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

精****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39KB
约3页
文档ID:43613253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_第1页
1/3

部编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石柱县西沱镇里上小学 袁美华一、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伯牙鼓琴》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 钟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2)正音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课件出示:鼓琴 哉 若 巍巍 汤汤 绝弦 终身指名读,全班齐读师: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依次出示: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学生试读,集体评议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3. 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5.指名配乐读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琴”指的是古琴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2.小组内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师:“方”是刚才的意思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师: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3.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大山的情怀,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锺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

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