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审美心理

daj****de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72KB
约9页
文档ID:168064874
第六章审美心理_第1页
1/9

第六章 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美感就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创造中的一种 心理现象审美心理主要指审美心理结构即,审美心理机能、审美心理形式,由审美 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交融组合而构成的一个网络结 构其中,每一心理要素都有不可取代的功能却,又彼此依赖、相互渗透可以这样 理解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审:美感知是美感最初的心理机制常,常被看作是审美心 理的门户;审美情感是美感活动的动力,它自始至终贯彻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想象是 美感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常常被看作是审美心理中沟通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审;美理 解是美感中蕴涵的高级精神活动,但它也渗透在美感过程的每一环节中第一节 审美心理结构美感是审美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它 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诱发、相互渗透,形成合规律的自由 运动,从而产生一种非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为了深入研究的方便, 我们暂时把统一的、在任何时候都共同起作用的美感心理四要素分别开来逐,一进行 研究一、审美感知1、审美感觉和知觉 感知是人的视听等感官对审美对象现、象外在感性表象的 印象与把握。

这是审美心理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感知阶段感觉和知觉,不论对于理论认识还是对于审美反应都,是进行更高一级精神活动 的基础正如没有生动的直观,就没有抽象思维,也就没有整个人类的理论认识一样, 没有生动的直观,就不可能有审美的想像、情感和理解的和谐活动,审美的心理功能 也就无法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感的门户是感知;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美感的门户便是主 体的各个感觉分析器然而,人的耳、眼、鼻、舌、身等感官,在审美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并不相同根据五官在审美过程中作用大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高低两 个层次:高级的审美感官是眼睛、耳朵,低级的审美感官有鼻子、舌头和身体 这种分法的依据是它们感受客观对象的方式不一样低级的感官与客观对象直接 接触,没有间隔适当的距离,这样容易诱发人们在实用观念和占有欲望支配下的反应 和行动高级的感官在感受客观对象时和对象相隔一定的距离这样容,易引起人 的精神性的反应,可以不去盘问效用,可以镇住本能的冲动,而把感觉到的事物悬 在心眼里,当作一幅图画来观照,主要是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服务,容易引起美感 另外,视、听感官所能接触对象面广,有比较广阔的感知领域一些科学家经过研究、 分析得出结论,审美感知中的各种感官的作用分别是:眼睛8占5%,耳朵为10%, 其余感官合占5%。

可见眼、耳在审美感知中的重要作用与之相适应,审美对象的 形象,主要分为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2、审美感知的特点:1)、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感觉以反映对象的个别属性为特点,这是我们对各种感官作用研究的理论抽象在实际感受中,各感官的感觉绝非孤立地进行,人们总是将对象作为整体来知觉的 西方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们做了种种实验,证明知觉并不是各 种感觉要素的复合,所谓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到个别成分而后注意整体而,是先感知到 整体的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成分他们认为,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人在 知觉活动中将杂乱无章的对象改造成一定结构一、定形状的“完形”的能力他们强 调知觉的整体性特点,反对把知觉看成感觉的总和反,对把整体看成是部分机械相加 或凑合,认为部分只有放在整体中来感知才能见出意义我们以唐代诗人张继佳《作枫 桥夜泊》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这里有落月、枫树、渔火、寺庙、船舶等视觉形象,又有乌啼、钟声等听觉 形象,还有霜满天的触觉形象可见作者是自然而然地整体地感知枫桥夜景各,种感 觉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立体的画面,即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 色。

审美知觉作为对事物感性面貌的整体把握突出地表现着“统觉”的作用统 觉,指的是知觉内容的总和包涵着人们已有的经验、知识、兴趣、态度,因而不再 限于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因为有统觉作用,主体就能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 兴趣、意志的目的指向性融于眼前对象的知觉之中使知觉内容不再限于事物感性面 貌本身,而融进特定的观念和情绪意义当我们面对浑浊的滔滔江水如果有人指 出这是黄河,我们情感会骤然发生强烈变化这信息会唤起我们以往对黄河的知识、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回顾并融入当下的江水的知觉中对眼前江水的崇 敬、热爱、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她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而是我们的母亲河,是培 育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我们会一遍又一遍地把眼下的河流看个够感受的内容 会极大丰富起来,这与未传递给我们黄河的信息之前是截然相反的2) 、审美感受知的超感性 P1603) 、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力审美感知将对象作为整体来感知并不意味着 主体毫不选择地能将对象一切属性一览无余寸象的感性形式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的当主体专注于一定对象时,审美感知凭借敏锐的选择能力,能善于捕捉对象在 每一瞬间所给予的某些印象以及对象在运动中的某些精微变化我们相信,张继夜 泊枫桥时,肯定还有许多东西他不在意即使感知到了也毫无印象凭诗人的敏锐的 选择能力,就有诗中富有诗意那些意象。

