孟子还继续强调君子和小人的分野,但这个分野,现在变成以道德来划分, 而不是以家世来划分了v本章开始时,我曾指出,先秦中国封建社会里,“礼”是君王统治贵族的准绳。

刑”是君王统治百姓的 工具儒家坚持以礼治国,这样,“礼”不仅是统治贵族的准绳,也成为统治庶民百姓的准绳;这是对庶民百姓 提出了更咼的要求就这一点说,儒家是革命的£法家的思想,也和儒家一样,没有社会阶级高下的区别人人在法律和统治者面前,地位都一样但是, 法家所作的不是把庶民的地位提高,而是把贵族的地位降低,靠奖惩来统治一切人,这就把“礼”抛到一边去了儒家的主张是理想主义的;法家的主张是现实主义的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一向指责法家卑鄙、粗野;而 法家则总是指责儒家书生气,不切实际先秦时期儒家与法家刑法思想之比较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一个时期,曾被外国的一个学者称为轴心国时代刑法是中国传统法律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主体,在古代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中刑即是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简略地介绍了先秦时期儒家与法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基本情况、政治主张然后, 第一部分阐述了先秦时期刑法思想的渊源,介绍了礼与刑的起源,论述礼与刑的关系第二部分则重点讲述了先 秦时期儒家与法家刑法思想的内容儒家与法家基于对人性、社会现实及政治主张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刑法思 想第三部分主要对儒家与法家的刑法思想进行了分析对比,从而说明两家刑法思想对立的同时又有一些交流与 融合。

第四部分强调两家刑法思想对当代刑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要做到古为今用。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