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分类号 F30 学校代码 10129 U D C 338 学 号 08208023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万通农业科技园区为例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to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Based on the Erdos Wan T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申 请 人:许毅强学科门类:管理学 学科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研究方向:技术经济 指导教师:刘秀梅 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二〇一二年六月摘 要农业科技园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传统农业不断走向现代化、产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价,使得园区发展有具体目标的约束和指标考核,对最大限度地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背景、内涵以及特点介绍的基础上,依据构建运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通过实地调研,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建立了一套具有普适性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市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该园区目前的运营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to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Based on the Ordos Wan T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Abstract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developing the modern agriculture,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Evaluating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area has a factual value to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lays an exemplary and leading role.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basic principles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n building the evaluating system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 by on-the-spot survey and using the knowled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cology theory. In addition, the paper, by empirical analysis to the Odors Wan T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 points out its current status and the main problems which restrict its industrialization, meanwhi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a; Evaluation Index;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Directed by: prof. LIU xiumeiApplicant for master degree: XU Yiqiang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ant)(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tot 010018. China目 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21.1.2.1 研究目的 21.1.2.2 研究意义 21.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2.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国外研究综述 31.2.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国内研究综述 4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61.3.1 研究思路 61.3.2 研究方法路线 7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8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的理论框架 92.1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92.1.1 经济增长极理论 92.1.2 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集聚理论 92.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102.1.4 复合生态农业理论 102.1.5 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理论 112.1.6 创业中心理论与风险投资理论 112.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涵、特点 132.2.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涵 132.2.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特点 133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153.1 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5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63.2.1 评审标准 163.2.2 评价指标体系 173.3 指标的选取 183.3.1 园区规模 183.3.2 经济效益 183.3.3 社会效益 193.3.4 生态效益 193.3.5 科技能力 193.3.6 基础设施 203.3.7 组织管理 203.4 评价程序与操作方法 203.4.1 成立专家评分组 203.4.2 专家组对各指标打分 213.4.3 分数统计 214 鄂尔多斯市万通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 214.1 鄂尔多斯市万通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概况 214.1.1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设施现代化 214.1.2 注重新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 234.1.3 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入驻园区投资兴业 234.2 评价指标体系 244.3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264.4 评价结果及分析 294.4.1 计算各指标权重 294.4.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园区综合效益评价 344.4.3 评价结果分析 375 鄂尔多斯市万通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85.1 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不健全 385.2 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395.3 园区内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发挥出产业集群的效应 395.4 园区的管理机制亟待深化改革 395.5 园区产业化水平低 406 结论与建议 406.1 基本结论 406.2 政策建议 416.2.1 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416.2.2 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确保园区的示范带动功能得以发挥 416.2.3 不断延伸园区产业链条,有效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 426.2.4 建立政企分离,企业化运营的运行管理机制 426.2.5 加强园区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42致 谢 44参 考 文 献 45作 者 简 介 47插图和附表清单1. 图1 论文研究的框架图 71. 表1 农牧专家基本情况明细表 162. 表2 评价指标体系表 173. 表3 万通农业科技园区2011年度部分效益指标值 254. 表4 指标比较的重要程度值 285. 表5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数值 296. 表6 成对比较矩阵A-B 307. 表7 成对比较矩阵B1-C 308. 表8 成对比较矩阵B2-C 319. 表9 成对比较矩阵B3-C 3110. 表10 成对比较矩阵B4-C 3211. 表11 成对比较矩阵B5-C 3212. 表12 成对比较矩阵B6-C 3313. 表13 成对比较矩阵B7-C 3314. 表14 B1的模糊关系矩阵R1 3415. 表15 B2的模糊关系矩阵R2 3416. 表16 B3的模糊关系矩阵R3 3517. 表17 B4的模糊关系矩阵R4 3518. 表18 B5的模糊关系矩阵R5 3519. 表19 B6的模糊关系矩阵R6 3620. 表20 B7的模糊关系矩阵R7 361 绪论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一)科技园区的起源背景科技园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于1951年首先创建的——斯坦福工业园区(stanfordResearchPark),至此之后,全球著名的美国“硅谷”便随着斯坦福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而形成[1]。
