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预应力施工的广泛应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法也有很大开展,其中悬灌浇筑有诸多优点,加之配有托架,是桥梁的施工更为平安、快捷同时,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施工难点,探讨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分别对现浇箱梁托架拼装,钢筋和模板的加工及安装,混凝土浇筑养生等环节进行重点监控,以期防止常见质量问题,确保箱梁施工质量关键词:现浇箱梁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are often some problems, which bridge the durability, aesthetics and traffic safety, comfort and a certain imp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easy to overlook some of the quality issues, and proposes solutions. Highway and roads in general different quality requirements, because of its channels of moving vehicle loads, heavy vehicles and more traffic volume,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likely to cause damage.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the durability requirements of project quality, project beyond the inherent high quality of its visual qual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quality of the project, requiring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and to a higher standard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quality.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work is the focus of conservation efforts, at all level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bridge conservation .Due to limited space, this can only culvert body and abutments, expansion joints, bridge jumping, snowboard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orce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measures目 录前言 11 工程实例 12 0号块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22.1 工程概况 22.2 施工方案简介 22.3 施工流程图 32.4 质量控制要点 43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83.1 挂篮分类 83.2 工程概况 83.3 施工方案简介 83.4 施工流程图 93.5 挂篮预压 104 边跨现浇段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24.1 工程概况 124.2 施工方案简介 124.3 施工流程图 134.4 平衡重 134.5 质量控制要点 145 张拉 155.1工程概况 155.2 施工流程图〔如图5-1〕 165.3 机具的检查、校验 165.4 纵向预应力张拉 175.5 竖向预应力张拉 185.6 横向预应力张拉 195.7 伸长值的量测方法 195.8 张拉考前须知 196 压浆 206.1 试抽真空 206.2 拌浆 206.3 注浆 216.4 水泥浆的技术条件 226.5 压浆质量的检测 227 线型控制 237.1 线形控制的重要性及要求 237.2 线性控制的根本方法 237.3 质量保证措施 25结束语 26【参考文献】 27浅谈现浇箱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前言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以其结构整体性好、大跨度,减少桥面伸缩缝个数使行车变得舒适,而在高速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施工中,从现浇箱梁支架及模板拼装、钢筋和钢绞线的安装、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工艺和工序的操作标准与否,直接影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是否保持整体结构和全构件按设计要求受力,本文通过对其施工全过程的控制,说明其主要的监控要点,防止发生常见质量问题,确保箱梁施工质量1 