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语文版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6.50KB
约5页
文档ID:155498781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语文版_第1页
1/5

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 训练目标: 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训练重点: 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训练难点: 观点的提炼,精当的议论课前准备:提供一些记叙文和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简短事例课时建议:1——2课时训练过程:一.活动导入: 师: 初中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三年级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出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做到论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那么什么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 生:“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该事对自己的启示 师: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由此我们知道,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因而写好这种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将叙议结合,也就是考虑并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二 例文导学请大夫云 江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

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简述“一事”)这位老人就是夏衍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只一句评论)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老葛朗台(联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老葛朗台就要死了,却怎么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贴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好让他的灵魂升天时,他的眼睛突然奇迹般地亮了,还极力做出一个想把那十字架抢过来的姿势,于是,这最后的努力也就彻底地断送他的性命夏衍走了,葛朗台也走了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间的表现居然有这么大的反差,一个绝美,一个绝丑(两相对照,合并议论,爱憎分明)再看一篇例文:罗汉也吸香烟吗程秋生春游季节,中外游客兴致勃勃地来苏州游览名胜古迹当人们鱼贯步入举世闻名的西园五百罗汉堂时,一位细心的游客突然吃惊地问身旁的导游:“怎么,罗汉也会吸香烟?”人们随着这位游客手指的方向一看,无不大为惊讶第一百五十尊罗汉的右手居然夹着一支正在冒烟的香烟,烟灰散落在袈裟上,烟蒂将烧到他的手指见此情景,罗汉堂的服务员轻骂一句:“真该死,恶作剧!”把残烟拿掉了(用三个自然段叙述一件事)。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文化,不朽的艺术,值得人们欣赏在游览名胜、参观古迹时,要提倡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切不可肆意糟蹋破坏遗憾的是,游览胜地,恶作剧时有发生,越规者不乏其人在古建筑上刻字留名者有之,用石头砸击塑雕佛像者有之,攀花折枝者有之……(联想到其他类似的不文明行为)有些人干这等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能真该向这种人大声疾呼:做一个文明的游览者(这一段是议论)!师:读了两篇例文,一事一议文章的写法,你明白了多少呢?这种文体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有什么区别?议论有何特点?文章模式有什么特点呢?生:议论文中的叙述很简洁,少有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生:议论都是在叙述的基础之上,自然而发观点鲜明生:它的议论往往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申开去,说明一个普遍意义的道理可以说的上是就事论理生:这种文章总是先叙事,在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有自己的见解三 要点点拨1、文章开头首先要概述材料用简明的语言抓住关键句和词语去概括选材尽量典型,叙事尽量简明弥留之际,十分难受,还纠正秘书的“叫”大夫;不文明到给罗汉的手指夹上点燃的香烟,这些都够典型的了(话题作文提供事例,那就没办法选择了)。

叙事过详,篇幅过大,喧宾夺主,成了记叙文,看不清楚作者的观点这两篇例文的叙事都比较简明,恰到好处一般说来,600~800字的一篇中考作文,叙事部分占200~300字比较合适2、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常常采用陈述性的判断句例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悟出了……;故事说明了…….等3、找准论点,叙议结合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在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应尽量展开联想,分析尽量深刻在议论部分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反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像第一篇那样,使是非更加分明;也可以联想与叙事内容相似的事例,像第二篇那样,使论据更加充分;还可以联想自己的思想与做法,使论述更加真实、亲切联想能使分析深刻,讲清道理也能使分析深刻,说实在的,上述两篇例文,因篇幅所限,分析部分都略嫌不足,如果同学来写可以展开些4议论的角度要新颖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5、拟题尽量新颖如果不用“请大夫”,而用“要有礼貌”;不用“罗汉也吸香烟吗?”而用“要做文明游客”,主题倒是鲜明了,但不新颖,不能吸引读者,没有留下任何悬念6、写作要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引要简明;议要精当;联要深入;结要有力四、实战演练学生接着下面的事例写一篇题为《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议论文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老者答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老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五、拓展阅读(一)议中学生高消费现在我们青少年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

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有些青少年为了要一双“耐克”苦求爹妈,这对那些拿工资的家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是不创造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珍惜别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最适宜播种理想的时候,切莫沉醉于追求物质享受,折断自己理想的翅膀香港的“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亿万富翁,买一辆小汽车又算什么,何至于“抠门儿”到这个地步?其实他并不是吝惜那几个钱,而是时时告诫自己切莫贪图享受,追求奢侈生活俭以养德”方志敏烈士有这样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由此可见,事业离不开俭朴物质生活像一面镜子,悬挂在每个青年的面前它可以映出胸怀大志,情趣高尚者的英姿,也可以显出贪图安逸,浑噩庸碌者的身影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也就飞不起来了”我们个人的事业想有所成就,我们的国家想要强大,我们的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倡俭朴。

尤其是中学生,应该反对高消费[评析]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文中的“事”不是一个具体事件,而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青少年高消费文章开头用五十几个字简述了这种现象,然后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极不适宜的第2、3两个自然段论述了“不适宜”的理由:一是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二是高消费是腐蚀剂,事业成功离不开俭朴文章结尾引用了泰戈尔的名言,进一步重申提倡俭朴、反对高消费的观点文章不仅做到了就事论理、理从事发,而且在提出观点后能扣住论点展开议论,论据恰当、说服力强二)“作弊”一席谈考试临近,班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弊绝招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之,但它却证明了一个事实:“作弊”这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学校中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呢?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作弊的人无非是想得高分,自己光彩,老师表扬,父母也高兴也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怕考不好老师批,家长骂,棍棒加身,只好铤而走险,蒙混过关考试作弊也叫“偷看”,在有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件绝妙的事:平时痛痛快快地玩儿,考试只要稍稍用些心计,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得高分作弊的人只知用“假分数”来满足一个暂时的虚荣心,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次小小的作弊虽不会使他变得十恶不赦,却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丑陋的种子且不说作弊被发现后,老师的失望,学校的处罚,还有其他同学的大眼、小眼,嗤之以鼻的态度;就算这次侥幸逃脱,你心里真就那么踏实吗?你能保证以后不会“东窗事发”吗?我曾记得,一个同学在他作弊后写下了自己这样的感受:“我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精神几近崩溃我怕见父母,怕见老师,也怕见朋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堪回首了是啊,没有什么比拥有坦荡的心灵更令人欣慰,没有什么比愧疚不安和失去他人的信任更让人痛苦的;用谎言换来的短暂虚荣终究是要破灭的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也会在工作和婚姻中作弊当诚实的优良品质在一个国家无处立足的时候,我们还能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难道也要带上书本、纸条去作弊吗?骗老师、骗家长,到头来还不是骗自己呀!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作弊,固然不对,可这能仅仅怪学生吗?难道老师和家长就不该负一些责任吗?有些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把“分数”看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许多同学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才去作弊的这难道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反思吗?再次奉劝各位同学:与其考试时费尽心机,偷偷摸摸地搞“地下活动”,还不如平时踏踏实实地学习。

作弊”是一种麻醉剂,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1) 本文主要由哪两种表达方式组成?(2) 本文针对考试作弊发表了自己怎样的看法?是怎样深入议论的呢?(3) 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有关写此类文章的启迪?5。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