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9课 言情词三首(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65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诏,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相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有《淮海词》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贺铸博学强记,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有《贺方回词》《蝶恋花》 晏殊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巳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他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舍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晏殊这首词以摹拟女性口吻的形式来写伤离怀人的言情词,颇负盛名《鹊桥仙》 相传牛郎织女因相恋而结合,由此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的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咏叹其中,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当推秦观的《鹊桥仙》《青玉案》 这似是一首恋词,但却是词人晚年退居苏州时写出的名作他一生沉沦下僚,胸中颇多块垒,故而寓之于香草美人。
这首词其实乃是借怀恋美人以抒发自己幽居穷处的苦闷这种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痕迹,词作对那种怅惘迷茫的愁闷心境的描写又十分出色,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赞赏言 情 词言情词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选材多为男女柔情等,格调较低,甚至有不少寄情于声色的作品言情词大致可分为三类:爱情词、悼亡词和闺情词它主要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在宋代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文人特有的心理趋向、审美观念影响下,言情词这一文体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妓乐活动是宋代士大夫阶层主要的生活内容之一,歌妓对于宋代言情词的繁荣兴盛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她们的当筵乞词不仅激发了文人的创作激情,并且以其独有的方式直接推动了宋代言情词的繁荣并促进了言情词的传播 对应学生用书P651.槛菊(jiàn) 2.不谙(ān) 3.凋(diāo)4.彩笺(jiān) 5.纤云(xiān) 6.迢迢(tiáo)7.锦瑟(sè) 8.琐窗(suǒ) 9.蘅皋(héng)1.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栏杆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谙:了解 朱户:即朱门,指大户人家3.昨夜西风凋碧树 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落,凋零4.欲寄彩笺兼尺素 彩笺:信纸的美称,在此即指信 尺素:一尺见方的白绢,古人用以写信,故也作信的代称5.银汉迢迢暗度 迢迢:广远,形容银河辽阔6.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即秋风 玉露:白露的美称 胜:胜过7.忍顾鹊桥归路 忍:岂忍 顾:回头看8.若问闲情都几许 几许:多少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4.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8.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对应学生用书P66一、阅读《蝶恋花》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1.“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菊”“兰”是两个怎样的意象?提示:秋天的“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菊”“兰”都着上了愁之色彩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意象类题目的解答技巧意象就是诗词中倾注了诗人(词人)的思想与诗人(词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诗人(词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词意境必须从把握诗词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从而理解诗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1.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象不同于物象,意象就是染上诗人(词人)感情色彩的物象它包括景(物)、情两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分析诗词意象,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2.答题模式:(1)指出诗(词)中的意象,说明意象有怎样的特点;(2)明确表达了诗人(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3.常见意象:(1)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2)杨花:象征离散;(3)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4)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5)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6)兰花:象征高洁、美好;(7)菊花: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8)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9)牡丹:表现富贵、美好;(10)松柏:象征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11)绿叶:表现希望、活力;(12)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品语言]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句话中,“独”与“尽”字用得最好,请你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提示:①“独”是孤独之意,词中写词人独自一人登上高楼,写出了思念远人又无以排遣的孤独与无奈②“尽”是完了之意,词中活现了登楼远眺寻觅盼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下文“山长水阔知何处”相呼应,表达望眼欲穿的思念之苦[析技巧]3.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提示:①借助白描手法融情于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写,通过行为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月不谙离恨苦”,埋怨明月,是无奈,是自怨;“月”本无灵性,此处赋之以灵性,托物寄情[悟情感]4.在这首词中,词人的感情主要寄托于哪些事物之上?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①在这首词中,词人的感情主要寄托于菊、兰、燕子、明月、彩笺等事物之上②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和内心的惆怅之情二、阅读《鹊桥仙》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写了什么情形?请简要分析提示:这三句是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纤云弄巧”写的是云天之景这绚丽的云彩,衬托着仙侣的美好相逢词人还设想,这彩云是织女的巧手绣成的[析技巧]6.“忍顾鹊桥归路”一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妙处?提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本来是情意缠绵,依依惜别,但是,词人不说不忍离去,而是说“忍顾鹊桥归路”,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之泪[悟情感]7.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词通过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在“七夕”相会的快乐和分别时的互相信赖,表现对爱情的追求,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阅读《青玉案》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8.在这首词的上阕,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请简要分析提示:词人选取了“锦瑟年华”“月桥花院”“琐窗朱户”三个意象,分别写出了年岁之美、环境之幽和居室之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9.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形象?提示: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单相思折磨得很痛苦的青年男子,他每天眼看着自己思念的女子从自己门前经过,但相识无由,尺素难寄,愁绪萦怀[析技巧]10.本词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来描写“闲愁”,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提示:这三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三种景物来比喻闲愁,极言闲愁之多当时正是黄梅时节,满河烟雨迷蒙,满城飞絮飘荡这几句,既是以景衬情,烘托气氛,又是用来比喻愁思之多 对应学生用书P101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 桑 子晏 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对两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 莎 行[注]秦 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 由于新旧党争,词人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这首词是作者贬徙郴州初抵之时写的,又题为“郴州旅舍”1)上片开头三句诗人描绘了什么画面?词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幅画面?请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诗,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多余,你是怎么认为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开头三句词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词人站在旅舍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这三句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2)“暮”字不多余,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也可以答多余,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 惜余春贺 铸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1)请鉴赏“急雨收春,斜风约水”中“收”“约”二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合,试鉴赏这一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急雨收春”意思是急雨凋零了花朵,收走了春色,“斜风约水”是说风阻拦了池水,所以池水溶溶。
收”“约”二字写得饱含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无奈之情2)本词前三句写景,描绘残春的景色,四五句抒情,承接前三句表达惜春之情,六七八句叙述自己读妻子书信的场面并抒发感受,九十句是抒情,抒发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词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二、语言表达4.请用“七夕”“银河”“衷情”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七夕之夜,微风抚柳,树影婆娑伴随着那蛙声阵阵,牛郎、织女在这静谧的夜晚相会于忽明忽暗的银河中,共诉儿女衷情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30%以上,并且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
一辆中耗油轿车每年少开1 200公里,将节省120升石油,减少碳排放294公斤;一个人每年少搭乘飞机5 000公里,将节省200升石油,可减少碳排放695公斤文明出行,防止交通堵塞,也是为绿色出行做贡献相关部门倡导:短途出行,请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省钱省力;开车时避免汽车发动机空转,停留时间超过1分钟应熄火;长途旅行请尽量坐火车,减少乘飞机的次数;安全驾驶、文明礼让,保证交通顺畅1)请你简要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宣传标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应该倡导低碳出行。
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我建议你去苏堤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的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
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他的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他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进行调查次年4月,他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
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段、犀钿、织藤、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你在堤上流连。
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有删改)[赏析] 全文以“雨”“伞”开始,又以此结尾,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偶遇苏东坡,于是便引出了他和苏堤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人杰的智慧与生命,书写了一段佳话,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而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除了宏大的手笔,更多的是文化遗产,是精神品质,是一种待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