工程实例重庆沿江高速W8合同段之中茶园溪特大桥,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单幅桥面总宽度为11.75米的单向3车道主桥中心点桩号为:K52+238.00,起终点桩号:K52+017.800~K52+498.200路线跨越U行深沟谷形成茶园溪特大桥,最大高差达120m桥梁跨径组成为2*40+〔70.2+130+70.2〕+3*40桥梁全长480.4米,该桥最大墩高67m,主桥上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墩采用双薄壁空心墩,过渡墩采用薄壁空心墩,根底采用钻孔灌注桩根底,引桥上部40米跨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引桥桥墩采用双柱式实心墩,两侧桥台均为重力式台扩大根底桥面局部在桩号K52+062.540之前位于Ls=186.959,R=1330m的缓和曲线上,在桩号K52+469.780之后位于Ls=186.959,R=1300m的缓和曲线上,在桩号K52+062.540和K52+469.780之图2-1 桥梁施工间位于半径1300m的圆线上,桥梁跨径按桥梁设计线布置。
如图2-1所示2 0号块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2.1 工程概况茶园溪特大桥主桥箱梁0#块为墩梁结合部,结构复杂,圬工量大,梁体长12m,高8m,顶宽11.75m,底宽6.25m,底板厚度为1.0m,腹板厚1.0m,0#块单块混凝土数量为285m3,钢筋30.34吨预应力束二向布置,竖向112束,横向24束,横向为2φj15.20钢绞线,竖向为3φj15.20钢绞线钢绞线共重8.9吨2.2 施工方案简介如图2-22-2 托架简图0#块采用托架现浇段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每个主墩单肢墩顶段预埋两排工字钢作为牛腿,上排采用5根I32b工字钢、下排第1、5榀采用I36b工字钢,2、3、4榀采用I32b工字钢悬臂端设3根、墩柱间设6根I32b作为横向分布梁,横向分布梁均采用[20b槽钢进行纵向联接托架采用双[32b槽钢平衡梁和双[25b槽钢斜撑通过Φ100mm钢销与预埋件拼装组成所有销轴处均设置20mm加强钢板,销轴耳板均采用30mm钢板制作,销孔均为机械打孔,保证精度满足要求底模架采用I32b的工字钢纵梁每个单肢墩身悬臂端及墩中间各5榀托架,采用[25b槽钢作为横向联接0#段内、外模板及底模均采用由专业厂家加工的钢模板。
2.3 施工流程图如图2-3所示图2-3 0号块施工流程图2.4 质量控制要点 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前,检查三角托架面平整度,落梁钢稧及底模横梁就位情况外侧模就位后利用倒链将其与墩身钢筋固定,以增强其稳定性,对称与桥轴线的两侧,外侧模到位后及时用拉杆将上下端链接固定为整体 对现浇箱梁底模施工一般采用木胶板,接缝处采用玻璃胶封死,以防漏浆安装底模前应对底模进行调整,底模的安装要保证接缝平整,不能有悬空和翘曲,对于四块根的结合触及每块的中心标高进行检测做到大面平整侧模对于外侧模应按低模的要求,严格控制其大面平整度,外侧膜的支撑定位,必须按箱梁设计的外观轮框经行定位,在外侧模用不小于两层的撑杆进行加固,必要时可在内外侧模之间加设拉杆,为防止底侧模间漏浆,外侧膜的安装可以采用“底包侧〞的结构形式内模箱梁的施工程序一般为一次浇筑成型和两次浇筑成型不同的方法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一般才用二次浇筑成型法,因此,内模板按梁肋内模板、箱室顶模和封闭箱室的预留人孔采用吊模三种形式分三次安装内模采用竹胶板,第一次浇筑时内梁肋内侧模及第二次浇筑顶板混凝土时的箱室顶模均可采用型钢和木料相结合的支撑方式,便于重复使用,支撑架与底模顶面间应预留一定的距离,便于箱梁底板找平,待内模和顶模撤除后,第三次浇筑预留的人孔,可用钢丝吊模施工,吊模不回收。
钢筋安装钢筋在钢筋加工棚集中加工,加工好的钢筋按规格、长度、编号堆放整齐,并注意防雨防锈;钢筋下料前,应编制钢筋配料单,以减少钢筋接头和钢筋数量为原那么,做到合理搭配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外表应洁净,使用前应将外表油浊、漆皮、鳞锈等去除干净如图2-4所示钢筋加工时,应考虑横、纵坡对下料长度的影响钢筋可采用电弧焊或绑扎进行接长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凡施焊的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标准要求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接头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35d图2-4 钢筋安装图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钢筋加工后采用塔吊起吊现场绑扎成型底模安装后,先进行测量放样,然后安装侧模先安装底板钢筋、再安装腹板及横隔板钢筋,最后安装顶板顶板钢筋钢筋安装原那么:大面平整,线条顺直,间距均匀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和索道管交叉时,可适当移动钢筋位置,严禁随意割断。
