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美术课程目标2011-2012年度下学期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美术情操,完善人格二、阶段目标: 1、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的媒材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和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景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与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 观察自然个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 采用创作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李相姝(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 一、 学生概况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而对立体造型的感知由于起步较晚,稍有欠缺,尤其对物体的空间认识尚有不足二、教学目的、要求(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二)各学习领域目标1.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3.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4.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彩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三、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1. 学习色彩的对比与谐调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2. 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3. 用各种纸盒、纸杯及其它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二)教学难点1. 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2. 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3. 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4.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四、 教学措施1. 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 应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3. 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富路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三年级 科 目:美术 教 者 李相姝 周次时 间教 学 内 容13月5日---9日1.水墨游戏 2.重重复复212日---16日 3.曲曲直直319日---23日 4.平平稳稳426日---30日 5.感受声音54月2日---4月6日 6.迷彩服69日---13日 7.彩色玻璃窗716日---20日 8.我的同学823日---27日 9.家乡的桥和塔930日---5月4日机 动105月7日---11日 10.我设计的一本书1114日---18日 11.绒线绕绕1221日---25日 12.甜蜜的梦1328日---6月1日 13.金色的浮雕146月4日---6月8日 14.变换无穷的形象1511日---15日 15.我们的节日1618日---22日 16.二十二世纪的建筑1725日---29日17.电脑美术 18.会飞的玩具187月2日---7月6日 19.保护珍惜野生动物 20.民间玩具197月9日---13日复 习 考 核2016日---20日期 末 总 结第一课 水墨游戏备课时间 2月20日 授课时间 3月5日——9日 总 编 1 节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画中国画的工具,用水墨试着画一画。
教学目标: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教学重点: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教学难点:1、工具的使用2、用笔、用墨的训练教学工具、材料: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流程:1、教师检查学生所带材料、工具并进行调配让全班的学生都有作业做2、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1、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1) 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2) 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3) 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4) 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2、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或用墨的量3、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4、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5、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6、征集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7、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课后反思:一节课课堂轻松,孩子似乎很有兴趣,但是孩子的作品并不是很让人满意,并没有他们回答的那么精彩,还是一笔一笔勾画,反复有目的性,想画的很好,却又画不出来,也许这就是我们平时的要求和目光让孩子已经有了循规蹈矩的习惯,而丢失自己好玩的本性第二课 重重复复备课时间 2月21日 授课时间 3月5日——9日 总 编 2 节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用绘画、剪纸或其他方法表现重重复复有规律的图案教学目的: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创设情景,诱导发现,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有一家设计公司要开发一种新的项目,想请同学们帮忙搞设计,你们有信心吗?一会儿,就在我们班级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1. 教师出示课件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①老师点击鼠标,鱼儿向左重复连续排列②点击鼠标,鱼儿向右重复连续排列③点击鼠标,鱼儿向上重复连续排列④点击鼠标,鱼儿向下重复连续排列2.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板书课题:重重复复三、观察质疑,操作交流,讲授新课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二方连续纹样,摆出一些重复的基本形式师:重复构成的规律,真特别下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把老师这儿的泡塑鱼排列一下,这些鱼儿还可以怎么排列着游?下面的学生,拿出信封里的鱼儿,在方格垫板上摆一摆把你们所想的都摆出来教师随着学生演示完毕,逐步把骨式图贴于黑板上引导学生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2. 发挥学生的想象里在一次让学生摆出不同的重复形式师:鱼儿除了这几种排列外,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同学再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有多种重复排列的方式,待学生操作完毕,各组派代表把鱼的排列图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四、自由想象,小组创作,进行课堂练习。
1. 结合课本范图诱导启发,拓展创作的题材与空间师:除了动物鱼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基本形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同时让学生举例说说,使学生明确画的内容之多、之广2. 讲解作画步骤① 先请学生说说作画步骤② 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再归纳3. 自由想象,绘画图案接下来,各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收集的东西摆一摆.4. 教师巡视,学生自由想象,讨论、设计、绘画五、展评习作1. 举办小型作品展览,让学生先自我评价,教师、同学辅以点评2. 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那里可以见到重复图案3. 课堂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课后反思: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体现了孩子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把问题更多的留给孩子,引导孩子观察、质疑、探求,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作业虽然并不完美,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基本都能把握重复的要义,我还是应该看到他们每个人作业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
本课教学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但课堂绘画时间略显紧张,孩子创作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尝试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交给孩子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我会把问题更多的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质疑、探求,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本课教学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但课堂绘画时间略显紧张,学生创作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尝试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第三课 曲曲直直备课时间 2月21日 授课时间 总 编 3——4 节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用曲线和直线,组成各种各样的作品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a) 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2、 情感态度: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3、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重点: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教具: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克立作品《奔流》毕加索《牛头》其他图片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流程:(一)教学过程结构:○板书直接导入:提出主题1、观看○课件2、欣赏、感受○线与图片 3、小组班级展示观察 触摸 同组描述 分享自己的直、曲物品4、评价最佳评论全班展示 好在哪学习欣赏作品5、学生分析 师分析6、试一试完成直曲线画面 7、展示(收拾与整理)(二)教学过程结构说明:教具准备:直曲线课件,大量的作品。
学具准备: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学具,带到课堂教学过程: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他们给人们的感觉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注意:每一组评出一位最佳介绍(评论)员。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学生分组介绍,讨论4、直与曲物品展示师:同学们,推出你们小组选出的最佳评论员,带上你们的物品上来介绍,与全班同学分享注意听、看、不同的物品给人的感觉不同,你适当时候可以举手发言表达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克立《奔流》、毕加索《牛头》、陈半丁《凌波》、儿童作品《卡车》《时尚卷发》6、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小组之间试一试7、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环境收拾整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