美国“硅谷”的快速发展是依靠大学学术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它是美国乃至世界微电子工业领域的发源地,美国90%的半导体公司在这里诞生并快速的成长生计和活力成为“硅谷”诞生和健康成长的动力,“硅谷”既没有政府的发展规划作指导,也没有监管部门的行政干预,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只是一种间接的政策支持者,生产运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硅谷”的技术示范、产品推广的作用下,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遍地而起,这些科技园区大多数是以综合性、研究型的知名高校为依托而成立的“大学科技园”[3]如举世瞩目的美国128号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日本的九洲硅岛、筑波科学城,英国的苏格兰硅谷、剑桥科学院,以色列的“硅溪’,台湾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根据科技园区历史演进过程,大致分成四个阶段:起步阶段: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于1951年开始建立斯坦福工业园区为起源,在美国和法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地区陆续建立了与斯坦福工业园区类似的科技园区;发展阶段:从1961年到1971年,科技园区发展潮伴随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而产生,其发展迅速并延伸到了全球范围;低谷时期:1970年末,国际石油危机的爆发,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曾一度使其处于低靡状态,各种社会问题普遍暴露,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使科技园区的发展受到了消极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整个科技园区的发展处于低潮发展状态。
高潮时期:1980年以后,由于世界经济逐渐好转、各国间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科技园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发展,再度掀起了发展高潮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均因地制宜,借助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机遇,因时而变,纷纷兴建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园区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践证明,创办科技园是加快新兴产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缘由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具、智能化的浇灌系统以及及时准确的农业资讯信息是现代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力发展技术高度密集、产品极具创新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规模生产、科学经营的科技型产业,实现产供销全球化,促进贸工农的整体化生产经营,不仅是新型产业集多元化、综合性为一体,而且是绿色产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石元春,2002)在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引导,全新的产品、技术、农艺以及理念的示范及推广已被看作国际农业发展领域的一个成功经验用于借鉴与使用基于新时期各国政府财政,现代化农业正在成为一项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科学内容,将设施农业作为发展基础,加大力度发展成本较少、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化旅游农业、生态复合型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是各国农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2]。
其次是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支持,因地制宜,尝试各种运营模式进而加速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国外农业科技园的运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示范农场”作为试验示范基地主要示范和推广较高先进化程度、较强适用性的新科学技术,如以色列示范农场的发展及经营在全世界已居于首位(杨其长,2001);另一种是“假日农场”这种运营方式的主要内容为[21]:推广和示范农业新科学技术、展示新型品种、游客对新鲜瓜果采摘以及参加体验农事活动如1970年初日本爱知县推广兴建的“空中菜园”、 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家的一度推广兴建的“农业耕种家园”、“市民田园”; 新加坡利用6000多公顷的土地试验推广兴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使本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使土地、劳动力、水等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5]1.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1.1.2.1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借鉴与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汲取研究精华,总结成功经验与做法,概括归纳新时期科技园区的内涵与特点,通过收集资料和实际调研,构建一套用于评价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正在建设与发展的鄂尔多斯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运营现状分析,找出影响该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并结合该园区的实地情况验证该理论体系是否客观全面,对于园区在运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国内外其它园区成功的做法与经验给予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园区的发展步伐,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涌进城市,以防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一些不利影响,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也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与牧区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带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1.2.2 研究意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新时期各国政府为促进本国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而做出的科学决策但是在国内,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自然气候(水、温度、土地等)条件的约束、园区内部运营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地方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大等因素的制约,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各地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虽然有的运营状况良好,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现已初具规模,目前,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在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新进成果的转化应用、辐射带动园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效,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示范推动了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一些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去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帮助这些园区及早的找出到出路,走出困境,使却园区的运营与发展不失去政府、大型集团企业等重要的经济基础,不造成前期巨额的投资而没有回报的必然浪费,对园区发展规划与运行绩效设计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使园区发展有具体目标的约束和指标考核,根据与园区发展息息相关的各项实际指标,研究制约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问题,提供科学具体的改进措施与发展建议。
