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幸福榆林评价指标体系

suij****ua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1.11KB
约24页
文档ID:156744484
幸福榆林评价指标体系_第1页
1/24

幸福榆林评价指标体系(2012-2016年)(征求意见稿)为了切实加快幸福榆林建设,科学合理评价幸福榆林实现 程度,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 结合榆林实际,制定本指标体系一、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原则, 紧紧围绕市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裕、民生、生态、文化、 和谐〃幸福榆林的战略任务,结合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全市〃十 二五〃规划、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先进地区实践经验,坚持科 学性、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民生富裕、人文关怀 和生态建设,力求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指标更好地物化为反 映百姓幸福感受的量化指标,引导各级政府把人民幸福作为工 作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幸福榆林建设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持 续跨越二、 设计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指标体系构建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努力反映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客观指标设置着重反映 人民群众普遍关心、需要政府主抓的重要工作,主观指标设置 侧重反映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和精神层面的诉求2. 注重可比可得指标的选取以综合性和代表性指标为主, 着重选取能够充分反映民众〃幸福感〃的关键指标,确保相互 独立,避免重复采用;以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为基础,保证指 标的获取有可靠的来源和科学依据,以全面、科学、客观、准 确衡量幸福榆林建设成果。

3. 强化统筹衔接指标体系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幸福指标 体系的相关成果和工作经验,与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小康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体系相衔接,确 保目标导向的一致性4. 确保群众认可坚持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全 面、真实反映民生发展水平、百姓幸福感知和幸福榆林建设成 果高度重视群众参与,广泛汇集民意,集中体现大多数民众 的幸福意愿和需求,最大范围内凝聚社会共识,调动广大人民 群众共同建设幸福榆林的热情三、指标框架(一)基本框架幸福榆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相 结合的方法,对全市和县区建设幸福榆林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大部分13个一级指 标、60个二级指标客观评价指标主要反映社会民生等客观因 素的发展状况,权重占70%,包括就业收入、教育文化、医疗 卫生、社会保障、公用设施、社会安全、社会服务、人居环境 等8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全面反映建设幸福榆林的着 力点和主要内容主观评价指标主要反映民众个体对幸福生活 的满意度,权重占30%,包括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精神生活、 社会环境、政府服务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反映建设 幸福榆林过程中人们的主观感受程度。

主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形 成有机统一,在操作上相对独立运行二)指标构成1、客观指标幸福榆林客观评价指标设定了 8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 标具体设定情况为:⑴就业收入致富百姓是建设幸福榆林的根本目的该大类指标的设定 主要体现收入水平增长、劳动力充分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 的内容,共计7个二级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 重、本地大学生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恩格尔系数2)教育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和繁荣文化事业是建设幸福榆林的重要基 础该大类指标的设定主要体现教育公平化、优质化和文化产 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共计7个二级指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 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 在校学生/专职教师比率、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从业人员比重、 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 重3)医疗卫生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是建设幸福榆林的重要前提该大 类指标主要从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国民体质等方 面设定,共计6个二级指标: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每千 人拥有卫技人员数、县域内就诊率、城乡居民国民体质达标率、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人均预期寿命。

⑷社会保障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建设幸福榆林的关键举措该大 类指标主要从提高各类社会保险覆盖率、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 活条件等方面设定,共计5个二级指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 盖率、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农村〃五保〃老人集中 供养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例、保障性 住房任务完成率5) 公用设施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建设幸福榆林的基本要求该 大类指标主要从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方面设定,共计5个二级指标: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拥 有量、人均拥有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文 化设施面积、每万人拥有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数、行政村客车通 达率6) 社会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建设幸福榆林的根本保障该大类 指标主要从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设定, 共计3个二级指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万人死亡率、食品和药 品安全指数、万人治安和刑事警情数7) 社会服务改善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是建设幸福榆林的重要保证该 大类指标主要从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保障残疾人康复服 务等方面设定,共计3个二级指标: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 行政复议案件按时办结率、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

8) 人居环境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建设幸福榆林的共同追求该大类 指标主要从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名市方面设定,共计6个 二级指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水 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空气质量达 到二级以上的天数、林木覆盖率2、主观指标幸福榆林主观评价指标设定了 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 标,相对自成体系,也可作为单独评价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参考依据具体设定情况为:(1)个人发展此部分设定4个二级指标:收入状况满意度、工作状况满 意度、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个人发展前景满意度⑵生活质量此部分设定4个二级指标:社会保障程度满意度、物价水 平满意度、交通出行状况满意度和生活服务设施满意度3)精神生活此部分设定3个二级指标:家庭和谐度、文化生活娱乐满 意度和必要休闲时间保障程度⑷生活环境此部分设定4个二级指标:饮用水质量满意度、社会治安 满意度、社会文明状况满意度和生态环境满意度5)政府服务此部分设定3个二级指标: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司法与 执法满意度和政府服务满意度3、指标权重一、二级指标权重均根据德尔菲法确定权重设置主要根 据该项指标在公众意见征询中的关注度,以及该项指标涉及的 工作内容在建设幸福榆林中的重要程度,同时参考建设小康社 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相关指标权重,综合考虑后确定。

