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修辞手法反问知识点

豆****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56KB
约9页
文档ID:146015533
修辞手法反问知识点_第1页
1/9

什么是修辞手法?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着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反问例句:1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2.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因为水土不同吗?3.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俐可爱的小燕子吗?4.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荆棘丛生的荒坡吗?5.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6.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出现了两个反问句,出现了两个反问句,下面我们下面我们来谈谈对这两个反问句的理解来谈谈对这两个反问句的理解。

1.“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怀?”(1 1)思考: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情谊具体表现)思考: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情谊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送打糕,昏倒在送打糕,昏倒在路旁;路旁;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2 2)体味原句蕴含的肯定意思体味原句蕴含的肯定意思大娘对志愿军的常情厚谊,我们会忘怀吗?不大娘对志愿军的常情厚谊,我们会忘怀吗?不会,永远不会!会,永远不会!(3 3)改写为陈述句与原句对比改写为陈述句与原句对比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永远不会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永远不会忘怀陈述句语气平淡,不及原句更能抒发强烈的感陈述句语气平淡,不及原句更能抒发强烈的感情2.“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1 1)思考:)思考:“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怎样的代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价?为志愿军挖野菜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失去双腿(2 2)体味原句所蕴含的肯定意思。

体味原句所蕴含的肯定意思这样的代价能表达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这样的代价能表达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能,足以表达!能,足以表达!(3 3)改写为陈述句与原句对比略)改写为陈述句与原句对比略)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很容易就能准确把握反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很容易就能准确把握反问句所内含的强烈的肯定意思,并且从这种语气中问句所内含的强烈的肯定意思,并且从这种语气中受到感染,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陈述句改反问句一、陈述句改反问句1、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反问词语、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反问词语“怎么,怎么,呢呢”、“难道,吗难道,吗”、“不是,吗不是,吗”,可,可以在前,可以在中间以在前,可以在中间2、句号变问号、句号变问号.3、肯定词语变否定词语,例、肯定词语变否定词语,例“是是”改写成改写成“不是不是”、“不能不能”改写成改写成“能能”等二、反问句改陈述句二、反问句改陈述句1、删掉反问词语、删掉反问词语“怎么,呢怎么,呢”、“难道,难道,吗吗”、“不是,吗不是,吗”2、问号变句号、问号变句号3、肯定词语变否定词语,例、肯定词语变否定词语,例“是是”改写成改写成“不是不是”、“不能不能”改写成改写成“能能”等。

等至至于反问词语于反问词语“难道难道”加在什么位置要视具加在什么位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体情况而定。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