钢筋安装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除设计有特殊规定者外,箍筋应与主筋垂直;钢筋现场焊接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在焊缝两端点焊固定,然后施焊,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也可用点焊焊牢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钢筋绑扎顺序:安装并绑扎底板下层钢筋网片安装底板上层钢筋网片,底板上下层钢筋网片间利用螺旋筋作为架力钢筋防止人踩,保持两层钢筋网片的规定间距肋板钢筋骨架插入底板上下层钢筋网片中,然后绑扎下倒角斜筋和肋板底层纵向钢筋安装肋板钢筋骨架及波纹管道安装固定网片安装顶板钢筋,利用螺旋筋作为架立钢筋,上下层钢筋保持规定间距安装纵、横、竖向预应力管道 波纹管的安装、定位在安装波纹管时,一定要按设计位置、定位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m,每段头部波纹管设置外接头波纹管内在浇筑前应穿衬管,其坐标位置准确,当与钢筋相互干扰时可挪动普通钢筋位置,便于下一阶段波纹管连接预应力管道安装和定位与钢筋绑扎同时进行波纹管使用前应检查其外表有无孔洞,波纹管接头采用大一号波纹管连接,套接处用胶带缠裹,防止水泥浆渗入孔道内接头尽量设在直线段,同时要求内管接触要严密波纹管安装时,必须沿预应力筋穿束方向顺纹安装;对接时,必须顺纹对接,以免穿束时产生毛刺。
波纹管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其位置,保持线形,确保孔道与锚垫板垂直,由于波纹管本身轻,在混凝土内柔软变形的原因,在安装时直线段每隔0.5m、曲线段0.3m安装1道定位筋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波纹管内穿入衬管,以保持孔道畅通如图2-5所示图2-5 波纹管波纹管根据不同情况在不同位置设灌浆孔和排气孔:设有固定端的预应力孔道在固定端留置排气孔,张拉端锚垫板预留孔为灌浆孔;两端张拉的锚垫板预留孔两端分别为灌浆孔和排气孔;预应力孔道较长或曲线变化较多的在预应力孔道高点处增设排气孔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必须切实好预留孔道的位置、形状、外观,在电焊作业时,禁止电焊火花触及管道,以免烧伤孔道图2-6 波纹管锚垫板随波纹管一同安装,安装时锚垫板、波纹管必须同一轴线,并垂直于槽口,当槽口的普通钢筋与预应力筋冲突时,普通钢筋可适当移位如图2-6所示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封锚面〔纵向长度3.25m〕,待边跨合拢、张拉完成后在浇筑封锚段〔纵向长度0.87m〕浇筑前应将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卡具、串筒、料斗、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做好发生故障时的修理准备,现场应有备用振动器和备用泵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钢筋、预埋管、预埋件、预留洞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砼罐车运输在进行混凝土拌合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拌和时间,并配有专门的试验技术人员值班,随时监控砼质量拌合站的各种计量设备均必须经过标定,各种原材料必须计量为保证混凝土拌合均匀,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不小于90秒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不应小于两次,必要时增加检测次数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采用砼输送泵泵送入模的浇注方式混凝土的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成,从节段前端开始向后端分层进行,遵循先底板、后腹板最后顶板浇筑的顺序,尽量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整个节段的浇筑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水平分层浇注,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为30-50cm,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在每层砼浇注过程中,随砼的灌入及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动棒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过程中,振动棒与模板间距保持5~10cm的距离,并防止碰撞钢筋与骨架,不得直接和间接地通过钢筋施加振动每一处振捣完毕后,应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在冒气泡,外表呈现平坦、泛浆。
