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C卷 附解析.doc

xian****8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KB
约5页
文档ID:6733331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C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1/5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C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2、(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3、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4、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5、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尊敬感6、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A.测量B.测验C.考试D.评价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8、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9、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10、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动作记忆D.情景记忆11、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3、按照苛勒的观点,学习的本质是( )A.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C.构造一种“完形”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14、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15、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6、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17、学校德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 )A.思想政治其它学科教学B.课外和校外活动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8、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

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B.任务促成的纪律C.规则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19、朵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 欢条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于( )A.强硬专断型B.放任自由型C.仁慈专断型D.民主平等型20、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21、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2、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算积极的3、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提高4、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4、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

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2、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 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 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 “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A2、答案:C3、A4、A5、B6、B7、答案:A8、答案:A9、C10、B11、D12、A13、C14、【参考答案】D15、答案:D16、答案:A性格特征17、A18、B19、C20、D21、答案:A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题干的描述是错误的3、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学的教育性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必须通过启发、激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时,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习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提高结合起来。

4、此说法是正确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正确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要形成教育的合力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时或定期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制定相互配合的方案,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控制和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要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2、正确答案:((1) 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 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 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 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 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 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 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

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材料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 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 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本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