总的来说,对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很有必要而且研究意义重大,这是因为研究它:(1)有利于准确地反馈园区的发展运营信息,提高投资主体投资的实际效果2)有利于准确地反映农业科技园内农民的真实意愿和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后的实际收入水平,以便客观验证政府大力投资兴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否对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3)有利于真实地反映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的推广示范是否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影响4)有利于园区建成后,对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惠农惠牧政策的落实情况地方政府或国家相关部门对投入园区的固定资产维护和指导园区生产经营的管理都应该通过综合评价进行监督与考核1.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国外研究综述美国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和朱迪斯·K·拉森是科技园区指标评价体系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他们最早对美国“硅谷”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调研,论述了世界第一个科技园区形成的各种必需条件[31]他们的研究在当时对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定性分析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很难做出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客观评价,不过他们的探索开创了该研究领域的先河,他们的工作对后人在该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具有指导与启发的积极作用[15]。
一)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科学园区里的技术》一文中,美国学者鲁格和高德斯将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主要概括为:①科技园区的本质就是一个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示范教育、推广应用的试验基地;②科技园区应以一个以上研究型、综合性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为科技支撑;③科技园区的发展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的发展环境;④科技园区应具备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⑤科技园区用吸纳一批有政治远见、善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领导者[34]美国在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最有见解的学者陈益升认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25]:1.重要指标:经济发展方面,①开发并发展新的一般商务活动;②园区设立的地区产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征;③带动当地的就业机会;2. 一般指标: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先进技术的研发情况,①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②园区的发展对当地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所起到的促进作用;③政府引导以及园区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而来的企业数量;④解决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数量;⑤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并创新先进技术的能力3.相对不重要的指标:利益分配方面,①提供具有竞争力薪金及福利待遇的工作岗位;②园区工作的安逸程度;③解决园区周边农民就业的情况;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财政的支持力度。
二)区位条件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尼卡波和马立基在1988年时研究认为,建立科技园区的地域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借鉴其他类型园区的创建经验;②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要熟练;③园区的规划、发展思路要适应政府的科学决策;④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⑤生产的产品靠近销售市场,节约运销[27]1982年,布鲁诺和狄波认为对园区发展影响显著的具体因素为:①园区的创业环境;②园区所在区域有综合性大学和科研机构;③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的倾斜;④生产物资成本低廉的选购市场;⑤有适合招商引资,投资兴业的环境氛围;⑥长期从事生产经营的一线工人;⑦园区有创新性的发展理念;⑧拥有全面的信息平台,先进的基础设施;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18]1.2.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国内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各的层面、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与运营绩效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各有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37]沈悦林(沈悦林,1998)等从农业发展现代化、产业化、智能化水平的角度出发,明确了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考核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的具体方法他们一致认为现代化农业先进技术示范区实质上就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要与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它们也需要达到生产的现代化、高新科学技术现代化、运营机制现代化以及资源环境的配置优良化目的[41]农业现代化密切联系着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可以说前者是我国农业发展“根本目标”,后者是在这种目标驱动下而形成的一种“产业形式”同时,依据我国农业发展“九五”计划、2010年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科教兴农”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方针的具体要求、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要符合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可行性,设计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38]刘国强(刘国强,2003)等学者等依据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的目的及意义,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其形成“引进”、“消化”及“推广”机制;效益作用,以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能力为切入点,运用各种评估方法,构建一个指标体系指导、监督园区的发展运营,并对园区在今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预警[35]王欧(王欧,2003 ))等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应遵循科学性、定量性、适用性与普遍性、完整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出一个由三个层次相互关联的模型,建立客观具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实证分析时,数值标准化处理采用最大值归一法,将各指标的标准化数值均设置在0-1之间,权重赋值时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综上所述,虽然研究的角度出发点不同、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同、指标层次的设置不同、具体评价指标评的个数不同、指标权重的赋值不同、评价方法的运用不同、评价结果与分析方法不同,但是他们几乎都是将层次分析方法作为构建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的分析基础,然后采用综合判断方法对园区进行分析评价[26]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19世界70年代后在国内外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地实体经济组织,它是一种生物科技与农业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增长点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集约型的组织管理形式农业科技园区开始先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出现,几乎均以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形式出现,这些国家充分利用本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及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致力于为国内外的农贸市场提供奇、特、优、新的绿色农副产品,为都市居民构建一个“花园式”的适合人居的生态环境,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发展了旅游观光产业,增强了农业的外部性[37]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内也出现了一股兴建农业科技园区的热潮,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产生与发展由于受到地域条件、自然资源、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它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模式、多类型的局面[42]。
国内的一些专家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运营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蒋和平从国家和地方建立的农业科技园区的建园目的、运营模式、云去类型和科技水平等角度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类型进行了划分[29]本文将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括总结,他们研究的共同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3]:1.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具有季节的时滞性,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具有了与其他科技园内容与形式不同运营模式2.大多数学者认为政府应在园区建设的初期给予财力、物力、人力的大量投入以及政策的倾斜,建成以后应政企分开,是园区走市场化运营之道,但政府以什么样的监管方式来监管园区的运行却研究不多3.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事物发展阶段性这一客观规律,呈现萌芽、成长、发展、成熟的特点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3.1 研究思路本文从科技园区的起源背景出发,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文件、规章制度,在对这些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拟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进一步对参考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概括出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与特征,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农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调研获得的数据材料,遵循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基于的一些原则,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园区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技能力、基础设施、组织管理这几方面设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运用调研获取的数据材料对鄂尔多斯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符合该园区的现实发展与运营现状,从而也验证了该评价体系是相对科学合理、具有研究的实际意义,最后对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找出了影响该园区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对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46]。
1.3.2 研究方法路线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与展望 对策建议发现园区存在的问题实证分析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乃研穷方法的拟订相关咨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理论分析与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效益组织管理社会效益基础设施经济效益园区规模科技能力图1 论文研究的框架图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本文在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党和国家有关惠农、兴农政策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概括总结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具体内涵以及本质特征,构建了一套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鄂尔多斯市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该园区目前的运营现状以及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园区的发展,使园区及早地实现产业化发展,有效推动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农业新品种推广到户,通过培训教育使农业新技术、新理念传授到人,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下使园区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本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在综合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建设以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阐述了研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所基于的相关理论,在对这些基本理论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具体含义和基本特征第三章阐述了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评价体系的评审标准,数据的整理与计算方法作了具体的解释说明,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园区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技能力、基础设施、组织管理这几方面设立了较为系统地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经过实地调研,介绍了鄂尔多斯市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现状,在介绍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的基础上,并运用该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鄂尔多斯市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在对鄂尔多斯市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制约其又好又快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鄂尔多斯市万通农业科技园区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以增强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确保园区的示范带动功能得以发挥;建立政企分离,企业化运营的运行管理机制等易于实施的政策建议。