3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3.1 挂篮分类挂篮是大跨径箱梁悬臂浇筑法施工的主要设备,在施工中受深水、高墩、峡谷及气候等影响小,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屡次重复使用,容易掌握施工工艺和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对节段的施工误差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悬浇施工的精度挂篮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桁架式(包括平弦无平衡重式,菱形,弓弦式等)、斜拉式(包括三角斜拉式和预应力斜拉式)、型钢式及混合式四种;挂篮按抗倾覆方式可分为压重式、锚固式和半压重半锚固式三种;挂篮按走行方法可分为一次走行到位和两次走行到位两种;而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滚动式、滑动式和组合式三种3.2 工程概况茶园溪特大桥主桥为单箱单室箱形截面箱梁根部梁高8.0m,跨中梁高2.9m;箱梁顶板宽11.75m,底板宽度为6.25m,顶板厚度均为0.3m,底板厚度为由根部1.0m按1.8次抛物线渐变到跨中0.3m;翼缘板宽2.75m,厚度由端部0.20m变到根部0.70m;腹板厚度分别为1.0m、0.8m、0.65m及0.5m;在墩顶设4道0.60m厚的横隔板,6号、9号过渡墩主桥设1.05m厚的端横隔板箱梁0号梁段长12.0m,其余1~17号梁段分段长为8×3.0m+4×3.5m+5×4.Om,中、边跨合拢段均为2.0m。
除0号梁段、边跨现浇段采用搭设托架浇筑完成外,其余梁段均采用挂蓝悬浇3.3 施工方案简介茶园溪特大桥主桥连续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根据工期进度方案,拟投入4套菱形挂篮进行施工该挂篮具有以下优点:挂篮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在满足各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杆件间主要采用销轴连接拼装,连接更加平安稳固,拼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挂篮前端及中部工作面开阔,可从挂篮中部运送混凝土,前部开阔的空间便于轨道的安装、以及腹板、底板位置钢筋的吊装、绑扎作业;挂篮后部设有铰接滚轮组,挂篮走行过程中自动平衡每个滚轮上的载荷,挂篮移动过程更加轻松简便;采用整体式轨道结构,不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轨道前移铺设长度,而且减少了轨道间的拼接缝,防止了出现因轨道错台导致挂篮前移过程受阻的现象;平台防护系统合理、完善,为挂篮施工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平安保障;挂篮主桁采用箱式组焊结构,杆件受力更加均匀稳定; 挂篮底篮系统及导向系统等主要承载杆件主要采用刚度及强度较好的 H 型钢加工,有效的减小杆件挠度的同时又降低了挂篮自重如图3-1)图3-1 挂篮简图3.4 施工流程图(如图3-2)图3-2 挂篮现浇段施工流程图3.5 挂篮预压 预压的目的与意义 检验挂篮的实际承载力和平安可靠性、检验挂篮各构件的加工质量。
通过预压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并获得弹性变形参数,为施工监控提供可靠的参照数据,以指导挂篮的预拱度设置,确保主梁施工线型、标高满足设计和标准要求 预压方法采用砂袋堆重预压,“T〞构两端平衡加载,砂料堆积密度按1600kg/m3计算,那么每只挂篮〔“T〞构一端〕预压共需砂料191÷1.6=120m3加载分6级进行:10%→25%→50%→75%→100%→120%换算为砂料体积即为:10m3→25m3→50m3→75m3→100m3→120m3(如图3-3)图3-3 挂篮预压示意图在箱梁的每端底模上布置三个监测点,采用DSZ3级水准仪分别对每个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观测应在每级荷载加载完成后进行当荷载到达120%时,观测每个测点的沉降值,静载24小时后,如各测点沉降变化不超过2mm,那么可认为挂篮非弹性变形已完全消除,挂篮趋于稳定,预压结束如各测点沉降变化超过2mm,那么继续保持静载,直到稳定为止 施工考前须知挂篮安装完成后,应对各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各部位连接、锚固可靠;对加载用各类机械设备(塔吊等)进行检修,以保证正常使用准备好预压材料并运至塔吊附近,对用于加载的沙袋应经常进行抽样称量,以保证施力准确。
加载前布置好各种监控和测量基准点,并作出明显的标志、标识并有效的进行保护,同时测定其初始数据 建立完善的挂篮加载人员组织协调工作和必要的平安保障工作 应在各部位标示出沙袋堆放的位置及高度,以便施工过程准确及时的控制加载吨位,加载应对称均衡进行 “T〞构两端加载过程应同步、对称均衡进行 各级加载完成后持荷时间不得小于0.5~1小时预压过程特别是大吨位级载预压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挂篮的平安观测和检查,遇到问题立即停止加载,防止预压过程中平安事故的发生预压过程中,如遇到阴雨天气,那么需做好沙袋防水工作,可采用雨布覆盖,并适当减轻预压荷载4 边跨现浇段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4.1 工程概况茶园溪特大桥边跨现浇段长4.12m,中线梁高2.9m腹板厚度由0.5m渐变至1.0m,顶板厚度由0.3m渐变至0.7m,底板厚度由0.3m渐变至0.65m,梁端实心段长2.0m,设有1.2m宽、1.55m高椭圆形人洞设计方量51.06m34.2 施工方案简介茶园溪特大桥主桥箱梁边跨现浇段采用托架现浇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托架结构形式如以下图所示图4-1)图4-1 边跨现浇段托架简图 托架主要由预埋件、牛腿、底层横梁、碗扣式脚手架、顶层横梁、纵梁及底模组成。
