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型多级离心泵安装使用说明书中国•四川自贡高精过滤机制造有限公司1、概述1.1 AY型泵是卧式单级或多级离心泵,它适合于输送清水(含杂质量小于1%,颗粒度小于0.1毫米)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其它液体,如汽油、柴油、煤油等I类材质泵输送介质温度不大于80工,口、皿类材质泵输送介质温度不大于105工1.2 本型系列性能范围(按规定点):流量:6.3~450 米3/时扬程:50~650 米各种型号泵的性能参数,详见性能曲线及性能表(附 1)1.3 型号意义说明泵的级数单级扬程( m)口类材质离心泵吸入口直径( mm)2、 结构说明本系列的卧式多级离心泵为两端支承,壳体部份是节段式,泵的传动方式是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机联结泵的旋转方向,从驱动端看泵适顺时针方向旋转泵的结构说明参见图 1和图 22.1 定子部分主要由吸入段、中段、吐出段、导叶、机械密封等分别用拉紧螺栓和螺栓联接成一体 吸入口、吐出口均垂直向上2.2 转子部分主要由轴、叶轮、平衡盘及轴套等零件组成2.3 泵的密封2.3.1 吸入段、中段、吐出段之间的静止结合面用纸垫来密封2.3.2 泵各级间采用节流密封2.3.3 泵的两侧轴封采用机械密封。
2.3.4 采用挡水圈挡水,防止水进入轴承2.4 轴承部分整个转子由轴两端的圆柱滚子轴承《GB283-81》来支承,轴承采用油脂润滑2.5 平衡部分由于叶轮前后盖板受压面积不等,产生轴向力此轴向力由平衡装置承担泵的平衡室由吐出段、平衡盘、平衡水管(部件)所组成其平衡水管(部件)绝对 不允许堵塞,或用闸阀调节平衡水管(部件)内的水的流动3、泵的装配本型泵装配质量的好与坏对泵的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影响显著叶轮出口中心与导叶进 口中心的对准,泵的转子部分与定子部分的各个密封间隙值大小及均匀等稍有偏差,即使 水泵的性能受到影响,流量减少,扬程降低、效率差,故在装配时,务必注意泵的装配顺序,可参阅6.4.2 条按拆卸顺序反向进行装配完毕后,用手转动转子,检查泵内是否有磨擦声或转动不灵活等不正常现象,转子应有轴向串动量4、泵的安装4.1 泵的安装步骤泵的安装步骤一般包括把泵放到地基上找水平,调正和联接泵的管路等4.2 泵安装时需要的设备泵安装时需要下列常规的和专用的设备和工具;a. 有负载能力合适而安全的起重设备;b. 每个地脚螺栓处都必须备有一块钢的垫铁或楔铁作找平底座用c. 灌浆的材料必须是不收缩的灌浆料。
为了灌浆需准备一个木盒,而且需配有漏斗;d•为了安装和®卸机械需要一套专用的工具龙如带钩的夹具等4.3 泵的搬运在搬运泵时要注意安全以防事故的发生,搬运时要注意下列事项:a. 在搬运时,起重机的吊钩应挂在底座下面,也可用叉式起重机搬运泵不允许吊在泵和原动机的螺栓孔或吊在泵的轴承体上,更不能在泵轴处起吊;b. 起重负载应均匀平衡,且应注意起重设备的承载能力起吊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泵件的碰撞,特别应避免泵联轴器处轴加工配合面的损坏;c. 严禁异物或灰尘在搬运过程中进入泵和电动机内4.4 泵的开箱检查泵运到使用单位后应开箱检查泵的零件是否丢失,是否在运输过程中有损坏如果出现有丢失或损坏时,应立即向运输部门和泵制造厂声明4.5 暂时库存如果泵需要在安装以前库存一段时间,泵仍然需要包装,而且应放在干燥、防雨、防 灰尘的合适的在面上,泵的吐出口和吸入口应盖,以防异物进入泵的轴、轴承和其它精加工的零件应注意防潮,应涂保护油层4.6 泵的基础4.6.1泵的基础必须具有足够强度和尺寸的混凝土地基基础的质量约等于机组质量的3-5 倍 泵的地基应比泵的底座长出5 0~7 0毫米,且要留出地脚孔(为地脚螺栓3 ~ 4倍的钢管 直径)。
