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心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

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60KB
约11页
文档ID:135802146
中心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_第1页
1/11

中心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   宣城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  中心课程改革方案  为认真落实落实《国务院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安徽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精神,深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创立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特制订本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依据省教育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布署,以培养当代职业人为最终目标,主动构建“三以一化”课程体系,真正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依据“理论为实践服务”、“重效果、轻形式” 的标准,改革课程功效、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方法,改变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和教学模式落后的情况,构建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含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课程改革对象  本校所属三年制中职全部专业课程、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  三、课程改革任务  1.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项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根本,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推进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关键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法的改革  3.推进以提升老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术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为关键的师资队伍建设  4.推进表现生产实际场景的课程环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5.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以新课程理念和模块化课程模式为参考,以学生学习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能真正得到收益为落脚点,逐步形成含有本校特点的、和专业课程改革配套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  6.建立质量考评体系,改革现有的以书面试卷闭卷考试为主的课程考试体系,构建以综合全过程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技能和辅助技能为支撑的课程评价体系  四、课程改革内容  1.德育课程改革  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课程极为主要的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整合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伦理和环境保护教育、社交礼仪教育、劳动教育、创业教育等内容,深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体系  在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发挥德育评价和考评  的激励导向作用,做到环境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习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德育课程必需打破陈旧教学理论的藩篱,尽可能经过个案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而引发学生心灵的震动和行为的转变  2.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突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效依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标准,精心选择和整合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渗透人文精神,降低教学起点,但不降低要求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着力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不停改善学习行为、习惯和方法,使学习者想学、会学、乐学开发和大类专业相配套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课程及其校本教材落实因材施教标准,主动实施分层教学,努力表现职业教育特色依据不一样专业和学习者不一样爱好、个性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大力开发含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  全方面实施计算机等级考评  3.专业课程改革  按大类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制订课程实施计划根据职业实践的逻辑次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根本、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开发和相关行业、企业用人要求亲密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开发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和对应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相结合的课程和培训项目。

组织开发、编写和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配套、表现地方特色、反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求的专业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例设计上,表现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经过任务、活动和专题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学习者在详细实践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五、课程改革实施措施  1.课程改革以现行的专业部为单位和主体,在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进行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能够是专业部主任,亦可由专业部或校长室指定激励专业老师毛遂自荐,经校领导及教授审定,即聘任为专业带头人  2.各专业部向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上交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经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即同意实施,并调拨资金作为课程改革的专题资金  3.各专业在改革进行过程中碰到和传统管理体制相矛盾,或和常规管理要求相冲突的地方,由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业部会商处理,重大问题由校长室定夺  —2021学年拟各专业部开始实施1~2个大类专业的改革试点,完成完善时间为一年;2021—2021学年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全方面开展课程改革,完成完善时间为一年;2021—2021  学年全校各专业全方面开展课程改革,用四学期到四个半学期的时间完成全校的改革落实,并经过第一批次的教学实践,经过市场和社会的论证和检验。

  5.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改革的过程,也就是课题研究展开的过程各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要深入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留,学校将集全校的改革探索实践申请安徽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各专业课题的改革全部是作为支撑的子课题  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最终检验标准是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必需以企业的需要为准则所以,成立以企业行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课程改革至关主要的第一件大事,没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证,课程模块化改革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2.各专业部健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建课程改革老师团体实施课程改革,专业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各专业部确定的开展课程改革试点的老师应具有专业的操作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试验实训室改造能力、专业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必需有企业工作或锻炼的经历各专业部要深入加强“双师型”老师培养,确保专业老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合理安排  专业老师到企业实践,以能够胜任课程改革的需要。

