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42KB
约5页
文档ID:43528326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1页
1/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试内容与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学习要求: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了解四大发明的主要史实,以四大发明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通过学习, 使学生增强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知识、 资料等内容, 科学技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 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都需要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性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 互联网等资源,增强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 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 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 表达对社会、对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 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 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以及积极主动的观察、 感受和体验, 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和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流程】问:中国是有悠久文明的国度,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你知道我国在科技上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答:四大发明投影:四大发明邮票投影:谈起四大发明这个话题,人们总爱引用鲁迅的这段话: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电的利弊》火药和罗盘针在中国,是否只有鲁迅所说的作用?答:⋯⋯(板书)一、指南针⒈演变过程投影: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战国) 《鬼谷子谋篇》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战国) 《韩非子有度》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答: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指南针——司南投影: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 地盘内圆外方, 中心圆面下凹; 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 24 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 N,勺尾为 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投影:指南鱼板书)一、指南针⒈演变过程⑴战国:司南投影: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洲可谈》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答: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板书)一、指南针⒈演变过程⑴战国:司南⑵北宋:应用于航海问: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呢?答:⋯⋯(板书)⒉外传:由海路→阿拉伯→欧洲( 12、 13 世纪)(板书)二、火药问:你知道火药的由来吗?答:⋯⋯投影: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在炼制 “仙丹” 的过程中, 炼丹家发现硫磺、 木炭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热极易燃烧和爆炸,从而“无意”地发明了火药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炼丹过程中发现的这种易燃烧能爆炸的混合物为什么称为 “药” 呢?原来, 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石(硝酸钾) 、硫磺是古代中医治病用的重要药材,火药的发明来自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故名“火药” 投影:唐末宋初,火药已开始用于军事火药箭、突火枪等火药武器这些例子证明了在中国古代火药并非只是用来做爆竹敬神!投影:火球和火蒺藜都是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除了火药以外,还装着“铁蒺藜” 铁蒺藜上面有尖刺, 像菱角形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 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伤投影:火箭模型前端缚火药筒, 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投影:架火战车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火箭的战车, 前有锦帘, 需要时可放下挡铅弹, 车两侧设置六筒火箭计 160 支、火铳 2 支、长枪 2 支,此车由两人操作播放视频: Discovery 探索频道中国古代科技——火箭;多级火箭板书)二、火药⒈发明:与炼丹有关⒉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提到“火药”⒊用于战争:唐末宋初(板书)三、造纸术投影:自主学习⒈“蔡侯纸”是不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纸?⒉蔡伦造纸的“创新”之处表现在哪里,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何启示?⒊如何理解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作用最为显著?答:⋯⋯投影: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其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 5 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要用现代的眼光看,这 5 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这本书的字数问:西汉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 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议, 当时他可以使用什么材料给皇帝写奏章?答:竹木简、丝织品,还有可能用纸投影: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因为东方朔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他的奏章一下子就用了 3000 来根竹简东方朔面对这 3000 根竹简发了愁,因为他手无缚鸡之力,无法拿动这么庞大的奏章, 最后只好请了两位大力士抬进宫里去 汉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那一大堆竹简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答:⋯⋯投影: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 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投影:蔡伦和造纸术;古代造纸生产流程图板书)三、造纸术⒈西汉:发明书写用纸⒉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投影:在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期,人们从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启发,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为反的凸字然后刷上墨,铺上纸,一张一张地就印成了,它大大方便了文化的传播。

投影:《金刚经》1900 年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证明我国在唐朝时已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投影:泥活字的工艺问: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体会毕升的创新“新”在哪里?答:⋯⋯投影: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板书)经济、省时省力、方便灵活,发现错误还可以改动问:北宋以后,活字印刷术又有何发展?答: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发明了铜活字板书)四、印刷术⒈演变过程⑴唐代:雕版印刷术⑵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⒉外传:由波斯→西方投影: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 对现代世界的形成, 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 因而使全世界, 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答:⋯⋯(板书)造纸术: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也促进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推动欧洲火药发展,反封建武器)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世界一体化 (促进新航路开辟,世界一体化)印刷术:大大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板书)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有许许多多, 为什么单单把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和印刷术列为四大发明?这是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尤其是从对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角度考虑的投影: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问:这张表格反映了什么?答: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是明清时期科技开始落后于世界问: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并世界领先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可以从政治、 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等角度去分析答:⋯⋯投影:⒈政治: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稳定;⒉经济:经济持续发展,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⒊对外:清朝以前,对外交往活跃;⒋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⒌中华民族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问: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是什么?答:⋯⋯投影:⒈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缺乏创新动力⒉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⒊文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⒋对外:闭关锁国,阻碍交流⋯⋯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由于学生对四大发明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所以导入时采用鲁迅的一段话, 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根据课标、考试内容和学习要求,本课第五目“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可以省略第三部分:相关资料【练习与测验】课本第 27 页“材料阅读与思考”答:李约瑟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把人本身作为研究的唯一对象, 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对技术的推广 李约瑟的这段话虽然有些偏颇, 却是指出了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的弊端。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