4.6.2 打地基包括如下内容:地基的地脚螺栓孔的定位,灌浆和留出外联接管路位置,然 后在其余空间灌浆4.6.3 地基的表面可以是粗糙的,以使灌浆效果好4.6.4 地基完全固化后再安装设备4.7 搬放和找水平4.7.1 在底座下面放置钢的垫铁和楔铁或调整垫一般都放置在地脚螺栓处,如果底座较长, 在两地脚螺栓的中间可放置一块垫铁4.7.2 检查底座下面的地基,清洗灰尘,油和其它杂物4.7.3 起重吊钩吊住底座的四个角上,把底座吊在地基上方,慢慢地安放底座并对准每 个地脚螺栓孔的位置4.7.4 用一个刀口平尺和机械水平仪放到安放泵和电机底脚加工平面上,用调整楔铁或调整 垫的厚度来确定底座在各个方位上的水平,推荐每100毫米以长度不平度小于0.25毫米, 这时地脚螺栓的螺母拧到适当的程度(不能过紧)楔铁或调整垫片应紧固4.7.5 底座找平,而且和地基配合较紧后再灌浆4.8 底座的灌浆4.8.1 灌浆时,确保做到每个空间的空气必须全部排出4.8.2 当灌浆材料固化后,拧紧地脚螺栓的螺母,然后再对灌浆材料涂油漆防潮4.8.3 灌浆后,进行泵和电动机的调正工作4.9 设备的调整 设备调整包括角度调整和中心线位置的调整,至少应在下面三个时期检查设备,进行 调整:第一次 泵的底座已经拧紧,但电动机没拧紧;第二次 泵和电动机已紧固,但吸入和吐出管路法兰的螺栓没紧固;第三次 在运转 24 小时后,再检查一次,检查后把泵和电动机最后紧固。
在调整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事宜:a) 在调整以前,检查全部的管路,保证它们不对泵底座产生作用力或力矩;b) 在调整泵和电动机时,垫片应垫在电动机的下面;角度调整是保证联轴器的两个平面的平行度用一块千分表去检查联轴器法兰端面上四个点,千分表读数为0.02-0.03毫米检查其平行度也可用塞尺,两联轴器平面间的差值(a-b)S 0.06 毫米中心线对中是指泵和电动机轴中心线的对正程度,应使C<0.08 毫米(见下图)4.10主要管路的联接泵灌浆后且紧固在地基上以后,在不受外力条件下对正联接泵法兰和管路的法兰,这 个对正联接不能依靠法兰螺栓的力对管路支撑(附加)应避免管路系统的振动,应减少管路对泵的外加力为了防止泵的损坏,在泵管路关接以前要对管路系统进行青洗安装管路,应注意事项:a) 使用管路的规格和长度应合适,且有足够的承压能力,尽量减少管路的转弯和附件;b) 泵的吸入管路应是短而直,管路直径应大于或等于泵的吸入口的直径,泵的吸入管路的弯 曲半径应尽量大4.11附助设备的联接4.11.1压力计在吸入管路和吐出管路上用的压力计必须质量好,性能合格的仪表吸入压力计一般装配在与泵入口同心同直径的管路上。
正常情况下是装配在泵入口法 兰2倍入口管径处,并在入口直管段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入口直管段长度不少于6倍入口 管径吐出压力计最好装配在泵吐出法兰2倍的泵出口管径处并垂直于蜗壳平面或泵壳所形 成的弯管平面的位置上出口直管段与泵出口同心同径,长度不小于4倍泵出口管径不 能装在弯管和阀的旁边,以防受不稳定流动的干扰4.11.2 联轴器泵和电机联轴器联接以后,重新检查其对中心;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符合泵轴的转向, 从联轴器方向看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果电动机转向不符泵的转向,必须把电动机转 向调整过来4.11.3 轴封如果需要,在泵运转以前,重新调整轴封或重新装配5、泵的运转5.1 操作注意事项5.1.1 泵只允许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运转5.1.2 泵不允许在吐出阀门关闭或关到很小开度下运转,否则导致泵发热,降低寿命如 果泵是安装在一个并联系统中,每台泵都要在特定的参数下运行以保证泵的流量5.1.3 泵不能关吸入阀运行,否则使泵发在干转,导致泵零件损坏5.1.4 泵输送介质不能含有空气或气体,否则会使泵的流量和扬程不能准确地测出,同时 会产生研磨损坏零件5.1.5 多级型泵不能输送带颗粒的介质,否则会降低泵的效率和零件的寿命。
5.1.6 开泵以前按 5.2 条对泵进行开车前检查5.2 启泵前检查5.2.1 启泵前,检查全部螺栓、管路及仪器仪表引线的联接是否紧固5.2.2 检查全部仪表、阀门及仪器是否正常5.2.3 检查油环位置、油位计的油位是否正常5.2.4 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正常5.3 泵的启动5.3.1 泵启动时注意事项:a. 当输送介质温度较高(~ 105工)时,泵必须预先逐步升温,当温度升到运转温度时,方 可启动b. 启动时观察压力计和开关的指示,以便调整c. 在泵吸入阀没有完全打开以前不能开泵d. 泵启动后,不能使吐出阀关闭或接近关闭较长时间,否则会使泵内液体过热5.3.2 启泵步骤a. 按5.2条内容进行开车前检查b. 打开泵的吸入阀和水封水管路的阀c. 关闭吐出管路的阀,使泵内充满液体d. 启动电机,接着逐渐打开吐出管路的阀5.4 泵运转检查泵运转后,应立即按 5.2 条的程序每隔一定的时间检查仪表以此确定泵的工作是否正常,而且要检查泵的转速此外,监测泵的流量、扬程、温度及润滑状况 泵在发生故障时,应停泵且参考 6.3 条泵的故障及其解决方法进行维修5.5 停泵a. 关闭吸入压力计和吐出压力计。
