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碳中和,推动碳达峰奋力打造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汇报交流材料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2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会 议要求,2021 年要重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抓紧制 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 达峰十四五”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 ** 市将严格按照中央、区市的要求部署,扭住降碳减污的总 抓手和“牛鼻子”,加快制定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奋力打造成为**沿黄城市群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明珠 坚持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科技创新是推进低碳技术应用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 基础进入新阶段后,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科技、培育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新优 势,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基础近年 来,**市全力推动企业创新要素集聚十三五”期间, 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增长率达到 33.6%,202* 年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0%以上但全市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 高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工业经济倚重倚能、能耗 持续高位运行,产学研结合及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成果转 化推进机制不成熟、科技型人才短缺等仍是我市未来发展 面临的实际问题。
下一步,**市将有效发挥重大平台的创新引领作用, 依托**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持续强 化低碳科技研发和推广,支持企业设立低碳科技重点专 项,针对低碳能源、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前沿性适应气 候变化技术、碳排放控制管理等开展科技创新,采用产学 研相结合的模式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示范应用,推动 建成番茄农机产业技术协同中心等 3 个创新研发平台,力 争将**工业园区创建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 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加注重提升工业园区创 新服务能力,实施园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行动,积极探索 “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围绕重点产业上下游,合理布 局企业和项目,全面启动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配套等工 业园区功能完善项目,不断提升承载能力,确保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达到 40 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 2.2%以上,转化科技成果 25 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 1 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2.9 件以上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 量的近 90%,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生产和消费 体系的绿色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清洁能源产业 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的实现近年来, **市依托太阳能、风能、水能、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优势,把握自治区建设新 能源综合示范区有利政策,积极引进区内外新能源企业, 逐步形成了“风光水火储”一体的能源产业格局,有利推 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截止 202*年,全 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82.4 万千瓦,占电力装机 容量比重 15.5%,清洁能源业已实现产值 8.9 亿元但全市 仍然存在整体规模偏小、可用于发展风光电存量土地较 少、新能源发电面临消纳瓶颈等问题下一步,**市将持续深入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 快新旧动能转换,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一是加快可再生能 源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北京洁源新能源 7.8 万千瓦风力发 电、古峡新能源 10 万千瓦风力发电等项目,确保 2021 年底全面建成并网力争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2021 年开工建 设,利用行政单位办公楼、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居 民住宅等建筑屋顶、墙面建设光伏发电,力争建成 2 个以 上屋顶光伏发电的试点村支持已建成风光电项目改造升 级,进一步优化电力调度,加快低碳能源代替高碳能源、 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二是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 平以增强调节能力、健全市场机制、创新消纳模式、加 强消纳监管等方面推动提升清洁能源电力消纳能力,鼓励 形成“政府对口部门 +电网+发电企业集群 +负荷侧集群”共 同参与的多方协作机制,逐渐提高农副食品加工业、制造 业等行业能耗中的清洁电力占比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在取 暖、交通等领域选用清洁能源 ,进一步优化清洁电力电网、 电动车充电设施、天然气管网等建设,提高能源供应的稳 定性,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代煤,加快实现可 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实现政府要绿、企业要利、居民要暖 的多赢新局面,推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费能源比例逐步 提升使清洁能源成为我市能源生产、消费增长的优势特 色产业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十三五”期间, **市加速壮大能源电力支柱产业规 模,打通区外煤炭资源入青大通道,着力打造全区第二大能 源电力产业集群,为建成全区重要的精深煤化工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 1309 万吨, 能源消费总量 388.4 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532.4 万千 瓦与此同时, **市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仍然不高,能耗 下降幅度不大加之华能大坝四期、大唐国际等企业发电 机组产能全面释放,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压力进一步加大。
十四五”时期, **市将以绿色低碳高效为原则,以 “先行区”建设为牵引,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突出重 点领域治理,推动传统产业持续升级、能源利用效率明显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 用持续优化全市煤炭储备布局,加快推进盛隆达煤炭物 流园、青铝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自动配煤生产线、环保封 闭煤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促进 5G、大数 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 合,引进推广成熟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有效提升机组 发电效率,支持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快提升 常规煤电机组、供热机组运行灵活性以及燃气机组的利用 率,提升机组设备监控诊断能力,强化预警和诊断分 析,促进青铝、金昱元自备电厂等煤电企业向调峰电厂转 变推进农村地区取暖改造,鼓励农村地区采用分布式电 力取暖,严格控制居民生活中散煤消费,推动煤炭消费尽 早达峰,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二是提升工业企 业电气化水平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电气化改造,提升终端用电部门电气化水平,鼓励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协同的终 端技术创新,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动工业企业采 用非化石电力作为主要能源全力推动生态碳汇增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除了要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替 代、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 放,还要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 碳能力,实现碳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十三五”时 期,**市持续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和国土绿化行动,森林面 积和蓄积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累计完成绿化 造林 12.7 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 43%,森林覆盖率达到 14 九“十四五”时期, **市将继续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底线 , 坚持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相结合,统筹推进水源涵养、水 土保持、生态修复,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增强生态系统安 全性、稳定性 2021 年,全市围绕打造“三条生态廊道、 修复治理两大板块”,加快实施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凤凰 岛湿地景观绿化、牛首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一期)等生 态保护项目,力争完成治理水土 3 万亩,新增绿化造林 2.7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14.8%o 推动全市森林蓄积量、森林 碳密度、总碳储量的全面增长,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打造样板、争做表率、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