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 )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 )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 )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 )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 × )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 )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A、企业 B、个人C、政府 D、国家 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A、商品 B、资本C、人员 D、技术 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AA、有益 B、有害C、不变 D、不能判断 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A、增加 B、减少C、不变 D、不能判断 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DA、生产达到均衡 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 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 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 D、以上三种都不是 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BA、绝对优势 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 D、以上三种都不是 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DA、市场占有率 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 D、贸易条件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非判断题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 )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 )3、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 )4、技术的相对差异是各国形成比较成本的基础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特例或特殊形式 (√ )5、在古典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指的是劳动和资本 ( ×)单项选择题1、甲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A、甲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生产和出口手表 B、乙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C、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甲国生产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出口手表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D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机会成本假定是D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A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6、假定有两个国家A与B,生产两种产品X与Y。
A国生产X产品有比较优势的条件是AA、生产1单位X物品所放弃的Y物品比B国少B、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比B国少C、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资本投入比B国少D、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一切投入都比B国少 7、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是A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C、战略性贸易政策 D、保护幼稚产业政策 8、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AA、斯密 B、李嘉图 C、俄林 D、魁奈 9、亚当·斯密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学说的观点是AA、绝对优势论 B、比较优势论C、要素禀赋论 D、人力资本论 10、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经济资源能够AA、可以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B、可以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C、不能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D、不能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二、是非判断题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 )2、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 √ )3、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 (√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 √ )5、无论是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它们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的因此,只要存在价格差,各国间就有开展贸易的动力 (√ )三、单项选择题1、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DA、斯托尔泊 B、萨谬尔森C、里昂剔夫 D、俄林 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D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3、俄林认为( C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4、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A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产业政策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执行哪种政策,视具体情况而定 5、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C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 D、以上都不是 6、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CA、绝对成本差异 B、比较成本差异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C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 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 8、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9、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B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10、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 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B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第五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是非判断题1、奢侈品具有收入弹性。
√2、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在不完全竞争产业中)3、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4、如果瑞士旅行靴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靴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应考虑产业内贸易给两国带来好处)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静态分析理论×(属于动态分析理论) 单项选择题1.以下产品中,( B )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A.大米 B.电视机 C.原油 D.矿物2.重叠需求论的提出者是(D )A.斯密 B. 李嘉图 C.俄林 D.林德3.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D )A.国际投资 B.国际技术转让 C.国际金融 D.国际贸易4.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 B )之间 A.富国与穷国 B.类似的高收入国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与发展中国5.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在( B )A.小规模的纺织业 B.飞机制造 C.制鞋业 D.小企业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B )A. 赫克歇儿 B.弗农 C.小岛清 D.马歇尔7. 产品生命周期处于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B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8、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C )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9. 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 )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10.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 )A. 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K/L比例,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 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发生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是非判断题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新贸易理论” √2、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即使两国间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3、根据贸易理论,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4、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5、在寡头垄断的条件下,会发生两国关系之间同质产品更新换代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6、在寡头垄断市场下,贸易会使两国的福利恶化。
