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III).doc

sh****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KB
约7页
文档ID:6146397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1/7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III)24.《汉书》卷46《卫绾传》记载:“建元中,丞相(卫绾)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据此可知 A.西汉的官僚机制比较完善 B.卫绾错误地制裁一批官员C.卫绾对丞相之权履行不力 D.景帝开始制约丞相的权力26.《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27.下面是根据《中国近代经济变迁》一书编制的1878-1882年上海海关机器进口情况统计示意图(单位:海关两),此示意图 A.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出体现 B.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的见证C.是外国资本控制中国近代工业的证据 D.表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失去主导地位28.“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C.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29.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列宁认为这两种政体A.统治方式不一样,代议制政权机构不适合俄国国情B.有质的差别,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后者代表无产阶级C.俄国革命形势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前者已过时,俄国革命正在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32.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①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②美元贬值,加深了与邻国危机 ③造成了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④导致1937-1938失业率猛增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33.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34.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3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C.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D.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40.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和社会结构中的其他部分相比,社会心理的变迁史极其缓慢和渐进,但其却拥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巨大的影响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上海总商会、沪南商会代表全埠商人致南北大总统(孙、袁)、临时政府、参议院、各省都督的电文:“民军起义,海宇光复以战争之故,农辍于野,工休于肆,商绝于途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纷扰浃旬,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商界生计攸关,剥肤切痛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绕,致生意外干涉 ——摘编自《申报》(1912年3月9日)材料二 各大爱国团体联合以国民大会上海事务所的名义发布宣言内容:“我们请徐世昌办卖国贼,是请卖国贼办卖国贼,是万万做不到的。

国民若是有救国的决心,要先把私通日本的卖国贼政府推翻,然后可以废除密约,争回山东,除了这个法子,是万万不行的——摘编自《国民日报》(1919年6月6日)(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怎样的政治心理诉求?这种心理诉求导致了他们在后来的“孙袁之争”中作出了怎样的取舍?(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资产阶级对北洋军阀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试加以评述19分)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论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材料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xx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8分)(2)请根据材料四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分)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目录的核心含义7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9年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材料二 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是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什么?他又为什么感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6分)(2)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变化中的孔子材料一 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巴黎,1687年)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

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袁世凯《祭孔令》(1913年)材料三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年)(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分别如何评价孔子?(9分)参考答案26.B解析:A是1911年,C是1912年2月,D是新文化运动,故选B27.A解析:B是在19世纪末,C在材料中未体现,D不符合史实28.B解析:从材料看,作者主张国家的权力应来自“千百万人民”,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应该关心民族的危难,这样国家才会强大,体现了主权在民观念A不正确,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林则徐、魏源等的思想,没有涉及民权观念B、C、D三项都蕴含着民权观念,但维新派早于革命派和激进派,故选B项29.C解析: 据题干保护的阶级成分及发展方向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说明是新中国刚刚成立1949年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故答案为C项。

30.D解析:从题干所给时间可判断,这是早期殖民扩张中的黑奴贸易,体现三角贸易流程,故选D31. D解析:临时政府在二月革命后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的《四月提纲》提出俄国革命转变的任务议会制共和国”说明已过时,故选D32. A解析:罗斯福新政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与其他国家争夺市场,加强了与邻国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新政采取的措施减少失业人数,④不符合史实,故选A33. B解析: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效果虽然形式上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但在经济上已经“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如欧元的启用等并且向政治一体化迈进A、D明显错误,C与题意无关故应选B34. C材料的大意是批判工业革命中发财的工业资本家庸俗丑恶,题目的要求是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35. C解析: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知道,“不在于……”“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40.答案:心理诉求:对政局稳定的期望远远高于对民主共和的要求。

2分)政治取舍:立宪派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让步;把希望寄托在实力派袁世凯身上,与其他势力一起把袁世凯推上了总统的宝座4分)(2)转变:从合作、依附到游离、对立4分)评述:①合作、依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有对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性;因此支持袁世凯;分化革命阵营,有利于袁世凯上台任答二点6分)②游离、对立:政治上,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危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经济上,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文化上,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解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斗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一点3分,三点9分)41.观点一:中国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或答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2分)评论: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3年底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任答四点8分)结论:亨廷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2分)观点二:中国外交的目标是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2分)评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任答三点6分)结论:冷战结束后,我国积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而不是要恢复我国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2分)45.(1)原因:①英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使神学被逐步排斥,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③英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通过发扬英语传播英国文化;④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实用人才;⑤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一点2分,四点8分)趋势:在课程内容上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并重(结合)(2分)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家间科学技术竞争加剧;②反思20世纪以来的精神危机,重建精神价值。

一点3分,二点5分)46.(1)共同的观点:认为君主的渐进变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反对人民以暴力革命方式进行社会革新答二点4分)原因:因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变革实现了英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并使其发展成为自由民族;而以法国为代表的革命则导致法国专制和共和斗争近百年的动荡后才建立起来自由的民主共和国一点2分,二点4分)(2)“着火的房子”:美国统一后,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尖锐2分) “小州的胜利”:1787年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参议院议员席位分配以州为单位,每州2席)小州的利益得到维护2分)“暇不掩瑜”:1787年宪法虽然存在着种族歧视(答种族、性别、肤色、财产等限制均可),但它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首先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大大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进程3分) 47.(1)本意: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威慑希特勒,使其不敢发动世界大战3分)原因:原子弹不但没有制止战争,而且应用于战争,造成巨大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3分)(2)评价: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3分)但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3分)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但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