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域/减速器销售项目巨灾保险制度减速器销售项目巨灾保险制度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 2二、 人形机器人趋势下,国产减速器厂商有望受益 2三、 必要性分析 3四、 项目基本情况 4五、 公司简介 7六、 巨灾保险制度 8七、 巨灾风险的损失管理 14八、 巨灾和巨灾风险概述 20九、 内部风险抑制 24十、 建设进度分析 2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28十一、 项目投资计划 29建设投资估算表 3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2流动资金估算表 3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3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36十二、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3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3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3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4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45一、 产业环境分析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青海界于北纬31°36′-39°19′,东经89°35′-103°04′之间,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毗连,东南部与四川接壤,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青海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青海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东部多山,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地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5大水系青海省总面积72万平方千米,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截至2019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607.8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5.9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8981元二、 人形机器人趋势下,国产减速器厂商有望受益人形机器人用减速器市场,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以及RV减速器有望率先受益,以TeslaBot人形机器人为例,根据其各关节自由度情况,假设其单台机器人关节处所用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用量分别为25/20/3个左右,则在乐观假设下,100万台TeslaBot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275亿市场规模精密减速器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包括材料、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方面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先进入者具备先发优势因此当下精密减速器市场仍由德日品牌主导其中,以哈默纳科为主导的谐波减速器市场有望进一步向轻量化、电机一体化方向发展;以纳博特斯克为主导的RV减速器市场国产替代趋势正在加速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
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38.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960.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584.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44%;建设期利息127.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5%;流动资金3248.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71%。
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960.4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9751.4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208.99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43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7989.9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611.83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2.82%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4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3837.60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5333.00约38.00亩1.1总建筑面积㎡40215.06容积率1.591.2基底面积㎡15959.79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79.392总投资万元14960.472.1建设投资万元11584.812.1.1工程费用万元9611.91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674.302.1.3预备费万元298.602.2建设期利息万元127.622.3流动资金万元3248.043资金筹措万元14960.473.1自筹资金万元9751.483.2银行贷款万元5208.994营业收入万元343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7989.97""6利润总额万元6149.11""7净利润万元4611.83""8所得税万元1537.28""9增值税万元1340.97""10税金及附加万元160.92""11纳税总额万元3039.17""12工业增加值万元10165.54""13盈亏平衡点万元13837.60产值14回收期年5.45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2.8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427.83所得税后五、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邹xx3、注册资本:88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5-5-157、营业期限:2015-5-15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六、 巨灾保险制度(一)巨灾保险制度内容巨灾保险制度,是指对由于突发性的、无法预料、无法避免且危害特别严重的如地震、飓风、海啸、洪水、冰雪等所引发的大面积灾难性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给予切实保障的风险分散制度二)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现状由于巨灾风险的特殊性,国际上,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政府都有直接介入或间接支持,积极发挥国家的信用作用,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重视工程性防损减灾措施的实施,立足本国国情,针对主要的巨灾风险进行单独的有效经营管理,注重传统和新型的巨灾风险控制手段的运用,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保障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既没有英国发展完善的保险行业协会和再保险市场,也没有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的政府财政强力后盾,加上我国保险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投保意识不强,大多数都依赖于政府救济,因而可以采用结合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分配统筹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策上政府指引,政府、保险公司和社会共同协作,各地方政府参与共同完善巨灾保险机制的方式。
1、我国应对巨灾风险面临的形势(1)保险业在巨灾救助体系中的作用不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地震、洪水、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均比较频繁的国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而保险赔偿仅占损失的5%,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2)巨灾保险制度不完善1979年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财产保险、船舶保险等和居民家庭财产保险的责任范围均包含了各类巨灾风险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保险公司受偿付能力的限制,对巨灾风险采取了停保或严格限制规模、有限制承保的政策2001年9月,中国保监会有条件放开商业财产地震保险的承保,保险公司逐步扩大了地震保险业务,但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项目3)巨灾保险供需之间矛盾突出针对企业各类财产的保险和针对居民家庭财产的保险缺乏与地震相关的保障,针对巨灾风险的农业保险也处于不断萎缩的状态另外,在技术与服务能力等方面,保险业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巨灾风险处理的需要,这就使得巨灾保险供需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有利条件(1)保险行业的发展快速自我国恢复财产保险业务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财产险的深度和密度来看,我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经过近几年重大自然灾害尤其是去年近两