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疫情防控知识问答100题

d****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79KB
约10页
文档ID:155175039
疫情防控知识问答100题_第1页
1/10

疫情防控知识问答100题疫情防控知识问答100题一、填空题(共70题,括号内为正确答案)1. 上班途中应(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2. 外出时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 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3.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 生间洗手4. 若体温超过(37.2°C),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 就诊5. 入室办公时应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 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6. 人与人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7. 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 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8. 参加会议时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9. 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10. 食堂进餐应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11. 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12. 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 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13.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 消毒。

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 洁,避免(多人)聚会14. 公务采购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 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15. 工间运动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 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16. 公共区域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 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 避免混用17. 公务出行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 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18.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 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 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19. 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 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 况及时(报告)20. 公务来访如何做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 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

无上述情况,且体 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21.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22. 建议座机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 次23. 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24. 防疫期间,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 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25.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 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蛙壬1洗^To26. 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 手27. 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有鼻夹金 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28. 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 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29. 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 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30. 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 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 巴。

31. 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 品32. 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 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33.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34.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 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35. 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 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36. 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37. 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 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38.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39. 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40. 保持工作场所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商场、公交车、 地铁和飞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41.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 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42. 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43. 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 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44 .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45. 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46. 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47. 轻症发热患者居家隔离时应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限 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 绝一切探访48. 轻症发热患者居家隔离时应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 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49. 新型冠状病毒是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 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XX年-nCoV)50.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 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51. 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 有慢性病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更重52.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 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

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53. 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 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54. 飞沫传播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 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55. 接触传播中(直接接触)是指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56. 密切接触者是指(14 )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 活或工作的人57. 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前往医院的路上, 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 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58. 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 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 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5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 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6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的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61. 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 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6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 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63. 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 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 排查、诊治6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10)天左右,短的1天,长的14天65.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66. 防护口罩一定要定期更换,最好(2-4)小时更换一次67. 新型冠状病毒仅在(动物体内)存活68. 普通感冒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无效)69. 新型冠状病毒只存活于(生物体)细胞内70. 新型冠状病毒(不经)消化道传播,可以吃生的蔬菜二、简答题(共30题)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 毒,WHO命名XX年-nCoV2. 什么是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1) 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2) 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3.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包括 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 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4. 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1) 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2) 避免触摸眼、鼻、口;(3 )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5. 哪些时刻需要洗手?(1)传递文件前后(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⑷ 吃饭前(5)上厕所后(6)手脏时(7)在接触他人后(8)接触过动物之后(9)外出回来 后6. 口罩该怎么选?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7. 上班途中如何做?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 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 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8. 入楼工作如何做?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 若体温超过37.2°C,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9. 入室办公如何做?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 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 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10. 参加会议如何做?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 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 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11. 食堂进餐如何做?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 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12. 下班路上如何做?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 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13. 公务采购如何做?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 场所长时间停留14. 工间运动如何做?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 疫能力下降15. 公共区域如何做?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 使用喷雾消毒。

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16. 公务出行如何做?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 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17. 后勤人员如何做?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 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 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 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 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18. 公务来访如何做?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 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 公干19. 传阅文件如何做?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20. 消毒如何做?建议座机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21. 空调消毒如何做?(1)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2) 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 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

3) 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22 .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 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23. 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 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 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24. 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 下)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 洗五下)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第四步, 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第五步: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 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25. 哪些时刻需要洗手?(1)传递文件前后(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在制备食 品之前、期间和之后(4)吃饭前(5)上厕所后(6)手脏时(7)在接触他人后(8)接触过动物之后(9)外出回来后26. 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 双手。

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 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 案27. 口罩该怎么选?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 潮湿后立即更换;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 后立即更换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28. 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 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 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29.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 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30.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 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 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