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尊敬的诸葛亮: 您好! 我是公元XX年徐州小学的一位六年级学生,叫贝贝我从小就爱看书,尤其是三国题材的书,如《三国演义》,《三国志》,《品三国》……从书中我知道了忠义两全的关羽、小肚鸡肠的周瑜、奸诈的曹操、莽撞的张飞、勇猛但反复无常的吕布……其中我最佩服的还是聪慧智慧的您书中讲了:你被刘备三请出茅庐,刚出山就导演了白河之水和新野之火:又不顾危险去江东结盟,舌站群儒,智“借“荆州,又让曹操大败于赤壁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你为刘皇叔用你的过人智慧夺了很多盘在刘备称帝后,即使你托名丞相,但国中大事几乎全部由你定,你原来为留备统一汉室汉山的如意算盘原来已经打好,但关羽大意失荆州,引发刘备的不满,举兵功吴,将你的计划打乱了,真遗憾刘备死后,你又平南蛮,安东吴;奏《出师表》,六出祁山,逝世于百丈原你死后,姜维虽也能文善武,但毕竟不如你,后俩也无力回天啦,蜀国很快就灭亡了即使你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你过人的 智慧和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事迹必将流芳千古,永远激励着我们!.我要向你学习,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学会做人,长大象你一样成就一番事业,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祖国奉献出自己的才智! 我的家乡在成全部,以前为纪念你所修建的武侯祠已成为旅游圣地,成全部——这个蜀汉全部城也成了全国的十大旅游城市,假如你现在能看见成全部今日的繁荣和富饶,我猜你一定很愉快地说:今天的 成全部真美啊! 此致 敬礼 贝贝 XX .年3月9日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中国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及军事家,也是古代著名的智者。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不过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言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 年青时听人说:“真正的智慧,能够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认为所言甚是 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诸葛亮给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和时驰,意和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言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能够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诸葛亮忠言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能够摆脱负债的困扰,更能够过着纪律的简单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激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言孩子要计划人生 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未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言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 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愈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她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言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能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很关键,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中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言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关键点 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成,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言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和时驰」、「意和岁去」 诸葛亮忠言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伴随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能够被管理,天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 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言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知道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扎实地,计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输了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示源于清楚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轻易令人生厌 精简沟通更有效果你知道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从以上的十堂课之中,你能够找到一点启发吗? 最终衷心祝福您 “人生攻守、贵乎奋斗 不要问:“自己得到些什么?” 应该问:【自己付出过什么?】 不要问:“自己的地位怎样?” 应该问:【自己的心地怎样?】 不要问:“自己有什么信仰?” 应该问:【自己有什么善行?】 不要问:“自己是否有学问?" 应该问:【自己是否有行动?】 不要问:“自己会怎样出世?” 应该问:【自己怎样生活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