而元代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中,非常突出审美知觉的选择性?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幅意境相当美的秋郊夕阳图渲染出一派凄凉萧 瑟的晚秋气氛当然,作者当时感受到的绝非尽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之 类衰败的东西,这是作者选择的结果主体的这种选择能力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 术实践中培养出来的4) 、审美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审美主体对对象选择性的整体感知过程始 终受情感推动马致远的选择与他的期望和这种期望的内在心理结构有关与作者 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长期生活所形成的先在心理结构特别是他的由此产 生的情感息息相关作者感知选择的东西是受“断肠人在天,涯即”出旅人飘泊生活 所形成的悲凉情感支配的3、审美感知的功能:1)、是审美的门户和基础 P1602)、对形式进行选择或抽象 P1603)、把形式引向情感体验 P161二、审美想象 想像是审美感受的枢纽,它能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1、定义: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丰富、完 善对象和创造新对象的心理过程人们由眼前现实的视听物理表象联系到不在耳目之 前的相关生活经验,并进而形成意念性、虚幻的生活意象便是想象。

是审美的第二个 阶段——想象阶段审美想象是一种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直接 感受对象时,并不以机械消极的感受为满足而,总是积极地调动和改造由于审美对象 的信息刺激再现出来的过去记忆中的表象,按照主体的审美理想,遵循接近、类似 对比等联想规律,融合理解、情感,对表象进行加工制作,进行新的结合,从而充实 和丰富审美形象,或制造新的审美形象审美知觉提供的形式(表象)虽然已是经过 选择、抽象了的,但是要真正构成审美意象还必须经过想象引向理性审美想象作为 高级的审美能力,始终以表象为前提展开活动,以审美意象的形成为活动目标它是 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关键因素2、审美想象的形式:审美想象包括知觉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知觉想象,指审美想象可以活动在审美知觉之中渗,入到审美知觉中的想象 它表现为在直接把握对象形式结构的活动中展开联想或,是充实、扩展知觉经验,或 是赋予知觉经验以新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牵动主体情感的外移如看到阴云密布 联想到黑暗,随之便感到沉闷、抑郁;看到晴空万里,联想到光明,随之而感到舒畅、 开朗这都是想象渗入知觉与对象的对应活动的产物是想象、联想把情感经验移入 知觉之中,从而使物理形式变为审美对象。

2) 、再造想象,指审美想象可以活动在记忆表象之中渗,秀入记忆表象中的想象 它的基本趋向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复、现原来的知觉印象通过复现,原来伴随对象形 式的情感地将会或多或少地再现出来,使主体重温一次那早已消失的情感体验3) 、创造想象,审美想象还可以活动在创造表象之中,对表象进行改造制作,通 常称为创造想象人通过积极的记忆联想活动,将原有审美表象进行补充,或重新加 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用以丰富和深化审美对象的内容创造性想象常常借助粘 合、夸张、变形、浓缩、抽象等不同的手段或方法建立新的表象实现创造想象的手 段还有许多,如小说中的荒诞与意识流戏,剧中的奇特与梦幻,诗歌中的陌生与朦胧, 绘画中的扭曲与律动,音乐中的快速与不和谐音,电影中的夸张与反常等等,大多数 都采用无意识非理性的想象其,表象之间的联系是非逻辑性的我国传统艺术相当重 视创造想象,如中国戏曲中著名的虚拟程式(指空有月,摇浆过,河绘)画中非常广 泛的时空范围(画花草不问四季更替,画动物不问陆海之别…••舞台上不需灯光 明灭可以描绘白天黑夜,等等想象的这种自由性和广阔性,使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 真实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深刻如果说感知的作用是为了进入审美世界的大门那, 么,想象就是为进入这个世界插上了翅膀。

3、 审美想象的特性: (1)创造性 (2)超前性 (3)超常性4、 审美想象的功能:(1) 把以往的审美经验带进当下的审美知觉中来,或充实、丰富它或削弱抑制它2) 它提供把握表象的具体多样性有,牵引理性把握它的统一性使,审美经验成为一 种由非确定性趋向确定性的领悟3) 审美想象受审美欲望、情感的激发和推动,同时,又为审美欲望、情感提供媒介, 使审美欲望、内在情感得到形式的处理和剪裁,从而得以清晰、扩展、抒发三、审美理解1. 定义:审美理解是指审美中理性能力,审美心理经验中的认识性因素2、审美理解的特性: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和意无穷性和非确定性的特点1)、非概念性就是表现为超感性而又不离开感性趋,向概念而又无确定的概念 这是因为审美中的理解,是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理解溶化在想象和情感之中所谓 “理之于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钱”钟书《谈艺录)》,也就 是说,审美有理解、认识的功能、成份和作用,却找不出它们的痕迹和实体它不是 通过概念而是通过表象,来表达某种本质性的东西,给人以一种不脱离具体形象的深 切感受和体会诗人、作家的锻词炼句,都是为了求得形象感染的强烈而,不是为了 求得明确的概念。

