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

jun****87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KB
约7页
文档ID:1441367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_第1页
1/7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6、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1)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的观念的影响。

2)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 讲授课 、 自学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实践活动课 、 实验课 等  9、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1)口头检查法 (2)直观检查法  (3)实习检查法 19、《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 和 情感领域 。

其中,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 属于认知领域 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 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 的广泛的概念   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4、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坚持“一个为本”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四、 案例分析题1、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判断分析说明题)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标准》在这一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2、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①16-10=66+1=7②10-9=11+6=7③9+7=1616-9=7④6-6=010-3=7⑤6-4=210-5=52+5=7叶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答: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新课程理论知识问答试题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 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3)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4、“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 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6、谈话法是指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10、 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  11、所谓秧田式是指 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12、所谓“教育”, 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3、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 自信心 、自我负责精神 、 意志力 、 对数学的价值意识 、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4、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5、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文字式 、表格式 、 程序式 三大类  16、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7、练习法是指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8、“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 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试题(3)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 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 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 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 撰写教学案例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 其二,教师提供问题; 其三,学生提出问题 ; 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5、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 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秧田式 、 小组合作式 、 半圆式 、 双翼式 、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 主题与背景 、 案例背景 、 案例描述 、 案例反思   29、教学方法是指 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是指 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 目的 ; 二是 个体已有的知识 ;三是 障碍;四是 方法   33、案例的主题是指 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 “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2) “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3) “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 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  39、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 ;二是目标的导向 ;三是评价的激励 ;四是 竞争的促动   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花费时间较多。

第三模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①要求 ②不要求( 3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1 )的教学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 )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2 )的过程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10、“用数学”的含义是( 2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11、下列现象中,( D )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1 2、 《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4)二、是非题(对:T;错:F)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F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T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T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F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T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T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F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F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T )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T )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T )12、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T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F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F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F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T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T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F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T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F )【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4)三、填空题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内容学习 )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义 )——定理——(例题)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 )(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几何体 )和(平面图形),感受( )、( )、( ),建立初步的(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有关知识,(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 )的初步应用等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和(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 )、( )、( )、( )、(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和已有的(   ) 基础之上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 )(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 )、( )(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 )、(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 )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 ) 为主题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       ),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知识)和( 生活经验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地发展。

答案】:8. 9. 10. ( )((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11. (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负数),(计算器)12. (组织者)、(引导者)13. (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14. (学习结果)(变化与发展)15.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16. ( 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7. ( 有价值 ) ( 良好 )18. ( 认知发展水平 ) ( 知识经验 )19.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0. (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21. (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22.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3. ( 实 践 活 动 )(综合应用) 24. (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显 ). 25.  (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5) 第一部分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 性________ 性和_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_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___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基础上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案例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xx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开始)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10分)案例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3 5+ 7—————4 2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生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生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生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1生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为什么 ?(10分)第三部分 问题分析及对策(30分)1、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3、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18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11块糖的钱乙付了7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9元钱。

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 【提示】: 每人吃183=6块 丙吃6块9元钱,每一块糖96=1.5元 甲多付:(11-6)1.5=7.5元------收回的 乙多付:(7-6)1.5元=1.5元-----收回的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A说: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提示】:假设法: 假设A前句对,后句错 B前句错,后句对 C前句错,后句对 由于丁既是第二名又是第四名矛盾,假设错误 因此A前句错,后句对 B前句对,后句错 C前句对,后句错 所以:甲第一名;丙第二名;丁第三名;乙第四名。

3、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筐卖出15千克乙筐27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是乙筐余下的4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提示】:原来相等到最后甲是乙的4倍,甲比乙多剩的3倍就是乙比甲多卖的27-15=12千克,12(4-1)=4千克------乙剩的 4+27=31千克-------原来的4、沿长、宽相差25米的游泳池跑4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600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示】:6004=150米----周长,1502=75米-------长+宽 和差问题:(75+25)2=50米-----长 50-25=25米------宽 2550=1250平方米------面积5、公路两旁每隔120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杆到第六根电杆处小王要1分钟小李要50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提示】:小王速度:120(6-1)=600米/分 小李速度:120(6-1)5060=720米/分 20(8-1)(720-600)=7分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