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ba****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82KB
约18页
文档ID:15629575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_第1页
1/18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开题日期: 2014年5月26日 完成日期:2014年6月1日一、 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 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二、 设计内容(一) 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 设计内容1、 确定基础埋深;2、 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3、 验算地基变形;4、 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 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5、 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三、 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 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 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 kpa;③ 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 kpa;④ 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ak=240 kpa;⑤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ak=300 kpa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层代土的名称天然地基土重度(Y )孔隙黏聚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抗压强度承载力号比(e力(c(①)(a1-2)(§)(f2特征值(2kN/m3度①杂填土18②粉质粘200.6534130.2010.0130③粘土19.40.525230.228.2180④全风化砂质泥LU 石2122300.8240⑤强风化砂质泥LU 石2220253.0300⑥中风化砂质泥LU 石2415404.0620表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4、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5、 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 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 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 列柱子对称图1柱网平面图6、 上部结构作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表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柱Fk (kN)Mk (kN?m)Vk (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9751541181401001984648442103161512516412522155605231091731311901502426266574115181513721017527171736751211871432351932978083746128188149625721832586908371339197156284242355969589814020516123126637710210498278915321416733528840210911310640710159220172365309428120117114857表3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柱F (kN)M (kN?m)V (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12620115418313025860625821342101622141632887278672073141225170624819531581867441496236178274228353939588515824351863062513861041089661662441945334284423112117108717425620236931546212512411681822672103913464911331361289199527821842537552314214713810207286622454554025571561531497、 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HRB400O8、 根据以上所给资料及学生人数,每班划分为3个组。

第1组共15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第2组共15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第3组共15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三、设计成果及要求:成果:《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1) 设计计算书封面封面上应写明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年级、指导教师等信息,且必须打 印2) 目录及正文目录及正文格式自定,且必须手写要求:1. 计算书按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结束语及参考文献的顺序进行左侧装 订2. 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四、参考资料1. 《土力学》(第2版)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 《基础工程》(第2版)华南理工大学等三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 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 《混凝土结构设计》(新1版)白国良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目录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1.1选择基础材料 111.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11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1.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121.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121.6基础高度的确定 131.7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141.8配筋计算 141.9基础配筋大样图 16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独立基础设计本人设计资料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23号,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8题号B轴柱底荷载.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值:Fk = 2507KN,Mk = 266KN - m,V^ =104KN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 = 2674KN,M = 346KN • m,V = 136KN持力层选用4号全风化砂质泥岩土层,厚2.7米,承载力特征值y= 240Kpa,框 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x 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1.1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RB3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1.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 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 所示修改图上尺寸图1・2 基础剖面示意图1.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匕根据全风化砂质泥岩,查表得门「2.0,气二3.0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由于持力层为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y= 240Kpa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匕(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值)为上式d按室外地面算起1.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k = 2057KN,MK = 266KN - m,\ =104KN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 k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基础底面积为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A = bl = 2.4 x 3 = 7.2m2,且b=2.4m< 3m不需要再对f进行修 正1.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重为偏心距PK . >0,满足要求基底最大压应力:P = F + G (1 + 6K) = 1282 + 349.44 (1 + 6x 0.16)= 256.37KN< 1.2f = 268.92KN max A l 8.4 3 a Pmax=(2057+335.5) / 7.2 大(1+6 x 0.15/3)=432 kn <1.2 1.6计算基底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静偏心距为: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为:1.7基础高度的确定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见图1.3)(a)(b)图1.3 冲切验算简图(a)柱下冲切 (b)变阶处冲切取l=3m,b=2.4m, a = b = 0.5m,a = 0.5m,初步选定基础高度h=800mm,分两个台阶,每阶段高度均为500mm。

h = 800-40-20 = 750mm(有垫层),则取0 2气=a + 2h0 = 0.5 + 2 x 0.75 = 2.0m < 2.4m取ab=2.0m因此,可得因为偏心受压,p = 取p = 497.7Kpa,冲切力:抗冲切力为因此满足要求1.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由于有a = b = 2 = 1.2m, a = 1.5m, h = 400 - 50 = 350mm,则取a1 = a + 2h0i = 1.2 + 0.7 = 1.9m < 2.4m所以取a = 1.9m,b1冲切力为抗冲切力为因此满足要求1.9配筋计算选用 HPB335 钢筋,f = 300N/mm2y1)基础长边方向对于I-I截面,柱边净反力为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为弯矩为钢筋的面积为对于m-m截面(变阶处),有弯矩为钢筋的面积为因此比较气和气,应取气配筋,实际配16@200,则钢筋根数为2)基础短边方向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与长边方向的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对于II-II截面(柱边)的计算:弯矩为W-W截面(变阶处)的计算:弯矩为因此,按A2在短边方向配筋,实际配12@150钢筋根数为1.10基础配筋大样图基础配筋大样图如图A3图纸01所示。

修改图样图1・4基础配筋示意图结束语本次课程设计即将告一段落,在此两周里,通过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还有自己 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此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可能课程设计的结果会差强人意,但在其 中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量却是令人欣慰的课程设计本身就是一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与平时的课后作业相比,需 要更多的知识积累与运用同时我们越是认真负责的对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 得就越多相对于我自己而言,刚刚开始做的时候会有很多顾忌,生怕会应该前期 的错误会引起后面的大麻烦,从而要求我细心处理每一个细节问题,包括荷载的取 值,基础的埋深等等,通过与同学的探讨,加深了自己对那些原来有疑惑的知识点 的理解,越做到后面,计算步骤就越熟练,计算速度也就越快也许这是完成一个 任务的普遍规律,由浅而深,由生到熟的过程与此同时,这次的课程设计也是一次知识的总结,剪力计算、弯矩计算等这些 大一大二学过的知识点,这次有得到了一次演练地基承载力、基底压力等是这学 期学的新内容,在这次的设计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些知识总之,不管在现在还是以后,认认真真完成每一项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仅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 赵明华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