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的证实偏差心理组 叶绿证实偏差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可究竟什么是证实偏差呢?请思考下面这 个问题,便可以体验证实偏差的存在按顺序排列的三个数字2,4,6符合一定的规则,请你猜出这个规则当然不是凭空猜 测,而是通过再列举一系列按顺序排列的三个数字,然后每次得到一个反馈,即符合或不符 合此规则,直到你可以猜出这个规则是什么?很多人咋看见2,4,6这个三个数字,心中便有了一个假设:这个规则应该是连续偶数 吧!于是接下来就列举一系列符合此规则的数列来证实自己的假设,比如8,10,12或16, 18,20,当得到的反馈是符合规则,便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这样的推理过程看似自然而 然,但存在严重漏洞因为,你列举再多的能够证实你原有假设的数列,也不能说明你的假 设就是正确的,只需一个反例就可以驳倒它正如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证伪思想 的创始人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曾说过的:“不管我们已经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都 不能确立“所有天鹅皆为白色”的理论只要看见一只黑天鹅就可以驳倒它”事实上该规 则是“数列按升序排列”证实偏差是指当人们确立了某一个信念、预期或假设时,在收集和分析信息 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预期或假设的证据,并忽视可能与之 不一致的信息和解释的倾向。
生活中有很多证实偏差的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 “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受到证实偏差的影响,当情侣处在热恋之中,双方都会 重点关注对方吸引自己的地方,而忽略或不重视那些自己讨厌或反感的方面;再 比如很多人认为算命先生算得很准,对算命乐此不疲,这其实也是证实偏差的影 响,因为他们重点关注那些能够证实算命先生很准的证据证实偏差往往会对人 的决策与判断造成负面影响,须加以克服中学生常常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证实 偏差的影响一、贴标签很多中学生都喜欢给自己或别人贴标签,尤其是贴一些负面标签比如, “他脑子有问题”、“她人品不好”、“我是一个笨蛋”、“我学不好物理”、 “我记忆力很差”等等经常给自己或别人贴标签会出现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 那就是你会发现自己或别人真得就会变得像标签所描述的那样,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结果呢?这就是证实偏差的影响,人们会重点关注那些与标签描述相一致的 证据、信息或解释,而忽略或不重视那些与之不一致的证据、信息或解释比如 一个经常给自己贴“记忆力差”标签的同学,慢慢地就会坚信自己真的记忆力很 差,他甚至会找出很多理由来证实自己记忆力差的这一判断,如“记了单词总是 搞忘”、“刚才想做的事转眼就忘记是什么了”,而事实上这些看似充分的理由 都是正常的遗忘规律,是不能作为证实自己记忆力差的理由的,因为无论谁若不 及时复习或被转移了注意力的话都会出现上面的两种情况。
因此,不能随随便便 能别人或自己贴负面标签,适当地贴正面、积极的标签倒是可以的,但也应注意 适度当被别人贴了负面标签时,一定要学会考虑其它的可能或举出反例来驳倒 该标签,切不可盲目去找证据证实二、第一印象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甚至有人说“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 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就是最终印象”,可为什么第一印象如此重要和持久呢?这 其中就有证实偏差的影响当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第一印象,在今后与其交往过 程中便会重点关注那些与第一印象相一致的信息和解释,而忽视与第一印象不一 致信息比如,一个一贯学习成绩很差、不求上进的学生在一次月考中突然冲进 前班级前十名,老师很可能的反应就是这个学生作弊了,这就是证实偏差使这位 老师努力去寻找那些与第一印象相一致的解释造成的结果,而实事上这个学生的 成绩很有可能是在受到刺激或领悟觉醒后奋起直追的结果正所谓,“路遥知马 力,日久见人心”,对人的认知不能仅凭第一印象,要克服第一印象中的证实偏 差,以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一个人,切不可妄下定论三、当受到批评时当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当别人对自己的决定提出异议时;当别人指出自己的 缺点时,很多学生都很难做到坦然接纳,大部分中学生在此刻立马开启自我防 卫,脑海中涌现出各种证据、理由甚至是借口来证实自己是对的,而完全听不进 别人的意见,这也是一种证实偏差。
如果一个人总是这样,他就会变得刚愎自 用,不能通过别人的反馈来改进和提高自我历史上,齐威王善于倾听邹忌的意 见,以至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善于采纳魏征的谏言,始有 “贞观之治”;假若刘邦不听萧何的荐举,韩信不得拜将,何以有汉家邦国?如 果赵奢不听许历的建议,何以能在领兵救韩中挫败秦军夜袭的阴谋而大败秦兵? 因此,要想自己得到不断提高和进步就得克服证实偏差,充分考虑别人的看法和 解释,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生活和学习中还有很多的证实偏差的现象存在,我们要善于识别并努力去克 服,方法就是充分考虑其它的可能和考虑有关信念、预期或假设的对立面,只有 这样才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