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基础知识可见光谱只是所有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人眼可感受到可见光的波长为 400 nm(紫色)~700 nm(红色)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RGB)红色、绿色、蓝色比例的变化可以产生出 多种颜色,三者等量的混合可以再现白色补色的概念:从白色中减去颜色A所形成的颜色,称之为颜色A的补色 (compleme ntary color)白色-红色red=青色cyan白色-绿色green=洋红magenta白色-蓝色blue=黄色yellow白色-红色-绿色-蓝色=黑色补色的特点:当使用某个补色滤镜时,该补色对应的原色会被过滤掉原色以及所对应补色的名称:•红色(Red)• •蓝色(Blue)■洋红色(Magenta)颜色再现有两种方式:原色加法:三原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白色,任意其中两种原色相加形成不参 与合成的颜色的补色原色减法:三补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黑色,任意其中两种补色相加形成不参 与合成的颜色的原色原色加法比较简单,由原色叠加而形成其他颜色,但是应用较少;而原色减 法是从白色中减掉相应原色而形成其他颜色,就是用补色来叠加形成其他颜色, 应用的场合比较多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 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 n)光线和折射 (refractio n)光线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r镜面表面亮度取决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今反射 漫反射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 是个常量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 (Index of refraction)公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取决于两种不同介 质的性质和光的波长一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为:n = c/v (c是真空中光的速度,v为该介质 中光的速度)可以看出: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光的速度比较低;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中,光的速度比较高光线的衍射: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时,它将偏离直线传播,这 就是所谓光的衍射由于光的波长很短,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察觉出衍射现象衍射不仅使物体的几何阴影失去清晰的轮廓,在边缘还会出现一系列明暗相 间的亮纹。
直射光莪衍射光蜻I水面上可见的lu射现象11UIJ:,t ■光阑光的强度分布焦点(focus)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 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 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 fusio n)直径的数值定义一般常用的是:画幅24mm x 36mm6cm x 9cm4" x 5"弥散圆直径0.035mm0.0817mm0.146mm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35mm照 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 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景深(depth of field)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 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 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 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容许弥散圆直径f镜头焦距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对焦距离△L1前景深△L2后景深△L景深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 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景深的计算前景深AL1 =(F&L2)/ (f2 + F6L)(1)后景深从2 =(F&L2)/ (f2 - F6L)(2)景深AL =AI2 + AL2 =(2f2FSL2)/ (f4 - F2&2L2)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 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镜头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200/2.8对焦在5m时,f/2.8的景深200/2.8+2X=400/5.6 对焦在 5m 时,f/5.6 的景深0.035mm0.035mmf200mmf400mmF2.8F5.6L5000mmL5000mm△L160mm△L130mm△L262mm△L231mm△L122mm△L61mm4.94m~5.062m,景深很浅4.47~2.531m色散(Dispersion):光学材料的折射率不但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还与 光线的波长有关。
