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命题说题比赛声音声音单元单元一、试卷总体设计思路一、试卷总体设计思路以音叉为主线以音叉为主线卷首语如下:卷首语如下: 音叉是300年前由英国人约翰朔尔(John Shore)发明的它是呈“Y”形的钢质或铝合金发声器,主要用于乐器调音下面让我们通过音叉,来探究声音的秘密 一、试卷总体设计思路一、试卷总体设计思路为什么以音叉为主线?为什么以音叉为主线?教材内容解读教材内容解读1 听听声音听听声音声音有高低、强弱、远近之分声音有高低、强弱、远近之分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产生原理产生原理3 声音的变化声音的变化音量与音高音量与音高 4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音高音高5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波的形式,传播介质波的形式,传播介质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鼓膜作用(传播)鼓膜作用(传播)7 保护我们的听力保护我们的听力听力保护,控制声音听力保护,控制声音一、试卷总体设计思路一、试卷总体设计思路5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1 听听声音(高低强弱)听听声音(高低强弱)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试卷总体设计思路一、试卷总体设计思路设计思想1.要立足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要立足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2.要重视对科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要重视对科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3.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设计说明1.试卷中的题型在题目前进行了说明试卷中的题型在题目前进行了说明 选择题选择题 判断题判断题 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2.试卷难度按易试卷难度按易难难易进行排列易进行排列3.试卷共试卷共8题比分设置:后题比分设置:后4题判断题每题题判断题每题1分,分,计计4分;其他题每空分;其他题每空1.5分,计分,计21分;共分;共25分二、个题解读二、个题解读概念考查:音量和音高概念考查:音量和音高1.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支音叉同一支音叉,轻轻敲击时声音( D ),重重敲击时声音( C ) A高 B低 C强 D弱 2.用相同的力敲击右面(图一)大小大小不同的音叉不同的音叉,大音叉声音( B ),小音叉声音( A ) A高 B低 C强 D弱6.“咪”、“发”、“索”三个音阶中,咪的音最高 )图一图一二、个题解读二、个题解读概念考查:声音的产生概念考查:声音的产生 3.如右图(图二),击打音叉,音叉发出了声音将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你看到水面( B ), (A迅速上升 B溅起水花 C没有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当用手用力捏住发声的音叉两端,音叉(不会)发出声音(填“会”或“不会”),因为音叉( 不再振动)图二图二二、个题解读二、个题解读概念考查:声音的传播与鼓膜的作用概念考查:声音的传播与鼓膜的作用 4.如右图(图三),将气球皮套在杯口,用橡皮筋固定,上面放少量的碎纸屑 将击打过的音叉靠近气球皮上方但不接触气球皮,碎纸屑会跳动起来,这说明音叉的( )通过( )传给了气球皮,说明( )能传播声音 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音叉( )响(填“会”或“不会”), 碎纸屑( )跳动起来(填“会”或“不会”) 这个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人耳中的( ) 图三图三 5.发生地震时,小明被困在废墟里,他通过敲击附近的铁制管道,被救援人员发现而获救,小明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传播声音 )二、个题解读二、个题解读联系生活,保护听力联系生活,保护听力 7.经常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会导致听力下降 ) 8.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