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物理)(附答案)

hao****a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89.51KB
约10页
文档ID:156561373
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物理)(附答案)_第1页
1/10

初2013级期末测试题物 理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20分;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3.在答题卡上作答时,考生需首先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准确填涂好自己的准考证号A卷的第Ⅰ卷和B试卷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用2B铅笔准确填涂作答;A卷的第Ⅱ卷和B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在相应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如图1所示,下课后小红玩“手指顶铅笔”的游戏,铅笔没有倾倒是由于 A.手指对铅笔没有做功B.铅笔所受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指尖受铅笔挤压发生形变D.铅笔与手指间力的的作用是相互的2.如图2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3.下列体育用品在使用时,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游泳运动员戴上头套 B.跑鞋底下有鞋钉 C.足球守门员戴上手套 D.乒乓球拍粘上橡胶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B.用力压吸盘,吸盘紧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C.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后仰 D.用力向下砸锤柄,锤头被套紧 5.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

小明想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用饮料罐代替小车,用文件夹代替斜面,如图3所示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6.图4为某饲养场牲畜自动饮水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储水箱与饮水杯A、B、C组成连通器 B.控制进水的自动装置应用了杠杆平衡条件 C.静止时浮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静止时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PA

如图9所示是小球弹跳过程产生的轨迹的一部分,小球在1、2 位置的高度一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弹跳上升到最高点3位置时,瞬间静止,不受任何力作用 B.小球在1、2 位置的重力势能相同,且机械能大小也相同 C.小球在1、2 位置的动能相同,1位置时受到重力的方向向上 D.小球在2 位置的动能比1位置时小,机械能也比1位置时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 把正确答案填在题目中横线上方16.在体育测试中,铅球出手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 ▲ ,铅球最终落向地面,说明铅球受到 ▲ 的作用 17.著名的 ▲ 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人们把 ▲ 毫米高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若测出某地区水的沸点是96℃,则地区的大气压 ▲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气中称时重5N,浸没在水中称时重4.7N,则这顶王冠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 N,它排开的的体积为 ▲ m3 19.如图10所示,用棍子做一个等腰三角形支架,找出底边的中点并做下记号,将重垂线挂在顶点上,根据重垂线是否指向底边中点,可以判断底边所在的位置是否水平,这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

20.如图11(甲)所示,压路机的车轮做成圆柱形,是为了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增大 ▲ ;如图11(乙)所示,用吸管吸饮料,使饮料流入嘴里的力是 ▲ 21.如图12所示,已知密度为ρ0的液体中有体积均为V的A、B、C三个实心物体,A正在向上运动,B静止,C正在向下运动,此刻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F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 B物体所受浮力FB= ▲ (用已知量表示)图522.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图1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000N,则甲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 ,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 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甲乙23.小华同学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0N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若该物体在10s内移动5m,则小华做的功是 ▲ J,功率是 ▲ W24.海底发生的地震会引发海啸,海啸在形成时只有几厘米或几米高,进入海岸线浅滩时,受海底阻力的作用,速度会减慢,但高度会增加,海水的 ▲ 能转化为 ▲ 能。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8分) 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5.(3分)如图14所示,一物体正沿斜面下滑,请画出物体所受摩擦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图15图1426.(3分)如图15所示,以B为支点,重100 N的均匀木棒AB在细绳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请画出木棒所受拉力的力臂及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7.(6分)我国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展示的各种新武器、新装备,是我国军事高科技成果,其中的某型号的两栖步兵战车如图16所示战车质量为22t,履带着地总面积为4m2g=10N/kg,ρ水=1.0×103kg/m3)(1)该战车在天安门长安街上接受检阅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不计战车上人的质量)(2)该战车具有水上打击目标和运送的功能,在一次水上演习中,战车排开水的体积为23m3,则战车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大? (3)在这次水上演习中,战车某处在受到水的压强为1.5×104Pa,则该处的深度为多少?图16 ▲ 28.(6分)如图17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重为20N,受到的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为2.5N。