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的理论框架2.1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2.1.1 经济增长极理论1950年法国的经济学家Francois Perroux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空间”的概念,泊鲁最早提出“增长极”的概念,他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最初的经济发展因素就会以自身为中心,不断地向周围辐射,这个中心因素就是推动性因素所谓推动性因素就是一种在经济发展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因素,当它不断增长或扩散时,就能诱导周边的其他经济因素也同样增长[20]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条件:(1)拥有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资质的绩优企业;(2)生产必须规模化进行;(3)前期需要进行巨额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智能化的先进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资料的大量投入;(4)具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思维意识的领导者;(5)市场结构呈现出寡头垄断趋势;(6)发展空间出现产业集聚效应;经济增长极理论表明,区域经济的增长不是有规律性地发生的,它以不同形式呈点状分布,并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区域经济,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产生经济增长中心,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35]依据这一理论的假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将成为农业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或极点,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将科学地引导农业经济发展要素的集聚,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的出现。
园区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农艺将与农业区域经济之间形成明显的关联效应,当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规模或发展势头增强以后,其技术扩散和辐射带动效应将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培训教育、组织宣传、要素禀赋、信息交流等渠道向其周边区域扩散传导,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园区的引进学习、实验研究、推广示范、要素集聚、培训教育、技术传导、辐射带动功能得到全面的展示[43]2.1.2 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集聚理论刘易斯认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主要体现在生产力高度集约的工业部门与传统落后的、人口过剩而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农业部门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将会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而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同时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较大幅度地提高,加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47]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经济发展活动中以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产业为周围其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产业集聚理论,他将产业集聚理论概括为:在产业集聚的区域,将积累了一些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学术理论资本,构建了适合创新的发展环境,技术扩散的加速,将会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内先进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
产业集聚是在一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禀赋的某个特定区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绩优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集合体[26]产业集聚理论,从组织形成的不同层面来看,这一组织结构内的各种经济活动将会呈现出相对的同质性,对主要资源条件与生产资料进行全面共享;园区的发展将需要面向社会,以招商引资的形式调动外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因地制宜,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以便获得长远的发展2.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科技技术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的改变,它是农业创新发展的内在推动器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1.33亩,而且人口每年的自然增长率远远大于耕地的锐减率从而得出,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单一依赖自然资源的无线扩大而产生的作用,而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及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依靠先进的生产力来提高耕地的亩产量,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品创新,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新、奇、特产品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消费需求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着农业生产率,而且还改变了农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延伸着产业链,促使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更加合理,使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走向多元化、复合型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农业的生态问题[40]。
科技农业可缓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具有新农药的研发、精确施肥方法的应用,新型杀虫剂的推广、工厂化无公害智能温室生产等技术的应用,这一切都增加了农产品的安全系数、减轻污染指数、使人与自然不断走向和谐与适应2.1.4 复合生态农业理论主要阐述了现代农业的生态系统是将植物植株的某一部分或者整个枝叶作为动物喂养饲料,动物的粪便以及植物的枝叶腐烂发酵后产生微生物、农业生产环境与自然资源和现代农业的生产运营经济(农产品的运销、农业社团组织的管理、农业先进技术培训推广)3大的方面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现代农业结构集约化的体现,系统内部各个方面上下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使生态农业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8]在复合生态农业理论的指导下,国内外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取得了新的发展,园区内各个产业之间通过系统物质的转化与能量的传递或循环利用,是生产要素得到了进一步的有效配置,使所有的自然资源(大气、水分、土地等)和社会经济资源(先进的生产技术、前沿的管理理念、给力的发展政策、畅通的信息平台等)以及生产废弃物均实现了生产经营无公害、无污染的纯绿色、标准化[36]。
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步伐的推进,复合生态农业理论不断被应用到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来,以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领域的先进成果为依托,以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和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循环经济为目标,以引进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设施为手段,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改造传统农业的人力一耕地一粮食,这一低效率、高消耗、低产出这种模式向机具一试验田一深加工的农产品商品,这一高效率、低消耗、高产出的良性循环模式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流程的细化,使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25]2.1.5 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理论亚当斯密、熊彼特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将前所未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劳动资料的最优组合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以指导生产,勇于创新能带来新的发展发展机遇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新产品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新市场的拓展;生产物资的来源;完善组织管理机构[23]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本身就是对传统农业发展的一种经营模式的创新,使各种生产要素、生产环境、生产模式进行优化重组,以建立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无污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新品种的推广示范,以及新农艺、新理念的引进。
