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教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最伟大的诗人二、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4、子规:即杜鹃鸟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7、随风:一作“随君”8、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四、译文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住地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一一、导入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三、朗读诗歌1.听范读,仿读2.指读,指导朗读3.全班齐读四、翻译诗歌1.解释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2.结合注释,试译诗句3.交流难点,翻译全诗参考: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五、诗歌赏析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明确:写景抒情的诗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杨花,子规3.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明确:(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萧瑟、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体现出飘零孤寂之感子规:又叫杜鹃、杜宇、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3)烘托心情: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4.从这句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友人离别的痛苦5.“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对友人的深切同情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明确:“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
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8.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明确:月的意象1)月形--团圆2)夜静月明,容易引起遐想;(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4)明月皎洁,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明月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