1)在2s内拉力做的功是多少?功率是多少?(2)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不计滑轮重力) 图17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6分)29.(4分)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晋同学已经完成了图18中的甲、乙两步实验,由此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如果还想继续探究,你认为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实验是什么? ▲ (请在丙图上画出操作方法简图);(3)你的实验简图与 ▲ 图比较才能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 ▲ 的关系 图18丙甲乙30.(6分)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来呢?”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而小明却观察到如图19(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 ▲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金属盒及橡皮膜软管U形管(a)(b)(c)(d)图19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 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 的选填“可靠”或“不可靠”)② 简要说明理由: ▲ (4)若要探究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是否相等,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浸在液体中某一深度处,改变 ▲ ,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31.(6分)如图20所示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拉力F/N细线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 %110.10.60.355.6220.10.90.374.1330.10.3图20(1)小明同学做实验测量的有关数据如上表,第3次实验的拉力读数如图20所示,则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2)从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 有关3)小芳对上述三个机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认为它是这个滑轮组准确的机械效率,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 B卷 (共20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未选全得1分,凡有错选均不得分。

1.小阳打排球,排球离开手后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关于排球离开手后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小阳对排球做功 B.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的重力势能变小C.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所受的重力做功越来越快D.排球在上升过程中,排球受到的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图212.如图21甲所示,立方体木块下端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21图乙),直到装满容器.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拉力F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是 图223.如图22所示,煤气管道包括户外和户内两部分,二者之间连接着一只煤气表工人师傅给每户安装完户内管道后,都要检查一下管道是否漏气有一种检测装置,在两端开口的透明U型管中装有水,当U型管两端压强相等时,两侧水面相平检测时,关闭开关,用力向户内管道口Y内吹气,然后迅速将U型管Y′一端与Y相连接,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继续观察U型管中水面变化 A.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不漏气B.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有漏气C.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增大,则表明不漏气D.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减小,则表明不漏气图23甲乙4.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兰亭序》中给周杰伦伴舞弹琵琶的演员都是悬空而坐,十分优美,如图23甲所示。

能达到这一效果的秘密是演员的鞋和绑在腿上的生态支架,当演员坐下时其构造可以简化为图23乙所示,鞋跟和前掌处固定在舞台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鞋和生态支架看成一个整体,地对A处的力比人身体作用在D处的力小 B.当人坐着往后倾斜时,地板对鞋A处的拉力增大 C.当人坐着往后倾斜时,地板对鞋A处的拉力减小 D.生态支架通过很宽的带子锁在小腿上是为了减小压强5.如图24所示,A是一个重为G的活塞,B是一个粗细均匀、竖直固定放置的圆筒用竖直向下的力F1推活塞A,使其恰能以速度v1匀速向下运动(如图甲),活塞从金属筒上端移动到下端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1, 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对活塞A施以竖直向上的力F2 ,使其恰能以速度v2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活塞从金属筒下端移动到上端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2, 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已知F1=G ,P1= 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4A. v1: v2=2 : 1 B. t1 : t2 = 3 :1 C. F1 : F2 = 1 : 2 D. W1 :W2 = 1 : 3 二、综合题(共10分)6.(3分)小明想研究物体的稳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25所示,他首先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块重相同、除甲底面积较大外其他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物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到,记录此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记录结果如下表。

图25(1)小明是通过 ▲ 来判断物体的稳度2)分析数据 ▲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可以得到稳度与重心高低之间的关系3)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发现物体的稳度还与 ▲ 有关7.(7分)图26甲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26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设t=0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1)圆柱形重物的质量;(2)圆柱形重物的密度;(3)打捞前,圆柱形重物上表面所受的水的压力图26初2011级期末物理测试题参考答案A卷(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B  2.C 3.A 4.B 5.D 6.D 7.B8.A 9.D 10.A  11.C 12.B 13.D  14.B 15.D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 16.惯性,重力 17.马德堡半球, 760,小于 18. 0.3,3×10-5。

