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文言文考点疏理九年级下册

一****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45KB
约3页
文档ID:156121929
中考文言文考点疏理九年级下册_第1页
1/3

中考文言文考点疏理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归纳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舜(shùn)quǎn(畎)亩傅(fù)说(yuè)胶gé(鬲) 孙叔áo(敖)百里xī(奚)空fá(乏)行拂(fú)乱 动心忍(rèn)性曾(zēng)益拂(bì)士 二.词语练习: (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 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2.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 (三)重点词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这些今动词,表判断也: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人恒过:经常犯错误苦其心志:使他的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饿其体肤:使……受饿 空乏其身:使……缺乏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困于心:使……困惑所以:用这些办法。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而后喻:了解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入:在里面出:在外面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指外国侵略 三.翻译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不顺利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6.人恒过,然后能改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威胁,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三)、按要求默写: 1.孟子认为,人要成才担任治国重任的前提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论述艰苦磨炼益处的话: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说明国无忧患易遭灭亡,可用“生于忧患”来激励自己,在自处顺境时,应用“死于安乐”来警戒自己 4.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5.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积累练习: 1.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是孟子和他的门人弟合著的 2.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孟子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的基本主张是“民为忠,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性本善”的人本思想。

3.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鱼我所欲也》复习归纳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箪dān蹴cù苟gǒu屑xiè羹gēng兼jiān勿丧sāng 弗fú焉yān妾qiè甚shèn而ér不辟bì 二.词语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二)、解释画线的词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通过是,指示代词,某种办法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由此可见、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这样的心,思想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用脚践踏。

5、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6、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 8、贤者能勿丧耳不丧失 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 10、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