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人过年爱观灯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7.50KB
约5页
文档ID:157554306
四川人过年爱观灯_第1页
1/5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上川龙雄伟巨大,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四川人过年爱观“灯” 蜀中大地一片灯火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羊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

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守岁与“隔年饭” 我国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东北,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在江南,年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糖瓜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

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卜今后一年的收成。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