四、评价方法首先对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分别根据2016年目标值的实现程度和抽样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然后综合计算建设幸福榆林 的整体实现程度1,客观指标体系客观指标确定了 2016年的〃目标值”,计算步骤为:⑴二级指标评价方法A、正向指标正向指标共有35个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二 X100% xi1100%其中:z为x的评价值,,若 x <1Z1,若 x > 1xZ1x为实际值,x为2016年目标值i i i i1B、逆向指标逆向指标共有4个,即恩格尔系数、在校学生/专职教师比 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万人死亡率、万人治安和形式警情数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xM X100% xi100%,若 ' <1xi,若笔> 1xi其中Z为x的评价值,x为实际值,x为2016年目标值i i i i1C、区间指标区间指标共有3个,即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登记失业率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0,zi'-1 x2 + 2qi x + m 一2qmi lx 100% ,^ (q 一 m )2 (q 一 m )2 (q 一 m )2 /1 1 1 1 1 1100% ,'-1 X2 + 2q2 X + m2-2q2m2 lx 100% ,* (q 一 m )2 (q 一 m )2 (q 一 m )2 /22 22 22如果了 W [m ,m ]如果了 e [m , q ]如果了 e [q , q ]2如果x e [q , m ]其中Z为X的评价值,X为实际值,[q , q ]为指标X的目标区间值,i i i 1 2 im、m为指标x的一个允许下、上界限值。

1 2 i⑵一级指标评价方法一级指标实现程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z为x的评价值,x为实际值,w为指标X的权数,F为i i i i i j第j个一级指标的实现程度,m为第j个一级指标中第一个二级 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为第j个一级指标中最后 一个二级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序数⑶客观指标评价指数其中^为一级指标评价值,2, 主观指标体系w为一级指标E的权数i客观指标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主观指标评价指数计算步骤为:二级指标评价值一级指标评价值主观指标评价指数⑴二级指标评价方法二级指标按照五分法进行评价即每个二级指标设置“很满 意(100分)、比较满意(80分)、一般(60分)、不太满意(40分)、很 不满意(0分)”五个选项(同时还设置一个“不清楚”的选项,不列入 计算得分),通过调查获得每个二级指标的原始分值再通过加 权计算得到每个二级级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为:⑥其中,Zj为第i个二级指标的得分,4代表五个选项的赋值,q 第,个题目五个选项对应的权数⑵一级指标评价方法一级指标评价计算公式为:⑦ F = z ziwi其中,Fj为第i个一级指标评价值,Zj为第i个二级指标的得分, w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数。

3)主观指标评价指数主观指标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⑧ 「=辛E=1其中匚为一级指标评价值3、幸福榆林综合指数幸福榆林综合指数=客观评价指数x 70%+主观评价指数x 30%五、方案落实1、建立幸福榆林统计监测制度市统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范幸福榆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指标的数据来源、统 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要结合指标体系的修订,及时研究制订新 增指标的统计制度;对于目前客观指标体系中尚不完善的指标, 要尽快建立相应统计制度相关部门要明确每个指标的内涵、 统计口径,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2、 建立民意调查制度定期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随 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群众作为调查对象,登门入户调查主观指标 调查样本要兼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涵盖各个年龄、不同行业, 确保民意调查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科学性3、 建立测评及考核制度市统计局负责开展幸福榆林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工作,评价结果由市统计局汇总并报经市委、 市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市考核办要尽快将幸福榆林建设纳入 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根据测评结果对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 门进行考核附件一:幸福榆林综合评价指标(第11-13页)附件二:幸福榆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第14-23页)二。