牛腿杆件均为I40b工字钢,顶、底层横梁及纵梁均为I32b工字钢牛腿斜杆与纵梁及预埋件之间均为焊接碗扣式脚手架高1.86m,由LG-120、HG-30、HG-60及顶、底托组成立杆纵向步距0.3m、横向步距为6×0.3m+6×0.6m+6×0.3m脚手架设纵、横向及水平剪刀撑,底部设扫地杆底模采用10mm钢板在纵梁下设0.1m钢垫作为卸落块4.3 施工流程图(如图4-2)图4-2 边跨现浇段施工流程图4.4 平衡重为保证交界墩在浇筑边跨现浇段的过程中保持平衡、稳定,应在交界墩“T〞梁侧施加平衡重如图4-3所示)图4-3 配重示意图平衡重采用砂袋施加,共需砂料45m3,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施加50%纵梁,以平衡模板、钢筋及托架杆件重量,然后根据浇筑速度同步施加砂袋堆放完毕后应及时采用塑料布覆盖,防止因阴雨天气造成重量改变4.5 质量控制要点钢筋加工后采用塔吊起吊现场绑扎成型底模安装后,先进行测量放样,然后安装侧模先安装底板钢筋、再安装腹板及横隔板钢筋,最后安装顶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安装和定位与钢筋绑扎同时进行钢筋安装原那么:大面平整,线条顺直,间距均匀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和索道管交叉时,可适当移动钢筋位置,严禁随意割断。
钢筋安装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除设计有特殊规定者外,箍筋应与主筋垂直;钢筋现场焊接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在焊缝两端点焊固定,然后施焊,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也可用点焊焊牢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钢筋安装时,应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大小保护层垫块均使用标准塑料垫块,垫块按梅花形布置,间距不可过大,并应与钢筋绑扎牢固 混凝土采用砼输送泵泵送入模的浇注方式混凝土的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成,从节段前端开始向后端分层进行,遵循先底板、后腹板最后顶板浇筑的顺序,尽量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整个节段的浇筑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水平分层浇注,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为30-50cm,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在每层砼浇注过程中,随砼的灌入及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动棒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过程中,振动棒与模板间距保持5~10cm的距离,并防止碰撞钢筋与骨架,不得直接和间接地通过钢筋施加振动每一处振捣完毕后,应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在冒气泡,外表呈现平坦、泛浆。
5 张拉待砼强度到达90%设计强度及龄期不小于7天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强度根据预制梁同条件混凝土试体的强度确定三向预应力张拉顺序应按纵向→竖向→横向的原那么进行横、竖向预应力宜滞后悬臂两个阶段张拉,以消除悬臂端边界效应,便于纵向预应力传递至悬臂板,与横向钢束形成双向受压张拉均为双控,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校核5.1工程概况连续箱梁采用三向〔纵、横、竖〕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束根据张拉的时间与形状不同可分为前期直束、前期下弯束和后期束,前期直束与前期下弯束在浇筑“T〞时进行张拉,后期束在“T〞浇注完毕以及前期直束和前期下弯束张拉完成后,主桥合拢后进行张拉纵向预应力束采用19φs15.2mm及17φs15.2mm钢绞线,控制应力为1395MPa,张拉力分别为368.41吨、329.63吨,采用OVM15-19、OVM15-17锚具,两端对称张拉箱梁顶板横向预应力束采用2φs15.2mm钢绞线,张拉、锚固端左右交错布置,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2扁锚锚具,锚固端采用钢绞线压花工艺锚固,控制应力1395MPa,张拉控制力为38.78吨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0#~2#段为3φs15.2mm钢绞线,张拉端采用M15-3锚具,锚固端采用M15-3P锚具,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3#段以后为JL32精轧螺纹钢,采用YGM-32锚具,张拉控制应力706.5MPa,各腹板厚度均设置双肢,纵向间距平均50cm,均为单端张拉,张拉力56.8吨。
