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别裁》的心得感悟 说到《论语》,没有人不熟悉,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对论语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于我们所学的课本,对意思的理解也基本来自于书本的注解和老师的分析如果不是对它特别有研究,大抵是没多少人去看的毕竟古文虽说文字的功能比白话文更强大,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总感觉和现代有些脱节当我看到《论语别裁》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由袁腾飞老师著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本人学习历史时不是很认真,历史上的大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真是掌握不好,但我又很喜欢看历史,所以当我读完《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关于明朝部分时,我对袁老师佩服之极!那种历史问题现在化,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我觉得能把历史讲解到这个份上,真是大师!当然,南怀瑾先生通过《论语别裁》,给我们还原论语的现代版,同样是让人钦佩之至!深觉南先生学问的博大精深,在著述中,他广征搏引,谈笑自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传统深奥的经典,或引诗句,或讲典故,或解学术,循循道来,不管是朴素道理还是人生哲理,都能让读者有所感悟翻开《论语别裁》,在前言里,我就看到了一位谦虚的南怀瑾先生。
他写道“本书定名‘别裁’,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愚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其实南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任何人都不应该说我是最好的,因为是别裁,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必要拿条条框框来界定,要挑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张中行老先生的一番言论,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别裁”我欣赏南先生谦虚、低调的性格,那是对我做人的一种启发当我读到第七篇《述而》中有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中领悟到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在解释这段话的时候,南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 “可求”与“不可求”是针对人生道德方面讲的,如富贵符合道德规范,符合“道”,即使是很苦的事情,也愿意做如果富贵靠不择手段去求得来,这个富就很没有道理,很难接受认为是不可以做的,富贵与我们是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是走自己的路,干我们喜欢事情吧,宁可保持那份物质上的清贫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人自身修养的体现从《论语》中处处能够明显感觉到孔子的“因材施教”,这对我也是很大的启发: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有深浅以及侧重不同的解释,很讲究针对性,从中也能够感受到那时候人的生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板,为人处事虽有原则,但也要因人而异的,连孔子这么一个如此有坚持和自己理想的人都懂得处处变通。
想想自己,有时候太过较真实在没有必要,何况从道家的角度,更要懂得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自己去深入理解和消化的,通过阅读《论语别裁》,学习《论语》的精髓,让我明白,很多感悟不单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感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上《论语》中给我们阐述的学问的真谛,孔子关于教学的见解,这些都应该贯彻到做人做事之中,贯彻到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当代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