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9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组委会宣传组要求,相关部门要创新思路,营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浓厚的喜庆氛围这一要求折射出( )①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②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④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众比文化程度低的群众对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AA制的认同度并不高材料直接表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B.人们之间的交往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西方的交往方式比我国的交往方式好3.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它会让人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整洁、幽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②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文化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④特定的纯自然环境也是一种文化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4.近年,全国很多地方开展邻里“晒家风、评家风、议家风”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自己事的形式为大家树榜样。
这是基于家风( )①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②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③总是以良好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④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017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承办选树的身边榜样要具有“崇德向善 奋发向上”精神,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劳节俭、热心公益、自强不息等方面的道德品质,积极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此回答5—6题5.“北京榜样”的事迹和高尚品德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沃土;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这佐证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优秀文化能够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养③文化具有自身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相比较而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榜样所具有的“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精神,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劳节俭、热心公益、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从中人们可以获得( )①思想上的启迪②情操上的陶冶③技能上的提高④专业上的拓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7.“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应该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8.《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得到极大的振奋和力量这主要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决定人的个性形成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了“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深入高校进行巡回宣讲回答9—10题9.报告团成员饱含深情的讲述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的心先进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爱民之情和爱国之心,使人们深受震撼由此可知( )①发挥优秀文化作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优秀文化主要是通过报告会传播的③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④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听完报告,来自某大学的一名藏族学生暗下决心:“毕业后我要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为造福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由此可见,优秀文化( )①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③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11.不论你走多远,总是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景致会勾起你对故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这就是乡愁这说明乡愁( )①是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②反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党中央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强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这是基于优秀网络文化能够( )①引领社会风尚,左右社会发展②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④融入多元文化,增强多元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3月5日,是学雷锋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雷锋是我国的解放军战士,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1)“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假如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准备开展学雷锋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定活动方案并说明文化生活依据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意义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1.B 【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使身处其中的人们潜移默化地感受雅砻文化,②③符合题意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只能是优秀文化,①观点片面④揭示的是文化的内涵,与题意无关2.B 【解析】 AA制指的是一种交往方式,人们的交往方式会受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的影响,B更符合设问指向,排除A、CD说法明显错误3.A 【解析】 校园文化由特定的校园环境构成,并让人不自觉地受其影响,这说明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②符合题意。
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观点错误纯自然的环境不会成为文化环境,排除④4.B 【解析】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②④符合题意家风属于家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①说法错误家风有优秀、落后之分,③说法错误5.C 【解析】 先进人物的高尚品德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对先进人物的影响,这一方面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具有自身独特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6.A 【解析】 材料中的文化活动属于思想层面的,不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7.D 【解析】 “用美德去占据它”说明我们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D符合题意文化并不都起促进作用,A观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排除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观点错误8.B 【解析】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二者密切联系,但侧重点不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指让你的知识更加充沛,思维更加广阔;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指让人更加积极向上、奋勇拼搏。
由题干中“战胜”“振奋和力量”这一关键信息,可知B最贴近题意A、C均不是最贴近题意的D夸大了《命运交响曲》的作用,观点错误9.B 【解析】 材料揭示了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报告团成员饱满深情的讲述达成的,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排除③②观点绝对化,排除10.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于报告会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这说明优秀文化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①②符合题意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排除④11.A 【解析】 乡愁是故乡山水与乡土习谷的文化沉淀,故①选项入选材料中“不论你走多远,总是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说明了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②入选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没有体现本题选A12.B 【解析】 本题强调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这是因为优秀网络文化能够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②③正确;优秀的网络文化能够引领社会风尚,但不能左右社会发展,①说法错误;④中“多元意识”说法错误13.答案:(1)①发出学雷锋活动倡议,学习雷锋精神——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②举办雷锋事迹专题讲座——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有助于营造全社会节能环保、甘于奉献、互帮互助的文化氛围,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把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影响青少年交往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 第(1)问属于探究类试题,可以围绕学雷锋活动,从文化影响人的来源等角度进行设计并说明理论依据第(2)问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