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王堡镇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学 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 业:08环工姓 名:毛显雄 指导老师:刘君娣朱王堡镇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08环工班 毛显雄 指导教师:刘君娣摘要:现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朱王堡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有力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主题词:朱王堡 新农村 建设 模式 朱王堡镇位于永昌县最东部,东临民勤县彩旗乡、南靠凉州区双城镇、北毗金川区双湾镇,镇域总面积407.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74万亩全镇辖13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0492009年全镇农村经济增加值29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6元我小分队深入朱王堡镇梅南、董家堡、流泉等村,利用十天的时间,对朱王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一、朱王堡镇新农村建设概况从调查情况看,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到了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它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措施、有目标一是思想动员成效显著。
始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并倡导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二是组织领导有力各地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见、加强了组织领导、大多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充实了力量三是规划试点开始推进各地和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着手制定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并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试点如朱王堡镇共确定5个新农村规划布置点,其中新建点3个一)、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把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作为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吴江市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创业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了技术指导示范点,每年向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辐射指导全镇农户,全镇亩均产值2000元以上的农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35%,并且增加了农民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改善了农民创业的环境,通过信息服务、政府搭台、发展物业等促进农民创业朱王堡镇工业示范园区内,成功创建了农民企业全省十强的三洋啤酒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其年加工麦芽能力达到了5万吨,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搭建了新的平台。
二)、强化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党的建设“四项支撑”,推动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建设特色农业强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啤酒大麦、硬质小麦、玉米制种、露地蔬菜、日光温室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不断做强做大,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5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1.6万吨;相继建成了三洋啤酒原料面业有限公司、三强开发公司、田塬种业、清河麦芽厂、勤奋机械厂、元森机制木炭厂、金鲜美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小麦年加工能力达到19万吨,麦芽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累计投资301亿元,硬化镇区道路6公里,主街道硬化率达到100%;建成商业、住宅、办公等各类楼房121栋,建筑面积达23.65万平方米;供水、供电、供热、排污、通讯等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达到6800多人同时,硬化村社道路106公里,实现村村通油路,其中4个实现了社社通油路;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3%;建成高标准农宅示范点4个,修建小康住宅3620套,60%的农户完成了改院、改厨、改圈、改厕工程,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整合小学2两所,永昌三中、镇属各小学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稳步提高,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
建成农民文化广场1处,农村基层文化站(室)15个,文化大院2个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县级文明村12个镇区医院医疗救助能力达到国家一级甲等医院标准三、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分析梅南村位于朱王堡镇小城镇规划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有10个社,569户,总人口2348人,现有耕地7479亩,人均3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36元先后获得“金昌市文明村”、“金昌市巾帼示范村”、“永昌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09年3月被市委确定为金昌市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村自2006年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在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全村已培育起硬质小麦、优质啤酒大麦、露地蔬菜、舍饲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种植硬质小麦4080亩,优质啤酒大麦3209亩,以秋季复种为主的大白菜、胡萝卜等露地蔬菜面积达5300亩,发展养殖大户36户,舍饲养殖户达118户,饲养量达16317头(只)。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销户53户,个体私营户14家,建筑队8个,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625人建成11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文化大院1处,配套建起“一院七室”(文化大院、村级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党员电教室、计生服务室、社会保障室、治安管理室),新建农宅283套(其中建成300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宅楼1栋,二层小康住宅40栋,封闭式小康住宅213套),配套建成养殖小区2个,硬化道路11公里,建成供热、供水、供电和通讯管网21.8公里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四、存在的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认识还不完全一致地方政府对中央、省市的精神理解有一定偏差,在执行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对于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大家认识是一致的,但对于怎样建设新农村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许多问题还处于讨论研究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少数地区不顾自身实际,搞统一命令式的行政推动,存在一刀切、一阵风的现象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有很多农民就表示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也修了新的住宅,合作医疗也很不错,但对新农村建设还是了解很少。
二)、个别地方规划不顾客观条件,有些也不具有长远性调研中,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新农村规划,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是上级的考核指标压出来的,存在追求形式和表面文章的情况另外,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试点与整体工作脱节,在提高实效上没有下太大的功夫上级政府对搞好试点都是雄心勃勃,而对如何推广、如何挖掘落后地区的潜力等方面考虑得不多;村一级也是着力于搞新农村建设前期的规划工作,对如何充分提高公共产品的利用价值、如何促进低收入户尽快入住新村没有长远打算三)、相当一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等、靠、要思想有的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时间要求急、工作难度大、思想有所波动,有的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厌战情绪,这将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工作进程和工作效果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地方财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现在搞建设主要靠推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制度,农民投资投劳的工作发动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等待上级政府增加投入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观努力和积极探索不够五、启示朱王堡镇新农村建设既有成功的典型经验,又有需要纠正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调查情况的深入分析,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要立足现有自然村,做好长远规划,培养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建成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配套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农村的目标应是自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以现在已经形成的,在耕地附近的自然村为建设对象,而不是拆并自然村,集中建立远离耕地的新村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给农村地区提供公共基础设施,而农民的房子是农民自己的私有品不是公共产品,因此,不能为了达标而要求农民拆屋建新的标准房对于其他一些私有品,比如沼气和厕所,因为会影响公共卫生,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也只能通过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农民进行改造,如果农民财力不足或者没有意愿政府也不能强迫二)、新农村建设要配套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广播的作用,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公民道德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二是把普及科学文化、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移风易俗,除旧布新,让农民尽快掌握致富本领三是要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六、参考文献[1]田慧,《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5月[2]中共永昌县委 永昌县人民政府,《永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6月[3] 江泳辉,《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5年第4期[4]徐学庆,《现阶段农村不良习俗的治理对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