出台《参加课程改革人员管理措施》和《参加课程改革试点班教学的老师工作要求》,对开展课程改革工作的老师发给对应津贴  3.各专业部确立大类专业发展方向或专业链,确立课程改革试点的详细专业这是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性工作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专业全部要开发或拓展出3—5个精细专业,形成专业链或专业群  4.各专业部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各专业部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围绕为社会输送中级工或高级工的目标,将中级工或高级工的详细能力要求进行细化首先,关键研究社会或企业需要劳动者具有哪些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哪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哪些必备的转岗能力等通常专业能力;其次,针对专业实际,确定专业关键能力;再次,依据专业通常能力和关键能力,研究确定和这些能力对应的课程,其中最主要的是依据“关键能力”确定“关键课程”,因为只有“关键课程”才能培养出和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人才  5.各专业部调整、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及其结构最主要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确实立必需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结构,着眼于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对相关学科课程进行整合,重新构建专业教学内容及其模块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各专业部在提出的改革方案中,应针对市场和行业的需求,把原来学科体系下的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实  践课进行整合,以项目模块的形式把整个专业理论和技能形成多种不一样的教学模块,去除学科体系下的“鸡肋”,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完善模块模块的建立要尽可能小点、详细点、能检测在模块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模块的设置和专业的各类考工、考证相结合  6.开发模块,安排模块的运行步骤开发模块包含编写模块纲领、编写工作页、确定教学方法、制作课件模块运行步骤包含以模块为单位安排教学进程表,开展小组教学,多工种岗位轮换,利用工作页、设备、课件教学  专业关键能力模块是培养综合利用能力即岗位能力的模块该模块能够请企业中资深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学工厂的兼职部门经理进行指导,以达成最好效果模块的编写,尤其是基础理论模块的编写,要摆脱以前学术课程体系的束缚,不能简单地把相关课程进行剪切和拼凑,敷衍成模块,而要设置一条根本,这条根本能够是项目、能够是工程、能够是任务、能够是专题,全部的教学基础围绕这条根本来进行这就要求对专业有比较宏观的了解和把控,把专业课程里的知识和技能点融会贯通,用根本串通起来,把全部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大地实用化和简练化,让学生看得见,明白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能直接做成什么产品。

  7.建立和能力培养相一致的考评评价机制由考评学科知识转向关键考评技能,由考评应知转向关键考评应会关键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专业技能较强的课程考试能够直接转为证书考评,实施“以  证代考”; 二是将技能考评落到实处,改变过去技能考评“走过场”的做法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评档案袋  8.各专业部确定课程改革试点班级,各专业部向学校上交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  9.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教授论证各试点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10.确定校企合作单位,安排开展课程改革的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择和学生所学专业对应企业或实践岗位,在和企业进行充足协商的基础上,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企业安排专业课老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实践情况,了解企业优秀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方法,并将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带回学校、带回课堂  11.开展老师培训解读、学习、讨论课程改革方案老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老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最终取得成功的根本确保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改革能力,这是一项长久的、贯穿于课程改革全过程的工作。

经过培训使老师明确为何要进行这场课改,为何要引进项目课程,什么是这场职教课改要处理的关键问题,什么是项目课程,项目课程怎样开发,怎样实施项目课程等等  12.正式开启课程改革试点  13.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对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评定  14.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对试点项目进行全方面评定  15.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全方面开展课程改革  16.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课程改革中期评定  17.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四个专业课程改革全方面评定  18.全方面开启各专业课程改革,并和省职教课程改革全方面接轨  19.认真总结课程改革试点经验,健全课程改革资源,打造一批含有校本特色的优质“项目课程”  七、经费支持  由学校拨给专题经费合计50万元,其中机械制造和控制专业15万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13万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12万元,旅游专业10万元专题经费关键用于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工作分析、课程分析、课程开发、课程计划制订、教材开发、召开研讨会和工作会议等各工作小组需用经费时,向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酌情拨给对课程改革中的优秀部门和个人,学校给一定奖励  八、成立组织  建立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网络体系,成立学校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实施“学校——专业部——专业组”网络管理机制。

  1、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全方面负责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负责课程改革牵头、统筹和协调等工作  主 任:叶农  副主任:杨福言 夏镇海  成 员: 濮阳秋头、邢彬、徐禄、张子清、余俊  2、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  工作职责:制订课程改革目标和任务,指导和推进各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介绍课改信息,设计教学制度,进行理论引领,评定和总结推广课改经验,做好课改研究的服务工作  组 长:杨福言  副组长:武勤文  成 员:王春兰、丁福根、吴华宝、周章金  3、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工作职责:成立以企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课程改革老师专业技术团体,成立名师工作室,负责课改方案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和课改组织实施工作,负担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有关键内容的项目设计,并负责课程改革的详细实施工作  按大类专业成立四个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机电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芮桃明  成 员:邢爱香、陈艳、胡青、魏红梅、谷学英、夏一鸣  财会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张玉明  成 员:胡文华、芮金凤、扶庆志、王翠花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江新顺  成 员:夏颖齐、王红辉、王源武、杨小平、庹届安  其它类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  组 长:张子清  成 员:刘慧玲、赵兰香、辛小平、李贵秋、周建军、王骏、蒋云芳、陈诤  德育课程任课老师由学校统一指定,详细名单为:  拂晓剑、邵业辉、赵宏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

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多种多样的问题和困难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要冷静思索,分析原因,主动寻求对策同时,必需在课程教授的指导下,将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确保课程改革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中运行课程改革中,必定会出现不一样观念的碰撞,要许可不一样的教学思绪、  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的存在,并主动进行研讨,在竞争和合作、研讨和沟通中达成对课程改革的正确定识,形成课程改革的正确思绪和方法,从而迎取课程改革的最终成功。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