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题2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

Wo****C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KB
约8页
文档ID:167809646
课题2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_第1页
1/8

课题2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 - 本资料来自于资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21cnjy.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二中南校区的曹付玲,此次授课内容为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二中“氧气的化学性质”结合课堂教学与我课后的考虑,在此跟大家交流汇报 一、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研究详细物质的方法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响,学会描绘化学反响中的一些反响现象,书写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比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p 、合作与交流的才能 〔2〕学习化学中比照的方法,体会从详细到抽象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化学来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5.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助燃性〔2〕准确完好地描绘实验现象 下面我详细来谈一下我对目的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研究详细物质的方法绪言中提到: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本节中的氧气,就是学生第一次详细认识其性质、变化规律、用处及制法的详细物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化学以实验为根底,注重关注反响中的现象与变化前后的物质,同时又会升华实验得出结论,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敲开了一扇门21教育网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响,学会描绘化学反响中的一些反响现象,书写反响的文字表达式学习氧气,学生根据生活经历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教材中安排了几种燃烧现象比拟明显,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类型的物质——碳、硫、铁旨在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分析^p ,认识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看,如何说,如何记就成为本节课需掌握的内容21cnjy.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比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p 、合作与交流的才能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学习的驱动力还是主要在“兴趣”上,学生们渴望能最近间隔 地看化学实验,喜欢追寻化学在生活中的身影,喜欢尽情交流与发言,本节课堂上,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发挥对本节课实验现象的观察,不是为了单纯的记录,而是要培养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才能,引导学生在看到现象后立即引发“为什么?是什么?”的考虑 〔2〕学习化学实验中比照的方法,体会从详细到抽象的归纳方法。

从第一单元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开场,比照探究的实验方法已经出现,本节课中,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门户网站 @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21cnjy. 中”受热燃烧的比照更充分证明了氧气的助燃性,对今后其他物质的研究也打下了根底从详细的物质燃烧结论来归纳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想21-cn-jy. 二、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p 本节授课内容的特点,更好地表达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我运用了“四互动”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引导”,学生“考虑”;老师“提问”,学生“答疑”;老师“演示”,学生“观看”;老师“提示”,学生“动手”老师引导启发,讲授新知,实验演示;学生交流表述,实验探究,考虑总结再辅以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在静也考虑,动也考虑中完本钱节课的学习任务2·1·c·n·j·y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①情景导入②解答困惑③总结提炼详细来说明一下 环节一: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几位主角---氧气,木炭,硫、铁,小木条教材中设计这几种物质,考虑到它们可以代表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别,但这是初三的学生所不理解的。

我就冥思苦想如何能找到生活中很熟悉的情景能将几种物质串联起来,于是我想到了烧烤,用于做燃料的木炭,串羊肉的铁钎子,偶尔发生的意外硫磺皂,再配以大家喜欢看的“爸爸去哪儿的”背景素材,在课的开场就设下了几个疑团,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自己把这几个疑问提出来,我及时把它们记录在副板书的位置上这样做既在课的开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本节课的情景主线“解决女孩在烧烤中遇到的困惑”这条主线牵了出来 环节二:解决困惑,氧气的化学性质显现假如说碳、硫、铁三种物质是串联在一起的小灯泡的话,那氧气就是连接其中的导线首先,解答第一个困惑:木炭不好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说出可以快速点燃木炭的方法,他们的答案有:用扇子扇、多鼓入氧气,还有诸如加固态酒精、汽油等答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之后,我顺势总结:给木炭更多的氧气,就能使其快速燃烧再温馨提示了实验的考前须知之后,小组进展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老师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组内合作交流,对看到的现象进展描绘实验完毕后,请一组同学汇报现象表观现象描绘完毕,我指出木炭燃烧是其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那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每一组学生经过商量琢磨,开场用手中现有的试剂进展实验,最后请一位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变浑浊的石灰水。

在此环节中,每位同学都感觉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落实了目的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p 、合作与交流的才能”21·cn·jy· 铁丝与硫燃烧的实验略显复杂,故均为老师演示实验 在解答困惑二:铁能燃烧么?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比照的实验方法,在空气中试图去引燃螺旋状的铁丝,学生看的很清楚,铁丝并未燃烧,那我立即导出疑问:铁丝在空气中看来不能燃烧,那可以试试将铁丝放入学生立即迁移想到:氧气中紧接着完成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火星四射的剧烈现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请学生描绘现象,走近学生,让他们观察变短的铁丝末端悬挂的黑色小球,将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引出并做简单介绍:四氧化三铁受高温融化,易掉落于瓶底为学生讨论下一个问题翻开思路集气瓶底部水或细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其实在铁丝燃烧的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止这一个,之所以我设置该问题的原因是:一,水或细沙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有关,强调产物;二,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进展化学实验要严谨,需要考虑周全,保护好仪器,节约药品,获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门户网站 @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21cnjy. 得最好的实验效果,【21·世纪·教育·网】 解答困惑三:跌入火中的硫磺皂。

硫燃烧的实验装置我略作改良,用加热的玻璃棒引燃硫粉,并用小气球将装置密闭老师演示后请学生比照说出现象,虽然这个实验中学生并未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但我感觉这种设计浸透了环保意识,表达了绿色化学的真谛实验中我请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表达师生互助与公平平等 在解答三个困惑的过程中,一直在展示实验,传达给学生“实验是进展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进展物质性质研究的重要方法”,落实了目的中的〔1〕初步理解研究详细物质的方法通过边看边记,学生应该对现象与反响的文字表达式有了一定的理解三组实验进展完毕,引导学生考虑:氧气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立即有学生答复:带火星的小木条因为时间关系,老师演示该操作,将氧气的检验方法呈现出来21·世纪*教育网 环节三:总结提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亲近感又多了一些,更直观地认识到了氧气的助燃性,但有一个提升的问题还没有落实:结合刚刚看到的比照实验,答复为什么一样的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会有所不同?启发学生考虑该问题,最终得出“氧气含量”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个原因,就此体会了氧气相对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来说,化学性质较活泼落实了目的〔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拟活泼。

从抽象的氧气的助燃性到详细的实验现象,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有了初步的会迁移,会归纳的化学思维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拟成功的地方:1.情景的选择比拟贴近生活,情景中问题的提出也比拟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程度2.本节课实验占主体地位,课前大量的实验准备,能让学生做的尽量交给他们,老师演示尽量明晰明了21世纪教育网 本节课的缺乏:1.情景中的硫磺皂略显突兀2.硫燃烧实验装置中,空气中硫的燃烧现象极不明显,需要后期进一步改良3.课堂上一些问题的设置不太明朗,引导性不够比方请同学们想方法来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某些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经过钻研教材及目的,精心备课,请教其他老师听寻意见和建议,再到以最正确的状态上好每一节课,课下反思得失,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今后对教学的考虑会更加深入讲台亮于舞台”,作为老师,把最精华,最精彩的课堂交给学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门户网站 @21世纪教育网 第 8 页 共 8 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