在特殊的资源结构约束下要想取得快速的发展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的创新,同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这种发展环境的改造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4]1966年,美国的弗里德曼提出了“技术扩散”理论,他将技术扩散理论概括为,经济发展是由一个主要促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带动其它因素不断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集聚了所有发展资源并不断向周围扩散,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动,以谋求经济区的整体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7]经济发展有核心区向外不断的辐射,不断地传递有效信息基于这一理论,农业科技园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组织,它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设备、优良的品种先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地研究、试验、经过园区内部试验成功以后将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不断地向周边地区示范、推广,最终对传统农业不断改造,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前进,促动园区周围的农业区域经济快速发展[11]2.1.6 创业中心理论与风险投资理论创业中心,又称孵化器,是一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场地、设施等良好的创业环境、资金、管理、信息等诸多优质服务以及创新的文化氛围,以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帮助中小企业迅速成长。
由于创业风险较大,创业中心通常都是与风险资本相联系的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运用风险资本投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培育使之产业化,同时提供配套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也可以直接参与产品开发或者企业管理,最终通过上市或者并购等方式转让股权,收回投资,获取高额回报的投资活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风险性,使银行等传统投资机构不愿为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急需的资本〔24〕风险资本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一般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提供的,风险投资公司向高新技术企业注入风险资本的主要目的是从投资中实现高回报率风险投资公司应有较为成熟和规范的资产投入和管理经验,并且必须具备对高新技术项目做出全面和准确评估的能力风险投资往往同创业中心紧密结合,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这种模式转化率高,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的迅速转化,为技术开发者和投资者创造丰厚的效益此外,农业还具有比较效益低的特点,尽管其科研投资的内部报酬率并不低,这就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对促进农业科技运行机制进一步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科技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设立风险投资体系,是园区融资机制的创新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园区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孵化器,对于那些持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在转化初期所创办的小企业还具有较大的风险,需要在更为优化的环境中培育所以,可以认为创业中心使农业高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促进农业科技园区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一方面可作为农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发展起点,另一方面可引导科技园区和农业企业采用风险企业运作方式创业,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共生共长创业中心理论是对孵化器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创业中心是一个组织的核心部门,它主要是对孵化器理论的在研究领域上不断扩大,以各种创新理论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全面支持先进技术、先进经验的理论研究并不断发挥自身基础研究和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37]风险投资“一词源于美国,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一些具有一定的胆识和勇于挑战的投资者认为高风险投入才会取得高额回报,但这种投资方式与民间的质押借贷还存在着本质的区别[18]风险投资理论认为,一般的投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自然风险、行业风险,但是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将引起风险的各种关键因素进行分离的方法来规避,自然风险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防范,将一些意外风险降到最低,行业风险一般是由于行业内的经营者不按行业规章办事而导致的人文风险,可以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与行业监管的方式来克制[25]。
总之,风险投资就是投资主体将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投向具有一定风险的科技研发与产品创新的研究领域,以推动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先进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2.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涵、特点2.2.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发展,采用的农牧业高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管理机制,依靠比较雄厚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依据当地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水、电、基础工程设施交通运输等,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科技创新水平,是传统粗放型农业转化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的纽带,推动着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使农业高新科技技术不断积聚、,同时促进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不断转化为先进成果[10]2.2.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特点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现了兴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热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而起,但总的来看均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1)生产设施现代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与传统的农业合作社组织的本质区别就在它引进并使用了现代化的生产设施进行农业生产,一方面是诸如引黄灌溉设施、节水滴灌、大田喷灌、平移喷灌等节水灌溉农业生产设施的推广应用[16];另一方面是智能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人工模拟自然气候培养室这样农业生产设施的大力推广使用。