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幸福榆林综合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一、客观指标编 号一级指标编号二级指标名称权重(%)名称权重(%)A就业收入17A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A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A3城乡居民收入比10A4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10A5本地大学业生就业率10A6城镇登记失业率10A7恩格尔系数10B教育 文化16B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16B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8B3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20B4在校学生/专职教师比率16B5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从业人员比重10B6文化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10B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C医疗卫生15C1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18C2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数18C3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率16C4城乡居民国民体质达标率15C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15C6人均预期寿命18社会保障13D1D2D3D4D5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例保障性住房任务完成率2522131525公用设施10社会安全E1E2E3E4E5F1F2F3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人均拥有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每万人拥有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数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万人死亡率食品和药品安全指数万人治安和刑事警情数2515152520205030社会服务G1G2G3H1H2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行政复议案件按时办结率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4030302018人居环境H3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14H4H5H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林木覆盖率121515二、主观指标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名称权重(%)名称权重(%)1个人发展24收入状况满意度302工作状况满意度253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204个人发展前景预期满意度255生活质量24社会保障水平满意度206物价水平满意度307交通出行状况满意度258生活服务设施满意度259精神生活14家庭和谐度3010文化娱乐生活满意度3511必要休闲时间保障程度3512社会环境20饮用水质量满意度3013社会治安满意度2514社会文明状况满意度2015生态环境满意度2516政府服务18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4017司法与执法满意度3018政府服务态度满意度30幸福榆林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A、就业收入A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 费用后的收入总和,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 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

它反映一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平均 收入水平A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 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 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 账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家庭总收入-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A3城乡居民收入比本区域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本区域内同期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比A4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指一定时期内本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本地区人均GDP的比例 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两部分人均GDP比重计算中,人口数以常住人口数为准计算公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二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乂城镇人口比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城镇人口比重)A5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报告期末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占期末从业人员人数与 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之和的比例A6本地大学生就业率指近三年本地籍大学毕业生累计就业人数占回到本地的总人数 的比率。

A7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B. 教育文化 一B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指学前三年教育在园儿童数占国家规定的适龄组(3-5周岁)人 口数的比重适龄组人口数按照常住人口统计为准B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与15〜17周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是 衡量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指标其中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 成人高中、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 学校),15〜17年龄组人口数按照常住人口统计为准B3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指当地达到规范化标准的义务教育学校占当地义务教育学校总 数的比例规范化学校达标按《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标 准(暂行)》有关标准认定B4在校学生/专职教师比率指本区域内各类学校(包括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等)在校学生数与专职教 师的比例B5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占从业人员比重指报告期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与从业人员总数之比B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1指当年本区域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本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该 指标反应文化产业发展宏观指标,文化产业包括9大类别:①新闻 服务;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③广播、电视、电影服务;④文化 艺术服务;⑤网络文化服务;⑥文化休闲娱乐服务;⑦其他文化服 务;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⑨文化用品、设备 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B7文化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指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服务性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 的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包括商品和非商品支出的总和;家 庭消费支出指居民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计算公式为: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二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X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X(1-城镇人口比重)C、医疗卫生C1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指一个地区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含卫生院)病床数量总人口为 常住人口数C2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数指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每千人口中拥有的卫生 技术人员数总人口为常住人口数计算公式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二全部卫生技术人员数/总人口数 X1000OC3县域内就诊率指当年本地医疗机构(乡、县级)就诊人次占本地医疗机构就诊 人次与转县域外就诊人次之和的比率该指标主要反映当地医疗技 术和医疗保障水平计算公式为:县域内就诊率二县域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县乡医疗机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 (县域医疗机构就诊人次+转县外就诊人次)C4城乡居民国民体质达标率指报告期内通过抽样测试方式对城乡居民进行体质测定评价,总 评分达到合格以上的人数占抽样测试总人数的比率。

C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指已经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城乡居民人数占应该建立电子健康 档案的城乡居民人数的比率C6人均预期寿命指一个人口群体从出生起平均能存活的年龄(岁)人均预期寿 命是根据分年龄死亡率,通过编制生命表得到的由于需要分年龄 死亡数据,为了保证分年龄死亡数据的代表性,必须从规模较大的 调查中获得死亡数据可以利用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5年一次的 1%人口抽样调查获得的死亡数据计算平均预期寿命其余年份的数 据采取根据联合国推荐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各阶段提高幅度,参考年 度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推算,以此对指标执行情况进 行监测和评价社会保障D1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指本地户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 险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本地户籍16周岁(不含在校 学生)以上总人数D2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人数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三者之和占户籍人口数的比例D3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指本区域内农村“五保“在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人数占本区域 内同期农村“五保“应保人数的比例。