5.2 施工流程图〔如图5-1〕 图5-1 张拉工艺流程图竖向、横向预应力束施工工艺与纵向预应力大致相同,竖向、横向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在梁体钢筋一起安装5.3 机具的检查、校验 张拉机具 张拉机具主要包括液压千斤顶、油泵、油表、砂轮机及与各种工具锚等预应力机具设备及仪表〔压力表的精度应>1.5级〕,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应定期维护和检验张拉设备〔包括活塞的运行方向与实际一致〕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千斤顶和压力表配套使用和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其中,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1.2倍与千斤顶配套使用的压力表应选用防震型产品,其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标定精度应不低于1.0级 千斤顶处于以下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标定: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张拉次数超过300次;使用中预应力机具设备或仪表出现反常现象;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压浆机具所有预应力钢束均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进行施工压浆机具主要包括搅拌机、灰浆泵、真空泵及各种接头阀门、压力管等。
灰浆搅拌机根据施工实际搅拌量进行选用,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灰浆泵选用柱塞式,最大压力1~2MPa真空泵抽气速率到达40m3/h以上,抽气真空度达-0.08MPa~-0.1MPa并能保持稳定各种接头阀门、压力管和设备、部件的连接处其气密性必须良好5.4 纵向预应力张拉悬臂浇筑箱梁纵向预应力为19φs15.2mm、17φs15.2mm钢绞线,锚具分别采用OVM15-19、OVM15-17锚具,两端对称张拉,先腹板,后顶板张拉控制应力σk=1395MPa,张拉力分别为368.41吨、329.63吨 穿束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应采用梳编穿束梳束:利用梳束板或锚具对钢绞线进行梳理,每梳理钢绞线长度约1m时,用扎丝将钢绞线扎紧,绑扎时扎丝端头朝上逐段绑扎直至将钢绞线梳理完毕穿束:钢丝绳一端连接卷扬机,另外一端做成绳套与钢绞线穿入端绑牢,穿入端端头可用塑料瓶套住并用胶带缠紧启动卷扬机缓慢匀速拉动钢绞线对中调整:穿束完毕后,将穿入端钢丝绳、塑料瓶和胶带等去除,使钢绞线编号外露,先将中间钢绞线套入锚具孔内中间位置,上夹片,稍微顶紧,再将其它钢绞线分别套入对应的锚具孔内旋动锚具使两端锚具各孔位对中 张拉张拉程序为: 其中,初应力取值:钢束长度30m以下时,初应力宜取10%-15%;钢束长度30-60m时,初应力宜取15%-20%;钢束长度大于60m时,初应力宜取25%;如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大于千斤顶行程,那么应采用分级张拉。
5.5 竖向预应力张拉a 1#~2#块竖向预应力为3φs15.2mm钢绞线,张拉端采用M15-3锚具,锚固端采用M15-3P锚具,张拉控制应力σk=1395MPa,张拉力56.8吨竖向预应力采用二次张拉工艺,第一次的张拉程序为:第二次张拉应在第一次张拉后2~16小时内进行,张拉程序为: 其中第一次张拉理论与实际伸长量的差额应控制在+6%以内,第二次张拉控制在+10%以内b 3#~17#块竖向预应力采用JL32精轧螺纹钢,抗拉强度标准值为785MPa采用YGM-32锚具,张拉控制应力706.5MPa,张拉力56.8吨张拉程序为:张拉完成后先不进行压浆,待全桥合拢之后,桥面铺装施土之前,应对全桥所有竖向精轧螺纹进行复拉,复拉完毕后应及时压浆期间应做好竖向顶应力钢筋的防腐工作竖向预应力在原结构物上开有张拉槽口,必须在铺设桥而铺装之前将槽日杂质清理干净后提前封锚,不允许将槽口与桥面铺装合在一起浇注5.6 横向预应力张拉横向预应力束采用2φs15.2mm钢绞线,张拉、锚固端左右交错布置,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2扁锚锚具,锚固端采用钢绞线压花工艺锚固,控制应力1395MPa,张拉控制力为38.78吨。
采用单根张拉,张拉程序为:5.7 伸长值的量测方法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可按下式计算:=l+2式中:l——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5.8 张拉考前须知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及时检查预应力筋断丝、滑移情况,要求精轧螺纹不允许有断筋或滑移出现;钢绞线每束钢绞线中单根钢绞线内钢丝断丝或滑丝不得超过一根,同时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得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当预应力筋断丝、滑移数量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更换,在不能更换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钢绞线多余长度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外露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cm对已张拉的预应力体系必须加强保护,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施工记录:每个测量计、压力表、油泵及千斤顶的标定号;测量预应力钢材延伸时的初始应力;在张拉完成时的最后拉力测得的延伸量;千斤顶放松以后的收缩量;在张拉中间阶段的延伸量及相应的拉力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得站人,以防预应力钢绞线拉断或锚具弹出伤人,高压油泵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当钢绞线实测伸长值与理论计算值较差超过上述规定范围时,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已张拉完尚未压浆的梁,严禁剧烈震动,以防预应力钢绞线裂断酿成重大事故。
