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中医防病保健——感冒的防治学 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 系:新闻与传播学类 专 业:新闻与传播学类 课程名称:中医特色疗法与防治保健学 学生姓名: jw 学 号: 2010 指导教师: 马民 2011.6.16学习中医特色疗法和防治保健学 有感论感冒的防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 和阴阳五行说未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胜利和病理 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 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值得我们这一 代人研究、发掘、弘扬在学习《中医特色疗法和防治保健学》后,我对中医的 了解进一步加深一、中医中药的特色优势及具体体现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通过对病理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 内在规律与西医相比,这一理论体系有其独有的特色与优势一)中医与中国古代哲学密切结合中医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特点及思维模式,借古代哲学理论为己用, 特别是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关注人自身对疾病的抗御,讲究保健、养生 为主,治疗为辅是通调整人体生理平衡,使人的生理机能达到最佳状态,从而 清除病痛,提高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就像“黑箱”原理一样,中医的高明之处在 于通过望、闻、问、切,在不打开“黑箱”的情况下,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变化 作出系统的诠释,并通过不断对经验的积累从而形成理论体系,再指导着临床实 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模式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失调,正邪交争”、“治病求本, 防重于治”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社会三者的协调、平衡人体是一个 有机整体,各个组织、器官都承担着不同功能的同时,内部又有统一性人与自 然的统一表现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 反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阴阳失调,正邪交争”:阴阳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 的基础当外部环境的邪气即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正气——机体自身的适应、 调节、抗病、康复等能力与之斗争若正气不足以保持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 一,机体便会表现出病理变化治病求本,防重于治”:中医治病的核心是防重于治损有余而补不足” 是中医的重要理论无论是“损”是“补”,其要义还是“平衡”因此中医在治疗诊断中,即使是对同一种疾病,所用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就会 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西医对症施治,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见效快,效果很好,但大多容易产生副作用或赖药性而中 医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比如感冒是由 病毒、混合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 ;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 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但严重之时,感冒可以引起各 脏腑组织的疾病,如感冒引起心肌和瓣膜病、肺系病、肝胆病、肾病、胃肠病、 脑病等2、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分析、辩 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病理辨证是 论治的前提,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感冒,对于常常熬夜、学习压力大、身体虚弱的同学来讲容易患病西医治 疗感冒,一是对症,以解热镇痛药解除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以抗过敏药解除 喷嚏、流涕等症状;二是预防或治疗并发的细菌感染三是依赖机体自身的免疫 力和疾病的自限性,使之康复属“头痛医头”一类的对症处理而中医强调“同病异治”,协助机体的免疫机制驱除病邪,是一种针对病因、 因势利导的治本之举中医特别强调辩证论治,强调因患病的个体由于当时的体 质情况、季节气候、地理环境不同有的放矢治疗。
如感冒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 热感冒风寒感冒治法以辛温解表为主,风热感冒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与西 医之治相比,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疗更明确,也更积极另外,在慢性病上,通常存在“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病因和症状非 常多,而且互相影响,非常复杂根据西医对症治疗的原则,一种病要吃一种或 几种药,看完病药也开了一大堆而且西药因为有毒副作用,同时吃 5 种以上药 毒副作用发生率会成倍增加,同时服用多种西药对肠胃也是一种损伤而中医同时又强调“异病同治”,慢性病的很多症状在中医看来都可以归为 一个症状群,可以用同一个方法治疗和西医相比,不但药量明显减少,省去吃 很多药的麻烦,还避免了大量服食西药带来的药物副作用,同时中医还可以调理 肠胃二、中医预防疾病与自我保健的具体理论及措施中医预防保健理论是中医预防疾病和病后康复保健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这一 理论集中体现与中医“治未病”“病后防复”的思想原则上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未病先防、以病防变、病后防复一)未病先防 俗语又曰:“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 防患于未然包括先天预防和后天预防两个方面1、先天预防是指从父母婚配到胎儿发育时期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增强父母体质,防止后 代因禀赋造成各种疾病。