李白诗“:玉阶生白露,夜夜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后人评论:“无一字言愁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就是说他没用一个概念性的语 言写思妇的哀怨,但却通过白露、秋月、玉阶生露、夜浸罗袜、下帘、望月等富于形 象感染力的语言,把思妇写活了,把她的哀愁明确而深沉地表现出来了这说明,审 美和艺术中的理解是非概念性的认识而,不是确定性的概念认识中国绘画传说中有 以“深山幽谷埋古寺”为题作画的故事,众人纷纷在寺庙上下功夫,但有个画家没画 寺庙,只画一个和尚在涧边挑水,反而使人通过想像深深感受到深山幽谷处僻静古寺 的意境,理解消融于丰富的想像之中可见,只有审美理解、认识功能,才使画家和 欣赏者有如此丰富的想像2)、意无穷性,就是说审美是在无限的、偶然的、具体的形象里,捕捉或展现着生 活本质的无限、必然的内容,使“微尘中有大千,刹那间见千古” 审美理解的“意无穷”性,是任何确定性的概念所不能表达和穷尽的《红楼梦》中, 林黛玉临死时说“: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到底你好什么? 里面包含的意义太多了,很难用概念讲出来审美理解的难确定性、多义性、体匿性 等特点,使我们只能领悟,难以言喻,这正是审美的妙处。

正因为有这种“领、悟” “妙处”,才使审美理解比确定的概念认识要丰富广阔,可以使人反复捉摸、玩赏不 已3)非确定性:审美理解的非确定性,只是表明它有一个界限,即它永远也不可能达 到像科学认识那样的明确程度既,不可能用推理性的语言表现出来也,很难形成固定 的概念比如,读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 就见不到推理语言中的语法关系和主谓结构诗,人并没有刻意向我们诉说什么而,是 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将内心情感融化在诗句所揭示的时空结构中清:早的鸡鸣,月 色朦胧中的竹篱茅舍,白霜覆盖尚无行人脚印的木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的时空 图画;人们从这种不确定的描述中,理解、体会到那份隐藏在诗行里的旅人心境3、审美理解的功能:审美理解还具有升华感知、规范想象、调节情感的功能1)、升华感知:审美理解渗入、融于感知之中,使感性升华,转变为超感性的直觉, 从而使审美能把握和感悟对象形式结构深含的意味;2)、规范想象:审美理解渗入理象之中,从而规范想象的任意自由性给,予它以统一、 规律、秩序如果说想象提供和把握的是表象的多样性那,么理解给予和提供的则是 表象的统一性有了理性自觉参与,想象才不至于漫无限制、毫无规律,而成为合规 律性的自由审美活动;3)、调节情感:审美理解融解情感,给予情感以理性的谐调、制导,使情感从盲目欲 望中走向有一定意向的情感。

情感经过理性的“剪裁”和净化,才成为审美情感总之,审美理解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一种自觉秩、序、规律,在与其他心理机能相 互关联、渗透、组合之中起着一种统一、规范、限定的作用四、审美情感1.什么是审美情感:一个人在审美活动中能触境而生情由,物及人,由人及己,能 超越自身现实处境、利害得失对他人的命运起关注之心能,对他人的喜怒哀乐(哪怕 仅仅是一种虚构之境)想象性地深入体察之、感受之,同情之,此之谓情感体验这 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情感阶段审美情感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情感但, 又不等同于后者,是对后者的“回忆、沉思”和“再度体验”,是原始情感的升华和 净化,是供心灵享受的情感2、审美情感的特性:(1)在审美情感中,人的理智(认识)、意志(需要)和情感处于和谐统一之中, 由于这种和谐统一,在审美中才会感到无私与自由的愉快2)审美情感以日常情感为基础,但审美情感中蕴含着理性认识比,日常生活情 感含有更丰富的、更深刻的社会内容因此,它更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3)审美情感不同于认识情感和意志情感,它始终不脱离具体、完整的生动形 象,直接对形象产生情感,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样性;而不象认识情感、意志情感那 样具有社会普遍性。

3.审美情感的功能:情感在美的创造和欣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贯穿于美感形成的全过程 如果说想象是人们创造美、欣赏美的核心,情感就是人们创造美、欣赏美的动力 首先,在美的创造过程中,情感是人们创作的动力其次,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美 感的形成也离不开情感审美感知是审美经验的基础、依托和归宿审美想象是审美经验的载体、 纽带没有想象而局限于感知,审美就不会扩展和深化想象如果不以感知为依托 又没有理解的参与,情感的推动,那么它就成为空洞的幻想审美理解是审美经验的 规范性、制导性、认识性因素,没有理解而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等感性因素,那 么审美经验将失去它的深沉意味以及可领悟性质如果审美理解没有感知为依托没, 有想象的牵引,情感的发动,那么它将失去感性活动而成为一般纯概念的思维审美 情感是审美经验的动力、中介和价值效应没有情感的推动、渗透,单纯的感知、想 象、理解决不能形成任何审美经验也,不会引起审美愉快享受,所以,审美情感是审 美经验的核心和本质当然,如果没有对象形式感知的激发没,有想象、理解的编织 和调节,审美情感就将成为一般情欲的追求和发泄总之,审美感知是基础、依托、 归宿;审美想象是载体、纽带;审美理解是规范、制导;审美情感是动力、中介效、 应。

它们互相协调、作用、促成美感的实现。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