6 压浆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应在48小时内完成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灌浆技术6.1 试抽真空连接好各部件后,关闭所有阀门启动真空泵10min将孔道试抽真空,检查封锚是否密闭,观测真空压力表读数,当真空压力表读数到达-0.08Mpa时,停泵约1min,假设压力表保持不变或未低于-0.03Mpa,那么孔道内可判断根本到达真空状态假设未能满足检查各管节、阀门及封锚等部件及时更正重新工作6.2 拌浆首先在搅拌机中参加实际拌合用水量的80-90%,开动搅拌机,均匀参加全部压浆剂,边参加边搅拌,然后均匀参加全部水泥全部粉料参加后再搅拌2min;然后参加剩余的10%-20%的拌合水,继续搅拌2min然后通过过滤器〔网孔格不大于3×3mm的过滤网〕进入储料罐,并不断搅拌,以防止水泥浆泌水沉淀6.3 注浆如图6-1、图6-2所示图6-1 压浆机管道示意图图6-2 端头安装示意图 管6为出浆管,用透明软管接管4管6排出的管道残留水通向管4;管2接管7,将管6的管道残留水过滤后通过管8排进水桶;管1、管8接水桶,管1为进水管,管8为出水管,为电机提供降温循环水;管5接废浆桶;操作流程:关闭阀5,翻开阀1、阀2、阀3、阀4、阀6、开真空泵电源、那么可开始抽真空;当浆液通过管6经透明软管排向管4,时马上关闭阀3,翻开阀5,关掉真空泵电源,判断浆液稠度;当判断管5排出为浓浆后,关闭阀6,补压后关闭压浆处阀门结束压浆过程;压浆完成后清洗压浆泵、搅拌机、阀门、过滤装置、各种管道以及粘有灰浆的工具。
6.4 水泥浆的技术条件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不低于30MPa对截面较大的孔道,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的细纱水泥浆的技术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水灰比宜为0.40~0.45,掺入适量减水剂时,水灰比可减小到0.35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2%,泌水应在24h内重新全部被浆吸回通过试验后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膨胀剂,但其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6.5 压浆质量的检测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筋束张拉锚固后必须给预留孔道压注水泥浆,以免钢筋锈蚀,并使筋束与梁体混凝土结合为一整体压浆存在的缺陷极可能导致预应力钢丝因腐蚀而性能降低,影响结构使用例如,浆体离析,往往使上凸的底板预应力束的跨中局部泡在水中,易锈蚀而减小有效面积,导致有效预应力缺乏,加大预应力钢筋预应力徐变损失,增大梁跨中的下挠,而且可能导致梁正截面强度的缺乏而出现垂直裂缝结论:灌浆时一定要从观察孔中看到有浆体溢出才行,灌浆结束后,应就每个孔道的实际灌浆量与理论计算量比照,如差值较大,一定是灌浆不饱满,应及时采取补灌措施,另外,有效而简便的检测方法为选择关键断面开U形槽孔,压浆后直观检查,检查后用混凝土封闭U形槽孔。
7 线型控制7.1 线形控制的重要性及要求桥梁〔特别是大跨度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平安和成桥状态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是桥梁建设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到达施工平安符合特定线形与受力状态要求,仅通过事后检查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为了克服桥梁悬臂施工中引起的静定结构的短期弹性挠度和长期徐变挠度,保证梁在同一跨度内合拢时两悬臂端的标高误差不大,对于静定悬臂施工的两端应保持平衡并预设上拱度工程结构在恒载、预应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徐变等作用都要产生变形,这些变形一般均属永久变形线形控制的目的就是在考虑给定因素作用所发生的永久变形后,所控制的桥梁梁跨构线形、内力与设计要求尽可能吻合,使之误差最小为了到达线形控制的目的,悬臂浇筑的连续梁在T构施工时,每一节节段立模浇筑要进行预抬高设置,即立模标高为设计标高和预抬高值之和不设置预抬高进行悬臂浇筑的连续梁,合拢时对接误差也可能小,但梁的线形将和设计线形产生较大误差线形控制首先必须对各主要因素作用下梁跨的变形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计算值分析确定各节段立模时预抬高值由于梁跨结构是逐段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梁体各点标高和梁体结构长度都是变化的,因此预抬高值不能简单地按各种因素作用下梁跨变形的挠曲线上的量值进行反向设置,它的数值应该等于梁段形成以后,各因素作用所产生的变形之和,但方向相反。