×(在寡头垄断市场下,贸易后,两国市场结构皆由完全垄断转变为寡头市场结构,减少了两国市场的垄断因素,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市场价格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D ):A.绝对优势理论 B.相对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论 D.新贸易理论2、一国的特定消费品一部分由本国厂商提供,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向国外的进口即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的贸易形态称为( C ):A.商品贸易 B.服务贸易C. 产业间贸易 D.产业内贸易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是非判断题1、 关税措施比非关税壁垒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灵活性、隐蔽性和歧视性×2、 最佳关税或最佳关税率是由关税征收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彼此相等的那种关税率,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最佳关税使外国的利益转变成本国的利益,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分配。
√3、 厂商采取倾销的条件是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备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而且它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曲线的弹性是相同的× )4、 最优关税不会减少消费者剩余× )5、 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 √ ) 6、最佳关税的征收不能使外国出口商的收益转到进口国 (× )7、在现实中,对国内不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一般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 × )8、对国内可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 )9、征收关税后,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厂商能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减少 (× )10、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大国,那么贸易条件的改善对该国有利 (√ )11、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不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 )12、出口补贴是非关税壁垒最常用的一个手段 (√)13、倾销是在同一国家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 )三、单项选择题1、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B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2、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的议定书上签字的缔约国共有(B ) A.15个 B.23个 C.102个 D.123个3、商品倾销的目的主要是( C )。
A、提高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B、提高商品的非价格竞争力C、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市场 D、进行促销4、能反映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保护程度的关税是( C )A、禁止关税 B、名义关税 C、有效关税 D、正常关税5、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的方法是AA. 竞争性拍卖 B. 固定的受惠 C. 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C. 政府适时分配6、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AA. 前者大于后者 B. 后者大于前者 C. 两者相等 D. 不确定7、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是( D )A. 特惠税 B. 普遍优惠制 C. 差价税 D. 海关估价8、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 B )A. 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B. 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 普遍优惠制 C. 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D. 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9、从出口补贴中得益的利益集团是( A )A、出口国的生产者 B、出口国的消费者 C、出口国的政府 C、进口国的生产者10、从征收进口关税中受损的利益集团是( A )。
A、进口国的生产者 B、进口国的消费者 C、进口国的政府 D、出口国的消费者11、WTO原则上是反对和禁止( A )A、出口补贴和商品倾销 B、出口退税C、关税同盟 D、自由贸易区12、对一个大国来说,最优关税率是(C ) A、零关税率 B、禁止性关税率C、在禁止性关税率和零关税率之间 D、5%13、出口补贴的经济影响不包括( B )A、消费者剩余增加; B、消费者剩余减少;C、政府支出增加; D、生产者剩余增加14、通常所说的非关税壁垒是指( C )A、进口税 B、过境税 C、进口配额制 D、禁止性关税15、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倾销BA. 某物品出口价格为1000元,国内市场价格为800元B. 某物品出口价格为800元,国内市场价格为900元C. 某物品出口量特别大 D. 某物品出口价格等于国内市场价格16、当达成自愿出口限量协定时,获得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之间差额的是DA.进口国的消费者 B.有权进口物品的人C.进口国政府 D.外国出口者27、当征收关税时,获得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之间差额的是CA.进口国的消费者 B.有权进口物品的人C.进口国政府 D.外国出口者第八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是非判断题1、当出口国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小时,该厂商对进口国的产品供给弹性就较小。
×(供给弹性较大或市场依赖程度较大)2、外国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越小,进口国确定的的最佳关税水平就越小×(最佳关税水平越高或供给弹性越大)3、进口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关税就几乎不可能改善进口国的福利×(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即进口需求弹性比较高,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关税,使进口国福利得到改善)4、政府要扶持某一产业时,一定要采取贸易保护的手段×(不一定,比如生产补贴比关税更为可取,生产补贴只造成生产扭曲,避免消费扭曲)5、在双寡头市场上,一国政府为本国企业提供出口补贴后,另一国厂商的利润也上升了×(另一国厂商利润损失,产出增加,销售量提高,价格下降,导致利润损失)单项选择题1、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把贸易政策的制定解释成利益集团院外活动的贸易保护主义观点属于(C )A.幼稚产业论B.最佳关税论C.保护的政治经济学D.凯恩斯主义2、在征收关税的商品供给弹性很小时,意味着谁将承担更多的关税C )A.国内消费者B.本国进口商C.外国出口商D.本国出口商3、最佳关税引起的贸易条件改善使额外获得的收益与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关系是(B )A.收益大于损失B.收益等于损失C.收益小于损失D.不确定4、幼稚产业论与最佳关税论在观点上的差别为( C )A. 关税及贸易壁垒必然使保护国受益 B.关税及贸易壁垒不可能使保护国受益C.关税及贸易壁垒的近远期利益 D.关税及贸易壁垒只能使保护国短期受益5、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相比,本国产业面对一条更为向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该产业必将取得将来成本上的优势,这一观点是( C )A.巴斯塔布尔标准 B.坎普标准 C.穆勒标准 D.不属于以上三个判定标准6、下列哪项为凯恩斯主义保护观点( D )A. 一国贸易收支顺差越多,对外净投资就越少 B.保持贸易顺差是一个长期目标C.贸易顺差多多益善 D.贸易顺差可以增加有效需求7、战略性出口政策最早由谁提出( C )A.林德 B.克鲁格曼 C.布兰德 D.李斯特8、在双寡头市场结构下,不考虑国内市场,如果本国厂商利润的增加小于政府的出口补贴,对本国福利的影响为( C )A.不改变 B.福利改善 C.福利下降 D.国内消费者福利下降9、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实际意义在于( D )A. 每个国家都应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B.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C.政策可在长期使用D.使各国形成一种约束机制,从多边贸易自由化中获益10、下面关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 )A.政府的各种贸易政策都能使本国整体福利得以改善B.最终决策由不同利益集团的支持与反对共同决定C.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的选择由不同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决定D.民族主义常常被用以说明贸易保护的重要性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是非判断题:1、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与贸易自由化是一致的。
× )2、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征是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之间相互制定统一关税× )3、关税同盟的一体化形式一定能增加福利效应× )4、一般说来,关税同盟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 )5、共同市场是一种最高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 )6、经济联盟的特点是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 )7、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表明成员国之间会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和吸引外来投资√ )单项选择题:1、目前,中国加入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B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中日——东盟自由贸易区C.IMF D.WTO2、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是(D )A.特惠税 B.普遍优惠制 C.差价税 D.海关估价3、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最高级形式是( B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社会同盟 D.经济同盟4、在以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浅的是( B )A.关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5、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不包括( A )A.规模经济效应 B.贸易转移效应 C.贸易扩大效应 D.贸易创造效应6、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优点包括( C )A、市场扩大效应 B.竞争效应C.平衡发展效应 D.外来投资促进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