未病先防主要优婚优育、胎养胎教两方面入手2、后天预防后天预防是指人体出生之后为防治疾病的发生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由于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因此,预防后天疾病,一要增强正气的抗御邪 气的能力,二应同时防止致病邪气的侵害增强体质通过对身体的调养,使正气旺盛,提高抵抗邪气的能力故增强体质一需调 和精神: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所致,而强盛正气,提高免疫力是防患于未然 的关键精神状态对于正气盛衰有很大的影响,观则情志畅达,脏气和调,从而 增强抗病能力倘若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人体免疫力便会下降,容易患病二要调养饮食:流感期间,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少吃肥甘厚味,食宜清淡, 饮食有节,饥饱有常三需有常起居:少熬夜,不劳累过度,不通宵玩乐,以致正气损耗四要加强身体锻炼,动静结合,气血流通,气机调畅减少疾病发生五在有 条件时加以必要的医药保养防止邪侵 顺应四时,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随时调整衣食住行如秋季天气转凉, 一发生感冒,故衣被要随时调整;冬天天气寒冷,已发生流感,故衣被要加厚, 饮食要偏温,室内空气要流通远离传染源;讲究卫生;在某些疾病流行是通过 服用或佩戴一定的药物,预防疾病的传染二)已病防变 当疾病已经有先兆或已发生,应及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生转变。
方法如下:1、察病先兆,及时处理:病邪入侵人体时,往往会是人气脏腑经络、阴阳 气血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出现相应征兆可以通过调节精神、饮食、起居以辅助 蒸汽;并及时咨询医生,寻求最佳方法麻疹、脑炎、流感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易与“感冒”混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有上 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必要的检查2、早期诊治,防病加重一般,病邪侵袭人体,多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所引起的疾病也会由轻转重感冒如果诊治不当,容易造成病情进一步发展,可 能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等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免疫力低下, 需要加倍注意3、先安健脏,杜绝传变在中医的整体观指导下,疾病在人体中对脏腑等 是相互影响、传变的因此治疗中,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等传变规律才去措施杜 绝疾病发展传变4、把握规律,避免病残防止在疾病发生中,由于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当, 形成慢性病或留有后遗症,造成患者终身痛苦三)病后防复 在疾病处于或缓解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病后复发有两种 情况:一时疾病初愈,正气未复,余邪未尽二是有些慢性疾病病根不除导致反 复复发因此,做到病后防复,就要杜绝各种诱因:清除余邪:清除外感余邪,对于伤寒、温病初愈后只有余热者,宜用轻清泻 热之剂,避免损伤人体正气。
而湿温初愈后留有湿热余邪者宜用轻清芳化之品如 藿香、白扁豆等清除内伤余邪,如咳嗽之后梢有痰者,应用化痰之品,如橘红、 半夏扶助正气:病后,清除余邪的同时,还要注重扶助正气,这样可以使正气旺 盛,更加不易使邪气复袭杜绝诱因:后复发有因饮食、劳倦、房事、新感所致者因此病后防复,可 采取以下措施:饮食要节制;劳逸要适度;房事要戒慎,要避免新感三、医从整体,药治具体中药以“四气五味”来调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阴阳平衡”,以固本 培元为目的,增加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毒排出体外来治病根据临床辨证需要中 药组成复方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补气方药(一)方剂: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主 治脾胃气虚组成】 人参,白术, 茯苓, 炙甘草,每服 24g功用】益气补中,温养脾胃,为补气之专方2、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 15 克、人参(党参)10 克、白术 10 克、炙甘草 5 克、当归 10克、陈皮 6 克、升麻3 克【功用】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症的康复治疗3、生脉散:【组成】人参 10克、麦冬 15 克、五味子 6 克功用】益气补肺,复脉生津用于脾肺气虚、脉微津伤症的康复治疗。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人们作息习惯改变,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损伤比比皆 是,虚火之人越来越多虚火内盛,易感外寒,感寒之后医者动辄给予抗生素或 清热解毒之药,“冰伏邪气”,导致脾胃更加损伤,感冒迁延难愈因此“惟当以 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火则愈”二)主要药物: 人参:功能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主治脾肺气虚,虚 脱,也可用于消渴、心悸、失眠等病的治疗用药党参:功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黄芪:甘,微温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渴,利水消肿白术:味甘苦,性温功能:补脾补气,固表止汗、燥湿利水 山药:味甘平功能:补脾补胃,补益肺肾,养阴生津茯苓:味甘,平淡功能: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利水渗湿 大枣:甘,温味功能:补脾补气,养血安神补血方药(一)方剂:1、四物汤: 【组成】熟地 10克、当归 10 克、白芍 10克、川芎 6 克功用】补血调血,为补血之专方可用于改善血虚体质、血虚症的康复治 疗2、归脾汤:【组成】人参6克、茯苓 10克、白术 10克、甘草 6克、当归 10克、黄芪 12克、枣仁 10 克、龙眼肉 10 克、木香6 克、远志10 克功用】改善气血两虚体质,可用于心脾两、气血不足症的康复治疗。