施工中梁体线形控制不仅关系到桥型的美观,更关系到桥梁受力线形控制技术复杂、难度大,影响因素多,需要考虑到诸如挂篮弹塑性变形、挂篮及梁体自重、施加预应力、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温度应力、地基沉降等各个方面因素,能否准确预计并及时调整,关系到施工的成败7.2 线性控制的根本方法连续刚构梁跨度大,悬臂施工节段多,重量大,时间长,工况多变,影响因素多,如何保证施工精度,最终实现设计的桥梁线形,到达预期的受力状态,是连续刚构桥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线形控制的内容包括两局部:施工节段挠度的预测以及误差的调整,流程如图7-1所示图7-1 节段挠度流程图具体的工程步骤和措施如下: 根据预计的工程进程及施工设备,制定线形控制实施方案 按照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对0号节段的施工托架进行等效预加载来消除其塑性变形,测定其弹性变形,在安装模板时,预抬高底模,抬高值与弹性变形值相等对挂篮进行等效预加载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测定其弹性变形,得到挂篮的荷载和挠度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各节段的重量及其施工荷载,确定了施工各节段时挂篮的变形值 灌注每一节段梁体混凝土前,在顶面埋设挠度测点钢桩 在施工过程中实测各施工阶段的挠度变化及挂篮变形,实测预应力管道摩阻、梁体混凝土的容重和弹模。
根据工期变化、实际荷载参数及实测结果,及时调整预拱度值,控制立模标高 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及张拉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准确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塌落度等技术参数,使混凝土的龄期强度、弹性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在预应力张拉过程采用张拉力及伸长值双控,并在混凝土到达张拉强度时张拉保证实测各梁段挠度与理论值相符,以到达线形控制的目的 同一T构两端均衡作业,移动挂篮的距离差控制在40cm以内,移动速度不超过10cm/min,移动时挂篮后部必须设保险设施 在悬灌接近合拢段时提前联测以减小合拢段两侧悬臂梁段的相对高差 为了减少温度的影响,测量尽量在清晨或黄昏进行 现场配置一台笔记本电脑,使用桥梁专业专用有限元程序进行变形、内力分析,计算挠度、预拱度和立模标高7.3 质量保证措施注意新老梁段混凝土圆顺连接,减小台阶,使整个梁顶面顺直,梁底连接圆顺尽量减小模板缝隙,提高模板及支撑的刚度,对挂篮各局部容易影响模板下沉的各因素进行检查,减小非弹性变形,以便准确预留立模拱度对挂篮进行压重试验,消除非弹性变形,实测挂篮的变形曲线,并按变形曲线,换算每一节段的挂篮弹性变形值在每一梁段灌注混凝土前后、钢束张拉前后、移动挂篮前后,实测各梁段的高程变化。
在合拢前,提前对两个T构采用同一个水准点联测各悬臂端部高程及模板标高,以确保合拢精度观测每一梁段混凝土灌注前后模板不同部位标高的变化,以便对挂篮非弹性变形及模板吊带系统下沉有一个合理的估计并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也可用于检查梁截面实际高度调整立模标高时,预设一个略低标高,待钢筋及预应力体系就位后,提升挂篮调至设计立模标高,确保吊带体系为张紧状态测量边跨支架的沉降量及合拢段施工过程中合拢口两端高差变化测量墩顶高程,检查其是否有沉陷,以免影响梁顶高程及时聚集施工中混凝土弹性模量、容重、摩阻、工期等实际参数值,如变化较大,立即重算理论挠度,及时整理分析实测结果,修正立模标高采用严格措施进行梁体中线测控结束语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是一个大的课题,在施工过程中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我们重视给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质量控制做到位,就能大大降低质量事故的发生本文的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结合该工程的实际特点,实际实施还应结合其他工程的特点进行调整,文中所谈的见解只是个人的体会,有缺乏之处还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 何唯平,程晓芳.路威2021芳纶布在混凝土墩柱加固中的应用技术[J], ?铁道建筑?2004年,37-50【2】 朱尔玉,?现代桥梁预应力结构?2021—10—08,14-39【3】 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主编,?公路施工手册 桥涵?[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93-134【4】 梁伟江,?先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技术?[J].2005,79-101【5】 王永娟,?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6,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