b. 慢慢关闭泵的吐出阀c. 关闭电动机d. 当泵停稳后,再关闭泵的吸入阀6、泵的维修6.1 概述 为了保持泵高效稳定的工作状况泵必须经常维修,维修的项目和每次维修间隙时间 取决泵的工作条件和泵的运行状况6.2 泵的维护 定期检查泵的性能(如流量、扬程、振动等)而且要做记录,按这些记录数据去分析泵是否工作正常,是否需要维修,或确定要修的哪一个部位在一般条件下,如果坚持精确地测试、记录,定期的总结记录那么每隔几个月就可 以得到泵是否需要维修的可靠资料除在规定时间对泵监测之外,下面的维护是经常的:a. 检查泵底座、泵、电动机是否紧固,如果松动会引起泵的振动b. 检查仪表、引线的状况、检查管路是否泄漏或松动,或其它形式的损坏,如果需要维修应立即检修c. 填料压盖不能压得过紧,否则会影响填料的寿命d. 轴承润滑油每工作1000小时更换一次6.3 泵的故障及其解决方法故 障原 因解决方法1.水泵不吸水”吸入 压力计示值剧烈波 动注入水泵的水不够进水管与仪表等处漏气再往水泵内注水,拧紧堵塞漏气处2水泵不吸水,吸入压力计显示高度真空底代没有打开或已淤塞,吸水管阻力太大吸水高度太高3泵出口压力计显示出水管阻力太大 旋转方向不叶轮淤有压力 ,而水泵不出4流量不足。
校正或更改底阀,清洗或更换吸水管降低吸水高度检查或缩短出水管,检查电机转向,应塞水泵零件损坏转数不够水泵淤塞,密封环磨损过多专数不足5水泵消耗的功率过填料压盖太紧,填料室发热,泵旋转部份发生磨擦水泵供水量增加与泵轴转向一攵清洗叶轮或更换零牛,提高转数攵清洗水泵及管子,更换密封环,提高专拧松填料压盖或更换填料,检查泵内各旋转零件并]加以修正,调节、闸阀降低流6水泵内部声音反常,流■太大,吸水管内阻力过大,吸水高调节闸阀降低流量检查吸水管和底阀,水泵不上水,度过高在吸水处有空气渗入,所输送液体温度过高7水泵振动泵轴与电桶轴线不在同一条中心线上,脏物或水孰轴承8轴承过热润滑S脂干固或圧了,水泵ffi屯电机JS不在一条中心线上9平衡水终断平衡室水泵在大流量低扬程运专,平衡盘与平发热电机功率增加彳衡环产生研磨6.4 泵的拆卸降低吸水高度,拧紧堵塞漏气处,降氐输送液体温度把水泵和电机的fi中心线对准,清先轴承更换润滑脂检查或青洗J轴承本,更换润滑脂,把轴中心对准关」社口闸阀至泵的规定参数范围内运转拆卸平衡盘与平衡环ffi行检修6.4.1 当拆卸泵时应注意下列事项:a. 按5.5条停泵程序停泵;b. 将泵壳内的液体放掉(如有冷却水套时也应放掉水)。
c. 如果轴承部件是稀油润滑时,应将润滑油放掉;d. 拆去防碍拆卸的附属管路,如平衡管、水封水管等管路和仪器仪表引线;e•拆卸泵联轴器6.4.2 拆卸顺序泵的拆卸步骤应从拆下吐出侧的轴承部件开始,其顺序大体如下:a拧下吐出侧轴承压盖上的螺栓和吐出段、机械密封、轴承体三个件之间的联接螺母卸下 轴承部件;b.拧下轴上的圆螺母,依次卸下轴承内圈、轴承压盖和挡套后,卸下机械密封(包括机械压 盖、机械环、机械等在内);c依次卸下轴上的0型密封圈、轴套、平衡盘和键后,卸下吐出段(包括末级导叶、平衡环 等在内);d. 卸下末级吐轮和键后,卸下中段(包括导叶在内)按同样方法,继续卸下其余各级的叶 轮、中段和导叶,直至卸下首级叶轮为止;e. 拧下吸入段和轴承体的联接螺母和拧下轴承压盖上的螺栓后,卸下轴承部件(在这之前应 予先将泵联轴器卸下);f. 将轴从吸入段中抽出,拧下轴上的固定螺母,依次将轴承内圈、0型密封圈、轴套、挡套 等卸下至此拆卸工作基本完成,但在上述拆卸过程中,还有部份零件互相是联接在一起的, 一般情况下拧下联接螺栓或螺母后即开卸下泵的装配顺序,一般是按拆卸顺序反向进行6.5 清洗和检查6.5.1 用煤油清洗全部的零件,在空气中干燥或用布擦干。
6.5.2 检查全部零件的磨损情况,对不能确保正常运转的零件应更换新的6.5.3 检查泵轴是否有灰尘或生锈,用千分表检查轴的不直度(轴的径向跳动值不大于 8 级精度)6.5.4 当密封间隙超过推荐值的最大值 50%时,应更换密封元件80AY50xn多级离心泵性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