(二)主要药物: 当归:味温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白芍:苦,酸,微寒功能:养血养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熟地:微苦功能:补血调经,滋阴补肾何首乌:甘,温,涩功能:养血生津,滋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枸杞子:酸、甘、微寒功能:养血滋阴,滋补肝肾,乌须发 阿胶:味甘,性平功能:补血止血、滋阴润燥桑葚子:味甘酸,性微寒功能:养血滋阴、补肝肾、乌须发滋阴方药(一)方剂1)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8克、山药4 克、山萸肉4 克、泽泻3 克、茯苓3 克、丹皮3 克功用】滋补肝肾之阴,滋补强身、延年益寿2)大补阴丸:【组成】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180g,知母(酒浸炒)120g,黄 柏(炒)120g【功用】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二)主要药物: 沙参:味苦,甘,微寒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润肺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功能:滋阴润肺,清热养心,清阳佳品 天冬:甘苦,性寒功能:滋阴润肺,清热生津,化咳止痰 石斛:甘,淡,微寒功能:养阳益胃,清热生津百合:苦,甘,微寒功能:补肺阳,润肺燥,清心火,安心神 黄精:甘,平功能:养阴润肺,补肾养精,健脾补气 女贞子:甘,苦,微寒。
润养肝肾,补益津血,无须明目 龟板:味咸甘,性微寒滋阴潜阳、补肾壮骨 山茱萸:味酸涩,性平补肝肾,益精血,乌须明目助阳方药(一)方剂1 、肾气丸:【组成】生地黄 240 克,山茱萸、山药各 120 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 克,桂枝、附子各 30 克,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用】温补肾阳,助阳专品,为改善阳虚体质首选方剂2、右归丸:【组成】大怀熟地240g,山药(炒)120g,山茱萸(微炒)90g,枸杞120g, 鹿角胶120,菟丝子 120,杜仲 120,当归90,肉桂 60,制付子 60,上为细末, 加炼蜜丸功用】温补肾阳,为温补之重剂,阳虚体质较弱着可用此方调整,但病后 康复不宜应用二)主要药物: 鹿茸:味甘咸,性温壮元阳,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 胡桃仁:味甘,性温温肾益精,补肺益气,止嗽定喘 紫河车:味甘咸,性温大补元气,养血益精 杜仲:味辛苦,性温温肾阳,强筋骨,除寒湿,暖宫安胎菟丝子:味甘辛,性微温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补肾壮阳,温脾止泻四、中医防病之我用近年来, 反对、取消中医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过然而,如果中医是像一 些人认为的没有科学根据,那为何能够源远流长,几千年生生不息,理论体系不 断完善?自学习《中医特色疗法和防治保健学》后,加深了我对中医的了解—— 学中医,应该追本溯源,学习领悟古老的中国哲学,以体会中医的思维方法和特 点。
不懂阴阳,毋论中医;不晓五行,莫谈中医;不识整体,更无法学好中医广东人,一直都是十分重视养生的而与西医相比,中医更多依靠增强人体 自身的能力来对付疾病,在 “治”和“养”上更偏重于“养”, 即身体自身的自我修 复能力因此中医的未病先防等理论就恰符合了我们主动通过食疗、健身等保养 自己身体的需要 拿我作例子,自从上大学后感冒比以前多发了,而且较为反 复中医认为,免疫力低下是反复感冒的根本原因很好的抵抗对于体虚者来说, 就是获得健康的关键饮食上要注重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荤素合理搭配而且 要加强锻炼不能因学习工作繁忙就长期闷在室内或空调环境下这会导致人的 体质下降,抵抗力减弱特别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且变化较快,极易患感冒 而病后体虚者,感冒易反反复复,不易痊愈有了一定的中医中药知识,能使自己对基本的身体调理更加科学女子每月 的月经容易使体虚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外邪入侵学习了“男子以气为本,女 子以血为本”这个理论之后,我会注重对精神情志的调节,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 些有利于补血养血的食物,定时服用补血的中药方剂,以求从整体上调养身体在中药的使用上,也得到了很简单实用但即使是父辈也没有认识注意到的知 识。
例如,煲中药最好用陶瓷煲或瓦煲,不宜用金属锅因为陶瓷和瓦的性质稳 定,不易与中药发生反应中药要先泡30-40 分钟,水量也要控制在浸没中药的 1.5cm-2cm 上不同类型的重要煲的时长也有讲究补益方药在水开后再煮 40 分钟以上,发散药则在水沸后煮 10-15分钟即可不同的药物食物也要注意相须、 相使和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些经验都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试验中总结得 出的,而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应用得十分广泛频繁同时,可以运作学习中医的特色疗法和防治保健学到的知识帮助身边的亲朋 好友如对于反复感冒者,如果常用西药的话容易使病毒产生抗药性,导致反复 用药却反复感冒并且受到西药毒副作用的影响因而中药更适合治疗反复感冒 者母亲体虚,我会常建议她避免使用西药,而选用纯中药制剂来治疗感冒我 会尽我的所能去用中医的思想指导我的家人朋友总之,学习了中医让我收益匪 浅参考文献:[1]马民,张桂鹃,许建隆 等. 中医特色疗法和防治保健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2]中国医药学报 2003年 第 18卷 第 4 期[3]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 10 月 第 7 卷 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