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 二年级入学模拟考试检测11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以下2题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2.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携带的泥沙多B.冰川侵蚀作用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D.风力的沉积作用时间长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3.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C.资本 D.技术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C.类型 D.区位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5.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正圆形,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通达度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6.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A.① B.② C.③ D.④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2题7.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8.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A.温暖干燥 B.低温阴雨C.风和日丽 D.细雨连绵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以下2题。
9.甲处海底地形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C.海岭 D.海盆10.乙处洋流可能是 ( )A.日本暖流 B.阿拉斯加暖流C.巴西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读下图,回答以下2题11.有关图中①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B.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从成因看与盛行西风有关D.从成因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为主1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经②处洋流势力将( )A.增强 B.减弱C.不变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城市及周围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图,回答以下3题13.如果该地是我国的一个商品粮基地,则该商品粮基地是( )A.长江三角洲平原B.鄱阳湖平原C.三江平原D.珠江三角洲平原14.农业地域类型Ⅰ的基本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C.单位面积产量高 D.科技水平高15.农业地域类型Ⅱ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科技C.劳动力 D.气候二、填空题16.下图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17.下面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查,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表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xx年40.2%44.1%6.2%1.3%8.2%(1)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D4.D5.B 6.A 7.解析:由题意可知,右图为北半球低压中心,由内向③④处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由内向①②处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③处附近答案:C8.解析: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答案:B9.B 10.A11.B 12.B13.B【解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是鄱阳湖平原14.C【解析】 农业地域类型Ⅰ是季风水田农业此区域人口很多,耕地面积有限,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但由于气候、地形条件,以及人们精耕细作使其单产高 15.A【解析】 由于城市非农业人口多,需要大量的蔬菜、肉、蛋等农副产品,必然刺激周围郊区农民发展此类农业二、填空题16.(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 货物运输量大(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17.解析: (1)该地为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表现为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少2)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产品等答案: (1)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2)①(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鱼业;②(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③(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④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⑤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⑥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⑨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