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课时《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宁文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知道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能力目标】理解权利义务的关系正确对待公民义务,增强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自觉承担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增强义务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教学难点:权利义务相统一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情境式、启发式、讲授法、对话法等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四、教学流程课前播放新加坡公益短片《孝敬父母》,与学生简单交流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导入,既回顾旧知,又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本节课的主题导入:大家看完这段视频,暖心吧?视频中奶奶晚年脾气暴躁,但是爸爸仍然悉心照顾赡养奶奶,后来奶奶病重住院,爸爸更是一刻不离地守在奶奶身边,细心地帮她润湿嘴唇,这是爸爸在履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义务儿子不理解奶奶那样刁难爸爸,爸爸还对奶奶这么好,爸爸回忆小时候他高烧不退,奶奶冒着大雨抱着爸爸赶往医院,一心担忧爸爸的病情,全然不顾身上衣服已经湿透,这是奶奶在履行……(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义务。
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第二框题《依法履行义务》板书标题:依法履行义务(一)、权利义务相统一师:根据短片回答问题,1、爸爸和奶奶分别享有了什么权利,履行了什么义务?生:爸爸享受了奶奶对他抚养教育的权利,履行了赡养扶助奶奶的义务奶奶享受了爸爸对他赡养扶助的权利,履行了抚养教育爸爸的义务师:从中我们看出权利和义务怎样的关系呢?生: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履行者教师板书)师: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在主体上实现了统一师:问题2:说说爸爸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奶奶付出怎样的努力生:爸爸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奶奶履行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师补充:爸爸权利的充分实现,调动了他自觉履行赡养扶助奶奶的义务师:问题3:说说奶奶履行这一义务对她自己和爸爸具有什么意义生:奶奶义务的履行促进了爸爸的健康成长,为她享受赡养扶助的权利创造更好的条件师:讨论完2、3两问,我们不难发现,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了自己和他人权利的实现那么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呢?谁能给我两个词?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教师板书)师: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说明权利和义务是如影随行,相伴而生,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权利和义务在作用上实现了统一师: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师板书)在劳动和受教育这两种特殊的情况下,权利和义务合二为一,实现了统一,即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师:综合以上三点,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生:权利义务相统一教师板书)师: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设计意图:从一则公益短片出发,教师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关系二)、法定义务须履行(过渡)师:刚才我们是借助公益短片来探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那我们能否从其他情境中得出新的发现呢?师:小颖和妈妈选购书包,不小心将钱包落在书包里钱包里1万元现金,当她们返回寻找时,捡到钱包的店员要求500元酬金有人认为: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失主可以自愿支付报酬,但拾到者不应主动索要还有人认为:归还失物,索要合理报酬无可厚非你认为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为什么?生1:我认为归还失物能索要报酬,因为我做了好事总要有所回报的吧。
生2:我认为归还失物不能索要报酬,因为这遗失物本来就是失主的,归还失物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师: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还失物能否能索要报酬呢?在生活中,我们判断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两分钟生:拾到失物,拾到者应当归还失主,这既是中华民族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师:这位同学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来阐述的,分析得非常到位《物权法》的这些规定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生:必须去做,必须去履行师:在这里“须”是必定、一定的意思,法定义务是由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师:法律要求我们做的行为还有哪些?回想一下我们上节课讲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中相关的内容生:依法服兵役,受教育,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子女赡养父母等师:小颖和妈妈不愿意给酬金,店员拒绝归还钱包,你认为对吗?理由?生:不对《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师:在这个案例中,首先,小颖和妈妈确定钱包是落在书包里,钱包里涉及的现金数额较大,其次,法律要求拾得者归还失物给权利人,店员拒绝归还钱包的行为是做出了法律禁止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刑法》,构成了侵占罪,结果会怎样?生:受到法律的惩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律禁止我们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生:坚决不做师:法律禁止公民做的行为还有哪些?生: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等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学生知道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三)、违反义务须担责(过渡)师: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性质的不同,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政违法以及刑事违法打开课本P56阅读三则案例,并思考:周女士的两个子女、小成的爸爸、金某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提示:判断的依据是案例中当事人违反的法律及所受具体的惩罚方式师:第一则案例“拒不履行赡养义务”,法律规定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但是子女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就是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周女士的两个子女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生:不赡养老人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师:小成的爸爸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金某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构成侵占罪,包括之前店员拒不归还装有1万元现金的钱包,他们都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小金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生:承担违反行政法律的行政责任师: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生:刑事法律责任师:我们来将下面的具体行为,违反的法律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来连线生:不赡养父母违反民事法律,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阻拦高铁发车违反行政法律,依法承担行政法律;持刀抢劫违反刑事法律,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学生懂得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其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实践探究:师:本节课我们知识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了,学习法律知识,不仅在于背诵记忆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落实到行动上我们一起来完成最后一个版块的实践小组从学校、家庭、社区、电影院中任选一个领域,发出积极履行法定义务的倡议,小组讨论四分钟,并请代表上台发言生1:家庭: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向父母提不当要求,不增加父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生2:学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打架斗殴;不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师:评价总结并补充老师希望同学们倡议书上的文字能够转化为我们的行动,从我做起,依法享有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设计意图:利用实践探究部分,学生提高履行公民义务的能力,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主要掌握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对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学生知道违反法定义务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教育学生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六、板书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要求公民怎样做3.公民如何依法履行法定的义务4.违反法定义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基本掌握了,但由于我没有把教材中的材料利用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课堂前松后紧,时间没有把握好,留给学生分析材料的时间较少,幻灯片习题的字体有点小,后排学生有点看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