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蛋白质的变性答:在某些理性因素的作用下,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裂,天然 构架被破坏,从而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生物学活性丧失,这种现象被 称为蛋白质的变性碱基互补答:核酸分子中,腺嘌吟与胸腺嘧啶;鸟嘌吟与胞嘧啶总是通过氢键相连 形成固定的碱基配对,这称为碱基互补酶的活性中心答:是指在酶分子空间构象中,某些与酶活性有关的必需基团比较集中的 区域酶原的激活答: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有催化活性的酶,此过程称酶 原的激活维生素答: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 化合物,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小量供给乳酸循环答:肌肉内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弥散入血后进入肝脏,在肝内异生葡萄糖 葡萄糖释放入血后,又可被肌肉摄取,这样构成的循环称为乳酸循环糖异生作用答:由非糖化合物(乳糖、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 过程载脂蛋白答:是构成血浆蛋白的蛋白质组分,主要分为A、B、C、D、E五类基本 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某些载脂蛋白还有激活蛋白代谢 酶、识别受体等功能脂肪运动答: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脂肪酸和甘 油供其他组织利用,这个过程叫脂肪动员。
酮体答: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代谢生成的一类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8 ■羟「酸和丙酮酮体作为能源物质在肝外组织氧化利用呼吸链答:位于线粒体内膜上起生物氧化作用的一系列酶,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 在内膜上,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相关,故称为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及解偶联答:生物氧化的同时伴有ATP的生成称为氧化磷酸化仅有氧化而不伴有 ATP的生成称为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例如2,4-二硝基酚为解偶联剂核昔酸的从头合成途径答:利用磷酸核糖、一些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 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昔酸的过程化学修饰答:某些酶分子上的一些基团,受其他酶的催化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 酶活性的变化变构调节答:某些物质能结合于酶分子上的非催化部分,诱导酶蛋分子构象发生改变, 从而使酶的活性改变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答:转录 翻译复制 DNA RNA 蛋白质逆转录答: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叫逆转录DNA的半保留复制答:在复制过程中,首先DNA双螺旋的两条昔酸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双链 解开并为两股单链,然后以每条单链DNA各自作为模板,以三磷酸脱氧核昔 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合成新的互补链。
这样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与原来的亲代DNA分子的核昔酸顺序完全相 同在每个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则是新 合成的密码子答:m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核昔酸编成一组,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某 一种氨基酸,称为密码子多核蛋白体答:细胞内多个核蛋白体连接在同一条RNA分子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这种 聚合体称为多核蛋白体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答: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极性增强, 易溶于水,可随胆汁或尿液排除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结合胆红素答:胆红素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的产物称为结合胆红素,又称为肝 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它分子量小,又是水溶性的,故可随尿排出溶骨作用答:骨盐的溶解及骨有机质的水解过程,称溶骨作用必需氨基酸答:体内不能合成,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有8种:苏、赖、苯丙、蛋、 缬、色、亮、异亮氨酸四、问答题1、 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和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答:糖有氧氧化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氧化供能lmol葡萄糖彻底氧化成 CO:和Ha0时,净生成38或36mol的ATP在一般生理条件下,机体绝大多数 组织细胞皆从糖的有氧氧化中获取能量。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为:①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 途径②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③三羧酸循环可为其他 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2、 血糖浓度为什么能保持动态平衡?答: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依靠于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之间的动态平 衡血糖的来源包括:①食物中的糖经消化吸收进入血中②肝糖原的分解③糖异生作用④果糖、半乳糖等其他单糖可转变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血糖的去路有:①葡萄糖在组织中氧化分解供能②葡萄糖在肝、肌肉等 组织中合成糖原③转变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非糖物质④转变为其他糖及其衍生物⑤当血糖浓度超过了肾糖阈,葡萄糖可从尿中排出3、试以脂类代谢及代谢紊乱的理论分析酮症.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答:(1)酮症:在糖尿病或糖供给障碍等病理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减少或 作用低下,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上升,导致脂肪动员增强,脂肪酸 在肝内分解增多同时,由于主要来源于糖分解代谢的丙酮酸减少,因此使草 酰乙酸减少,导致肝中乙酰CoA的堆积,造成酮体生成增多,超过肝外组织氧 化利用的能力,引起血中酮体异常升高导致酮症2) 脂肪肝:肝细胞内脂肪来源多、去路少导致脂肪积存原因有:①肝功 能低下或合成磷脂的原料不足,造成磷脂、脂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肝内脂肪运 出障碍;②糖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动员增强,进入肝内的脂肪酸增多;③肥胖、 活动过少时,能量消耗减少,糖转变成脂肪增多。
3) 动脉粥样硬化:血浆中LDL增多或HDL下降均可使血浆中胆固醇过高,过多的胆固醇易在动脉内膜下沉积,久了则导致动脉粥样硬化4、简述血液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答:食物蛋白质消化吸虹 质组织蛋白质分解 物质血液氨基酸*合成组织蛋白*合成其他含氮其他化合物转变生成的非必需氨基酸 氧化供能5、说明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信息传递途径答: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f通过G蛋白偶联-激恬腺昔酸环化酶- 使ATP生成cAMP-激活蛋白激酶A-使靶蛋白上丝氨酸或苏氨酸磷酸化一 发挥生物学作用9、简述肝脏在糖、脂类、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答:(1)在糖代谢中,肝脏是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 糖浓度的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的能量供应2)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从运输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例如肝脏合成的胆汁酸盐是乳化剂;酮体只能在肝中生成;VLDL和HDL只能在肝中合成;催化胆固醇酯生成的酶LCAT只能在肝脏中生成3)肝脏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如清蛋白、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 通过鸟氨酸循环,将有毒的氨转变成无毒的尿素也只能在肝中进行10、简述胆色素的正常代谢,讨论三种黄疸血液中鉴别的生化指标。
答:(1)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后释出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 酶催化下,生成胆绿素,再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转变成脂溶性的胆红素⑵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清蛋白结合为血胆红素而被运输3) 血胆红素被运送到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后,与Y蛋白或Z蛋白结合, 被运到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下生成肝胆红素4) 肝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菌酶作用下生成无色的胆素原,大部 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被空气氧化成黄色的粪胆素;小部分经门静脉被肝重 吸收,后者大部分又再分泌人肠道,进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5) 重吸收的胆素原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脏由尿排出,尿胆素原被空 气氧化成黄色的尿胆素6) 通过病因、血、尿、便检查作为鉴别三种黄疸的依据,见主教材表15 —4第五部分 考试样题及答案(医学生物化学样体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等电点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 pH值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 性离子,此时该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2. 酶原的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有活性的酶,此过程称为酶原的激 活3. 耐糖现象人体处理所给予葡萄糖的能力称为葡萄糖耐量或耐糖现象。
4. 必需脂肪酸构成脂类的脂肪酸,大多能在体内合成有些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 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之为必需脂肪酸5. 联合脱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谷氨酸氧化脱氨 基作用联合进行称联合脱氨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