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文知识竞赛(含答案)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共33分,每空1分)1、常恐秋节至,___ ______ __ 少壮不努力,_______ _______ 2、八月湖太平,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波撼岳阳城3、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 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 _________5、__________ 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 8、《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 。
9、《过零丁洋》中巧妙地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地名对”是 , ;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的是 , 10、《水调歌头》中抒发作者对世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11、《三峡》中描写夏日江水暴涨的情景的诗句是 , 12、《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 , 13、《渡荆门送别》一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14、《游西山村》一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 15、《归园田居》一诗的主旨句是 , 二 阅读题(67分)(一)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 鸢飞戾天 (2)窥谷忘反 (3)负势竞上 (4) 好鸟相鸣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急高直指,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8、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2分)19、“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句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三峡》中类似写江水的句子是 2分)20、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1、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3、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并把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虚假 B、借 C、假期)(2)余之勤且艰若此 (A、像 B、你 C、如果)24、文中是如何写自己对老师的虔诚之态的?请用自己的话归纳2分) 25、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请列举一、二个古今中外勤学的事例。
2分) 26、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分) (三)(15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成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险,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室,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趁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4分)或王命急宜 属引凄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哀转久绝 28、第一段写出了三峡怎样的特点?(3分) 29、第二段描写夏季江水水势之大的句子是 (3分)30、写出夏日江水水流之速的句子。
3分) 31、作者写三峡夏日奔腾的江水时速之快,运用了一个与之相比较的句子,那就是: 2分)(四)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3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太师在是(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33、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4、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五 ) 肃王与沈元用① (宋)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⑤,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⑥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⑦也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⑦诬:虚假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2)元用素强记( )(3)取纸追书之( ) (4)略无矜色( )36.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而竖其左膝 C.其真无马邪 D.必先苦其心志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2)(肃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38.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2分) (六)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39、划分句子节奏(1分) 干 戈 寥 落 四 周 星 零 丁 洋 里 叹 零 丁40、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 联1分)41、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 42、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 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 43、 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八年级古诗文知识竞赛答案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共33分,每空1分)1--67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8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1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1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 16、戾(至,到)反(通“返”返回) 负(凭借)相鸣(互相和鸣)17、(1)略 (2)略 1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 鄙弃名利 21、(1) 通“肢”四肢; (2)通“披”,穿 22、(1) 略 (2) 略 23、(1) B (2) A 24、 虚心谦恭,认真讨教,尊敬老师25、 孙康映雪,王冕苦读,王羲之临池练书法等26、 (从学习的客观条件方面来说) 27.有时候 延长 快断 28山长、水长、高峻、险要 29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0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四)汉明帝尊师 【答案】 32这 全部 走上前 眼泪33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34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译文】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35.(4分)(1)出使 (2)平时/平素/向来/一向 (3)书写/写 (4)毫无/一点儿没有 (每处1分)36.(2分)C37(4分)(1)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2)(肃王)就拿起笔将他所缺漏的字全部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
每句2分,画线部分为得分点)38(2分)①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好;②肃王并没有自夸自耀每点1分)译文: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到寺院游览,偶尔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对仗工整,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朗诵了一两遍就记住了;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拿起笔将他所缺漏的字全部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修改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改完后)放下笔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毫无骄傲的脸色元用既惊讶又佩服俗语说:“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一点儿也不假啊!39、划分句子节奏(1分) 干 戈 寥 落 四 周 星 零 丁 洋 里 叹 零 丁 40、第二联(或颔联) (1分)41、答: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42、答案:颈联 对仗 2分)43、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