19.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0.压强,大气压力 21.相等,ρ0gV22.1000N 乙 23.500,50. 24.动,重力势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8分) 25.(3分)正确画出摩擦力和压力各得1.5分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或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上;压力的作用点应画在斜面上26.(3分)正确画出力臂和重力各得1.5分注:(1)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无单位总扣1分,数据计算前错扣分,后代入出错不扣分27.(6分) (1)P=F/S=mg/S=2.2×104kg×10N/kg/ 4m2=5.5×104Pa (2分)(2)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3m3=2.3×105N (2分)(3) 因为P=ρ水gh 所以h=P/ρ水g=1.5×104Pa/1.0×103kg/m3×10N/kg=1.5m (2分)28.(6分) (1)W总=F拉S拉=F2vt=2.5N×2×0.5m/s×2s=5J (2分)P总=w拉/t=5J/2s=2.5w (2分) (2) η=W有/W总=20N×0.2×0.5m/s×2s/5J=80% (2分)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6分)29.(4分)每空1分,共4分。

1)当压力一定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分)(2)画图(增加压力)(1分) (3)甲(1分)(若丙图标明是棉布面,则应与乙图相比较) 压力(1分)30.(6分)每空1分,共6分1)大于(1分) ,B (1分) (2)软管与U形管左支管接触不严密(或漏气)(1分)(3)不可靠(1分),没有控制液体深度这个变量(1分)4)橡皮膜的方向(1分)31.(6分)每小题2分,共6分1)83.3% (2分) (2)钩码重 (2分)(3)不对,因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一个定值,求平均值无意义 (2分)B卷 (共20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未选全得1分,凡有错选均不得分 1.BC 2.C 3.A 4.BD 5.D二、综合题(共10分)6.(3分) (1)物件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2)234 (3)物体的底面积7.(7分) (1)由公式P=W/t =Fs/t=Fv, 所以F=P /v 在AB段,汽车对重物的拉力为F1= P1 /v1 = 700W/0.2m/s=3500N 在CD段,汽车在对重物的拉力为F3= P3 /v3 = 800W/0.2m/s= 4000N整个重物打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B段将重物从水底拉至上表面刚好接触水面。

这一过程,G不变,F浮不变,F1不变,且有 G=F浮+F1 ---------------------------------①第二阶段:BC段将重物拉出水面的过程中,G不变,F浮变小直至为0,故拉力F越来越大第三阶段:CD段重物刚好全部拉出水面,以后继续向上拉的过程这一过程中,G不变,F3与重力G相等, G=F3  --------------------------------② 因为G=F3 =4000N, 所以m=G/g=4000N/10N/kg=400kg-------------- (2分)(2)由① ②知F浮= G-F1 =4000N-3500N= 500N 因为F浮=ρ水gV排 全浸,V排=V物所以V物=F浮/ρ水g= 500N /(103 kg/ m3 ×10N/ kg)=5×10-2m3  ρ物=m/V物=400kg/5×10-2m3=8×103kg/ m3 ----------------------------(2分)(3)由BC段可知,打捞的重物从上表面接触水面到刚好整个物体全部出水,历时10s,上升速度为0.2m/s,根据v=s/t 可得物体高h物= vt =0.2m/s×10s =2m 圆柱形重物上、下表面积为S物= V物/h物=5×10-2m3/2m=2.5×10-2m2由AB段可知,物体从水底上升到上表面刚好接触水面历时50s,上升高度H=50s×0.2m/s=10m 物体沉在水底时上表面离水面10m,水对物体上表面产生的压力为F压=pS=ρ水gHS=1.0×103 kg/ m3 ×10 N/ kg×10 m×2.5×10-2 m2=2.5×103N -------------------------------------------------(3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