这些农业设施在操作与控制方面均趋于智能化,不尽节约了水资源、还弥补了人力资源的短缺园区的生产者都积极主动的引进优良的种植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自主种植,从而达到高产量、高效益,实现常年供需平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8]2)生产品种新奇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在生产、种植品种方面质优、物美、产量大、营养价值高新奇品种为主,比如科农无籽1号角瓜、龙品五彩椒、精品彩柿子、长荣牛角辣椒等蔬菜品种;水果黄瓜、美国红提、彩色西瓜等水果品种这些新优质品种不尽抗病能力强易于管理,而且营养价值高、绿色无公害、市场前景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就是通过利用自身的科研、引进、试验优势为其辐射区域的农民示范看得见的技术,推广用的上的品种,不断地进行创新研究,积极地推动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发展[42]3)实用技术科技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采用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以推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进程对引进的新技术进行试验,并不断地进行创新研究,将研究成果示范推广目前主要有节水灌溉技术、病虫防害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34]例如在灌溉技术方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利用压力差和人工增压的方式将黄河水引进万顷农田,并利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替代了原先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节约了水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15]。
4)管理机制创新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将农户原有的土地经过流转的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在生产方式上实现集约化生产,而是不断进行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提高,将现代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农业生产和经营当中[29]目前,国内外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政府主办型园区政府主办型园区在诸多的投资主体中,政府是主要的政府利用财政支农的专项资金对科技园区的建设投入大部分的启动资金,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税收上给予优惠,该类型园区的建园宗旨是:在凸出园区的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不受影响,这种类型的园区特点是:建设档次高、运营规模大、体现功能多园区一般都会由政府牵头,成立一定的园区管委会,管委会负责园区内的日常运营工作,在发展规划上面主要紧紧围绕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出台的大政方针,政府组织协调一些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给予科技成果和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投入与支持第二种:企业主办型园区企业主办型园区是基于经济增长极理论而兴建的科技园区,该企业一般均是具有雄厚资本金、完善的企业制度、先进的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绩优企业企业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园区的发展需要将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运营模式。
企业主办型园区在诸多的投资主体中,企业是主要的该类型园区的建园宗旨是:在凸出园区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受影响,这种类型的园区特点是:建设档次高低不等、运营规模有大有小、体现功能单一在发展规划上面以市场不断变化的刚性需求为导向因势而变、因时而变,永远将经济效益放在园区整体发展的第一位[41]在收入分配与风险承担方面各投资主体按照责任大小进行分摊在科研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园区为科研单位提供试验研究的设备设施的基础上仍需支付一定费用,以此方式来增强园区自身的研发能力,从而推动园区的快速发展第三种:政府和企业联创办的园区政府和企业联创办的园区是由各级政府和龙头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出资共同筹建的园区在园区的区位选择上政府统筹安排,一般选在交通便利、接近市区的城郊地带[28]园区在建设初期由政府牵头、企业协作,当园区的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以后将交由企业经营运作,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还将继续颁布一些促进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园区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该类型园区的建园宗旨是: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这种类型的园区特点是:建设档次居中、运营规模居中、体现功能较为全面第四种:科研院校带动模式科研院校带动模式的农业科技园区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一般为研究型、综合性的农业院校或者农业科研院所。
这种类型的科技园区的建园目的主要是促进本单位的实验研究、对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创新、研究新的产品品种,为科研人员、高校的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实习的科研基地或者研究平台科研院校带动模式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为了加快推进产业-学科-研究有机结合,实现科学研制和技术开发而投资兴建的园区第二种是农业院校或者农业科研院所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财政政策的保护和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以现实应用为目的,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发展为己任,依靠优越的研究、生产、经营环境以及现代化、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吸引投资前来投资以扩大园区的运行规模和社会知名度按经营方式划分:政府兴办型、“院地”联营型、民办官助型[38]3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3.1 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就是为了突出农业科技园区对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示范性作用;对近年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潜力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地分析,这样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竞争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园区朝着农业生产现代化、集群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科学全面地设置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一个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运营情况的重要依据若不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评价,园区的发展运营就会盲目进行,最终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就不能准确地为管理者和社会公众了解园区发展与运营状况提供信息,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它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解决“三农”问题实际出发 (1)科学性原则设立的评价体系时应依据一定的基础理论,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的实际情况在设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必须考虑到指标参数的简化性,数据以及各项条目名称应简单易懂,各项指标参数必须要实用2)系统性原则园区运营情况的好与坏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构建科技园区的运营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成熟的农业科技园区应该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管理资源等诸多子系统3)可比性原则事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而言的,对于任何东西的评价都要选取一些与拟评价对象在内涵、本质特征等方面有相似性的东西来作为参照物,因此园区运营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指标选取时要有一定的可比性。
这样才能收集到全面的数据材料,才能对拟评价的园区进行科学具体、客观全面的评价4)可操作性原则考虑到数据材料收集、整理与分析时的难度,选取的评价指标一定要易于操作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在追求系统完善的基础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评价结果的现实意义5)独立性原则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一般分为三层,每一层内同级指标表示的内容应相互独立,互部关联,否则将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6)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建立的评价指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