D4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例指一个地区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当地城 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低保对象的生活保障水平计算公式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X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X( 1—城 镇化率)]/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水平X城镇化率+农村居民人均生 活消费水平X(1-城镇化率)]D5保障性住房任务完成率指当地上年度完成住房保障任务占与上级政府签订住房保障工 作目标任务的比率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包括保障性住房(廉租 住房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和棚 户区改造(林业、农垦、城市棚户区改造)£、公共设施E1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指按城市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平均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台数该指 标用来衡量城市居民整体的出行方便程度,可以反映社会公共服务 水平计算公式为:城市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二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车辆 (公共汽车以车身长10米为基准,车身大于10米的部分按照以10米为 基准进行折算,小于10米的车型按照整车计算)/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 X 10000E2人均拥有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面积指按常住人口计算,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拥有公益性体育场地面 积。

其中公益性体育场地是指由各级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 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体育场地设施,包括各类大型体育 场地设施、全民健身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学校、企事业单位 的体育设施(不含高尔夫球场、绿道、登山步道等)E3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指按常住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各级政府或社会投资兴建的,向 公众开放用于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公益性文化场地设施面积数公 共文化设施面积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场馆的室内业务用 房面积,不含室外文化设施面积公益性文化场馆包括公共图书馆、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 政村和社区文化室(含农家书屋)E4每万人拥有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数指按常住人口计算,每万人口拥有的城镇和农村社区服务设施 数该指标反映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状况社区服务设施 是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或服务的场所,分为社区服务中心、社 区服务站和其他社区服务设施E5行政村客车通达率指有通客运班车条件并已开行(始发或途经)基本满足当地出行 需求的客运班车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的比例氏社会安全F1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万人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万人口中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

计算公式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万人死亡率二本期内各类生产安全事 故死亡人数/本期内本区域常住人口数X10000F2食品和药品安全指数由食品安全指数和药品安全指数构成计算公式为:食品和药品安全指数二食品安全指数X70%+药品安全指数X 30%其中,食品安全指数二重点品种食品监测平均合格率X70%+食品安全 事故发生率X30%;药品安全指数二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X60%+监督抽验 靶向命中率X15%+国家基本药物抽验执行情况X25%食品和药品安全指数 由食品安全指数和药品安全指数构成重点品种食品监测平均合格率:指选取社会公众最常食用的七大 类食品,包括米及米制品、面及面制品、肉及肉制品、农产品(蔬 菜、水果)、水产品(淡水鱼、近海海鱼)、乳及乳制品、食用油作 为监测对象,评估重点品种食品监测平均合格率并赋予评分分值 重点品种食品监测平均合格率=z每类重点品种食品监测合格样品 数/七大类重点品种食品监测样品总数X100%其中,每类重点品种 食品的一份样品在监测项目中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此份样 品不合格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二辖区内本年度食物中毒人数/本辖区常住 人口数(单位:1/百万)F3万人治安和刑事警情数指按常住人口计算,在一定时期内每万人口中发生的治安和刑事 警情数。

治安和刑事警情数覆盖了从轻微到严重的案(事)件,可 从量和质上综合反映社会治安状况仔、社会服务G1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指已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数占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 的比例,主要包括白内障致盲患者手术率、低视力者助视器验配率、 聋儿康复训练率、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率、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 率、缺肢者假肢装配率、精神病患者监护率、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 配置率等8方面的内容计算公式为: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二已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 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X100%G2行政复议案件按时办结率指在某一时间段内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在法定期 限内办结的比率该比率是衡量行政复议机关是否按照法定程序办 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重要指标,反映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可以促 进各地重视行政复议能力建设,依法保障公众的行政复议请求权利计算公式为:行政复议案件办结率二(按期办结的行政复议案件数/ 本期全部行政复议案件数)X100%G3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指信访案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办结的数量占信访案件总量的比 例计算公式为:信访案件办结率二(按期办结的信访案件数/本期全部 信访案件数)X100%代人居环境H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包括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

其中,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指报告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率;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是指农村生活垃圾 通过集中清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的垃圾量与全部垃圾 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 8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X 20%H2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指经过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或其它处理设施处 理(相当于二级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镇生活污 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是反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H3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水质达标功能区的个数占所有参评水功能区个数的比例所有 参评水质项目均满足水质类别管理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为水质达标 水功能区,有任何一项不满足水质类别管理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均 为水质不达标水功能区H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指报告期末城市建成区内平均每人拥有的 公园绿地面积城区人口是指城区常住人口数H5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指根据每年每月每日空气污染指数(API指数)统计,全年API 指数<100的天数(即优良天数)占全年有效天数的百分比H6林木覆盖率指行政区域内林木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林木覆盖率二(有林地面积+大片灌木林面积+“四旁” 树与农田防护林带折算面积+其他林地)/本区域国土总面积X100%。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