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xian****hu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01KB
约5页
文档ID:158639695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_第1页
1/5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医院医疗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经常对可能影响检验工作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报院领导整改二)实验室和通道内必须配置足够的安全防火设施消防设备要品种合适,定期检查保养,安装大型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应安装烟火自动报警装置三)通道、出口等部位和消防安全设施前要保持畅通,严禁堆放物品,并不得随意移位、损坏和挪用消防器材四)易燃、易爆药品和生物试剂专人专柜存放保管,并符合危险品的管理要求剧毒药品应由两人保管,双锁控制,存放于保险箱内建立易燃、易爆、剧毒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五)普通化学试剂库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领用时应符合审批手续,并详细登记领用日期、用量、剩余量,并有领用人签字备案 (六)凡使用高压、燃气、电热设备或易燃、易爆、剧毒药品和生物试剂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七)各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以实验区域为单位,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 (八)做好电脑网络安全工作,防止病毒侵入瘫痪系统,防止泄密 (九)每天下班时,各实验室应管好水、电、气开关,关好门窗,并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隐患后,方可锁门离开。

值班人员要做好节假日安全保卫工作十)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液、废气、有毒有害的包装容器和微生物污染物均应按属性分别妥善处理,以保证环境和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十一)任何人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迅速处理十二)科主任要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方法知识培训教育每月一次,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会议,回顾发生的差错或事故,分析原因,排查医疗安全隐患和实验室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二、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 (一)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杜绝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和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2、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可能摄入的其它物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3、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4、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一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

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必要时佩戴手套、护目镜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盛放于能防渗的容器内5、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6、工作人员佩戴工作帽,头发不外露实验室操作不准佩戴首饰,防止污染7、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按“七步洗手法”执行)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按职业危害防护相关要求采取防护措施8、呼吸防护:在操作粉尘,有毒气体、烟雾、蒸气时,工作人员配戴呼吸面具,以防止吸人有害气体和污染的空气9、实验室移液操作时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10、锐利物品:谨慎处理针头、刀片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如发生针刺伤,按接触相关污染物防护措施处理11、垃圾处理:每天清理垃圾,医用垃圾按规定收集至院内特垃回收站,集中上交城市医疗废物转运车处置二)工作环境和设备 1、实验室分区:根据具体工作情况确定“清洁区”、“限制区”和“污染区”,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保持清洁,要求工作人员在清洁区触摸、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把手及其它物品前取下操作手套,防止污染。

清洁区每日下班后定时进行空气和物表消毒,并做好记录2、设备: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3、不得在照明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防止引起火灾危险4、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⑴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⑵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消毒⑶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示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⑷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⑸每次换班前,用1:10的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合适的消毒剂对洗刷玻璃器具的区域进行表面消毒 5、离心机⑴操作离心机时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⑵装血、尿、痰标本或易燃液体的离心管,必须用管塞密封后方可离心⑶用1:10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其它合适的消毒液常规清洗离心机二、防火安全准则㈠易燃易爆物1、易燃性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实验的最小量待处理的用过的可燃性液体也应计算在内2、禁止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如果确实需要,应存放在专门的防爆冰箱内冰箱应远离火源不得在冰箱内储存食物和个人用品3、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内进行。

运送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4、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必需在通风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装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防部门审核批准㈡火源隐患1、常见的火源是明火、加热器件和电火花(电灯开关、电动机、摩擦和静电)应注意配置与负荷相匹配的线路和插座,经常检查线路是否接地,是否存在老化、断裂(含鼠咬),接头是否松动,以免发生电器火灾2、灭火: 实验室配备足够扑灭各种火情装置,并根据要求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A类灭火器多数为消防水栓,适用于固体可燃物(如纸、木材、塑料)引起的火灾B类灭火器适用于汽油和溶剂引起的火灾B类灭火器多数为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如碳酸氢韦内 *C类灭火器适用于电气引起的火灾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知道电开关的位置以及切断失火电器电源的方法火灾监控警报系统应进行年度安全检查,随时检修、维护㈢消防训练和演练1、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安全训练,每年进行一次火灾应急演练2、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如何发布火警警报,学会遇有失火时应能做到沉着应对,消灭火灾,有效逃生火灾扑救无效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三、实验室微生物安全管理(一)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的微生物可分为: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及丙型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细菌包括:细菌、分枝杆菌、螺旋体、真菌;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体。

当接触和处理所有的体液时,均应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二)感染途径1、空气传播: 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的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的表面上、用未加塞子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括接种环内的溶液)加热太急时,具有传染性的汽溶胶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布在空气中2、经口传播 :用口吸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人人体引起传染传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彻底洗手引起“手—口”传染3、直接接触: 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通过直接接种引起传染临床标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过被物体轻微划伤的手指、很轻的擦伤或损伤的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4、粘膜接触: 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通过与粘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彻底洗手5、血源性病原体间接接触 :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面临着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可能性三)常规预防措施 所有血液和体液的标本都应放置于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2、采集和转送标本时应防止容器的外表或随标本的检验单污染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所有的标本应加上生物危害标签。

3、工作人员在处理所有血液和体液及其它可能具传染性的物质、采血、血管穿刺、处理污染的物品时都应戴上手套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 4、产生气烟雾或飞沫的操作包括混匀、超声雾化和剧烈搅拌均应使用生物安全橱5、实验室应使用机械移液装置绝对禁止用口吸移液 6、放置废弃锐利物品的容器,不能装得过满而意外伤人,应在装满后尽快运走 7、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的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钠1:10稀释液)和2.5%甲酚溶液或其它有效的溶液对所有的工作台进行消毒漂白剂溶液应至少作用15分钟,使用其它的消毒剂可参考其产品说明书 8、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设备在实验室内或外送商家进行维修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危害的标签 9、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后必须立即彻底清洗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 10、患有渗出性皮肤病变的检验人员在痊愈前不得直接接触病人,也不得接触医疗设备四)标本运输向上级医疗机构运送各类标本时,应做到: 1、 运输前应将标本进行可靠包装,不得产生渗漏。

2、必须遵守专人专车运送的规定 3、如遇标本破碎,必须进行运送人员和车辆的消毒处理五)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实验室里控制生物危害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和维修维护,要确保安全柜内合适的气流流速,并定期更换滤器安全柜的放置和通风口的设置防护要求,在维护、移动和或处理安全柜之前必须对生物安全橱进行消毒2018年10月 修订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