同一种光学材料,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具体讲,同一种光 学玻璃,绿光比红光折射率高,而蓝光比绿光折射率高一般用ne (材料对绿 色的e光的折射率)表示材料的折射率,用阿贝数ve=(ne-1) /(nF-nc)表 示材料的相对色散,阿贝数越高,色散越小式中,F是红光,e是绿光,c是 蓝光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从几何光学原理讲,镜头等效于一个单片凸 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与镜面两边曲率和制造镜片材料的折射率有关由于光学 材料都有色散,对于同一个镜片,红光焦距略微长一点,蓝光焦距略为短一点, 这就叫做''色差〃轴向色差(Axial chromatic aberration):指的是光轴上的位置,因波长 不同产生不同颜色有不同焦点的现象如上图,红色光线的焦点比蓝色光线的焦 点更远离镜片矫正一般是采用不同折射率/色散率的镜片来进行组合,使它们 的色差相互抵消典型的是采用一个正的冕牌透镜与一个负的火石透镜组合,会 聚的冕牌透镜具有低折射率和小的色散,而发散的火石透镜具有高折射率和更大 的色散倍率色差(Chromatic differe nee of mag ni ficatio n):指像的周围因光线 波长的差异,所引起的映像倍率之改变。
这是一种轴外像差,对像质的劣化随焦 距(视场角)增大而加剧,并且不会随光圈缩小而减少有效矫正办法是采用异 常/超低色散的光学玻璃轴向色差涉及到成像的焦点距离,引起色彩松散或光斑(flare);而倍率色 差别则涉及到成像的大小,在画面周围引起色彩错开,形成扩散的彩色条纹,如 镶边(fri ngi ng)现象色差不仅影响彩色胶片上成像的色彩再现,也会减低黑白 胶片上成像的解像力消色差:利用不同折射率、不同色差的玻璃组合,可以消除色差例如,利用低 折射率、低色散玻璃做凸透镜,利用高折射率、高色散玻璃做凹透镜,前者(凸 透镜)屈光度要大一些,后者(凹透镜)屈光度要小一些,然后将两者胶合在一 起,仍然等效于一个凸透镜对于较长波长的光线,由于凹透镜材料色散大,所 以折射率比中间波长较小,凸透镜起的作用大,双胶合镜长波端焦距偏长对于 较长波短的光线,由于凹透镜材料色散大,所以折射率较大,凹透镜起的发散作 用大,双胶合镜短波端焦距也偏长最后的结论是,这样的双胶合镜中间波长焦 距较短、长波和短波光线焦距较长设计时合理的选择镜片球面曲率、双胶合镜 的材料,可以使蓝光、红光焦距恰好相等,这就基本消除了色差剩余色差对于 广角到中焦镜头来说,已经很小了。
二级光谱:未消色差的镜头随着光线波长增加,焦距单调上升,色差很大而消 色差镜头焦距随波长先减小后增加,色差很小消色差镜头的剩余色差就叫做''二 级光谱〃镜头焦距越长,消色差越不能满足要求,二级光谱越不可忽视复消色差(APOchromatic):可以想象,如果某种材料随波长变化折射率的 数值可以任意控制,那么我们就能够设计出完全没有色差的镜头可惜,材料的 色散是不能任意控制的我们退一步设想,如果能够将可见光波段分为蓝-绿、 绿-红两个区间,而这两个区间能够分别施用消色差技术,二级光谱就能够基本 消除但是,经过计算证明:如果对绿光与红光消色差,那么蓝光色差就会变得 很大;如果对蓝光与绿光消色差,那么红光色差就会变得很大理论计算为复消 色差找到了途径,如果制造凸透镜的低折射率材料蓝光对绿光的部分相对色差恰 好与制造凹透镜的高折射率材料的部分相对色差相同,那么实现蓝光与红光的消 色差之后,绿光的色差恰好消除这个理论指出了实现复消色差的正确途径,就 是寻找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它的蓝光对红光的相对色散应当很低、而蓝光对绿 光的部分相对色散应当很高且与某种高色散材料相同萤石就是这样一种特殊材 料,它的色散非常低邙阿贝数高达95.3),而部分相对色散与许多光学玻璃接 近。
荧石(即氟化钙,分子式CaF2)折射率比较低(ND=1.4339),微溶 于水(0.0016g/100g水),可加工性与化学稳定性较差,但是由于它优异的 消色差性能,使它成为一种珍贵的光学材料萤石最早仅用于显微镜中,自从萤 石人工结晶工艺实现以后,高级超长焦镜头中萤石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材料由于 萤石价格昂贵、加工困难,各光学公司一直不遗余力的寻找萤石的代用品,氟冕 玻璃就是其中一种各公司所谓AD玻璃、ED玻璃、UD玻璃,往往就是这一 类代用品低色散玻璃:低色散玻璃产生的色差很小、因而消色差之后剩余色差也比较小, 对镜头质量改善非常有益近些年来,一系列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主要是镧系 稀土玻璃)的采用,镜头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折射率玻璃实现同样的屈光度镜片 球面曲率较小,因而带来的各种像差尤其是球面像差减小,使得镜头体积减小、 结构简化、质量提高但是,它毕竟不能实现复消色差,无法消除二级光谱,不 能与APO技术相提并论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由于透镜表面是球面而引起,由光轴上 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后,在像场空间上不同的点会聚,从而发生了结 像位置的移动它的产生是由于离轴距离不同的光线在镜片表面形成的入射角不同而造成的,当平行的光线由镜面的边缘(远轴光线)通过时,它的焦点位置比较 靠近镜片;而由镜片的中央通过的光线(近轴光线),它的焦点位置则比较远离镜 片,这种沿着光轴的焦点错间开的量,称为纵向球面像差。
这种像差会在通过镜头中心部分的近轴光线所结成的影像周围,形成由通过 镜头边缘部分的光线所产生的光斑(光晕),使所形成的影象变成模糊不清,画面 整体好象蒙上一层纱似的,变成缺少鲜锐度的灰蒙蒙的影像这个光斑的半径称 为横向球面像差球面像差在镜头光圈全开或者接近全开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口径愈大的镜 头,这种倾向愈明显通过缩小光圈可适当消除球面像差,但如果像差过大,缩 小光圈可能会引起聚焦平面(就是焦点)的移动非球面镜片(Aspherical Lens):修改镜片表面的曲率,让近轴光线与远轴光 线所形成的焦点位置重合研磨非球面镜片:在整块玻璃上直接研磨,制造工艺成本相对较高; 模压非球面镜片:采用金属铸模技术将融化的光学玻璃/光学树脂直接压制 而成,制造工艺成本相对较低;复合非球面镜片:在研磨成球面的玻璃镜片表面上覆盖一层特殊的光学树 脂,然后将光学树脂部分研磨成非球面制造工艺的成本界于上述两种工艺之间由于光线进入广角镜头的入射角比较大,所以球面像差的表现在广角镜头尤为明显所以在广角镜头上采用非球面镜片来消除像差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出现了双面非球面镜片,这样可以使镜头的镜片数减少许多,也可以 得到更大倍率的变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