年持续地震灾害的洗礼,各级政府对巨灾的认识逐步深化,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也普遍提高因此,巨灾保险不仅市场潜力巨大,而且肩负保障社会大众避免巨灾冲击的社会责任2)政府越来越重视巨灾风险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保险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断地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商榷讨论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比如2008年我国南方持续出现雪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中国保监会随即发出《关于做好应对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抗灾救灾和理赔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保监会立即启动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程序,同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全面部署保险业抗震救灾工作,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3)相关法律在不断完善政府积极开展立法工作,目前已出台了数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海洋环境预报与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发布管理规定》等30多部有关自然灾害应急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自然灾害应急法律制度,力求把各项灾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009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经施行,其中规定“国家发展有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险事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以后巨灾风险的承保还可能涉及多层次风险分散安排问题,对保险公司稳健经营有着重大意义4)我国巨灾保险技术和经验逐步成熟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外投资者不断涌进中国来分这块蛋糕,加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国外保险业为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我国保险业积累了一定的巨灾风险管理经验,这为今后巨灾保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三)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积极效应(1)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救济和社会捐赠往往仅能保障灾区居民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不能有效地恢复灾区企业与居民的生产生活保险以其分散风险、消化损失、保障民生的功能已成为国际上主要的损失补偿方式巨灾保险制度通过及时补偿受害者的损失,有利于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通过发挥巨灾保险的损失补偿和防灾防损功能,可以稳定人民群众对灾害损失的心理预期;利用保险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最大程度上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能够及时为受灾群众赔付保险金,有利于受灾群众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和有计划地安排灾后重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国家财政为主的灾害损失补偿机制,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受灾群众的依赖心理,甚至造成受灾地区虚报灾情,将注意力集中在争取更多的财政补贴上,而不是放在补偿的运用效果上,从而增加道德风险,导致救灾效率低、公平性差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可以促进以政府财政为主的灾害损失补偿模式,向以保险赔偿为主的市场机制补偿模式转变,将事后的巨灾损失财政补偿转变为事前的保险安排,通过有效转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对政府财政的冲击,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保障方面的资金杠杆乘数效应,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参与巨灾风险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政府财政压力3)减轻政府社会管理压力保险机制能够在风险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等风险管理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巨灾保险制度具有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管理功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巨灾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政府从具体的防灾减灾以及灾害损失补偿等风险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宏观上更好地把握巨灾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从而缓解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压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巨灾保险机制,积极辅助政府进行灾害损失领域的社会风险管理,降低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促进了政府社会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可以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有效减轻政府的巨灾风险管理压力和社会管理压力四)我国构建三位一体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计划2015年8月20日,我国首个地震保险专项试点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启动云南农房地震保险以政府灾害救助为体系基础,以政策性保险为基本保障,以商业保险为有益补充,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1)立足全面保障民生云南约50%以上的农房为土木结构,往往小震大灾、大震巨灾,农村、农民是最需要地震保险保障的地区和群体试点方案从风险最高,损失最大的农房地震灾害着手,既保障财产损失又保障人员伤害,在三年的试点期限内,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12县(市)82.43万户农村房屋及356.92万当地居民提供风险保障为体现民生关怀,试点期间由省、州、县三级政府财政全额承担保费2)有效提高保障水平方案对试点地区发生5级(含)以上地震造成的农村房屋的直接损失、恢复重建费用以及居民死亡救助提供了有效保险保障农村房屋保险赔偿限额(指数保险)从2800万元到42000万元,使保险赔款在不同震级分档下起到灾害救助补充作用居民保险赔偿限额(地震灾害救助保险)每人死亡赔偿限额为10万元,累计保险死亡赔偿限额为8000万元/年3)完善风险分散机制、保险公司组建地震保险共同体提供保险服务,强化抗风险能力和保险服务能力:引入再保险机制,进一步分散巨灾风险;按照当年保费收入和超额承保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地震风险准备金,逐步积累应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
4)放大政策叠加效应通过政府“有形之手”为市场“无形之手”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凸显保险“灾前预防一灾害补偿一促进灾后重建”的重要功能作用,使受灾群众在国家财政救济基础上获得额外的保险保障,据测算,通过保险机制使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倍数最高达到了15.6倍,能够有效转移和平滑区域巨灾风险损失农房保险赔偿平均可达到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政府补助总金额的34.07%,大大提高灾区居民重建能力七、 巨灾风险的损失管理对付风险的方法都适用于对付巨灾风险,不在洪泛区设厂可以避免洪灾损失但是,避免风险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整体的巨灾风险也就是说,有些巨灾风险如地震、洪水、暴风在整体上是无法避免的同样,非保险方式的转移风险等方法也是如此在巨灾风险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是损失管理,或称损失控制如本书第一章所述,损失管理计划分为防损计划和减损计划,损失管理的技术分为工程管理和人为因素管理以下我们以我国地震为例说明巨灾风险的损失管理防损旨在减小损失发生的频率,减损旨在减轻损失程度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要消除地震损失发生可能性或根除它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对地震灾害的防损和减损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地震预测和预报地震预测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使人们可以防备地震预测方法可分为三类: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地质方法是以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估计地震地点和强度,可用这种方法划分地震区域,但不能预测地震的时间统计方法是从地震发生的历史纪录中探索其统计规律,估计发生某种强度地震的概率前兆方法是根据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地震预报是根据地震预测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地震影响进行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中,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与地震预测的区别是,在中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长期预报,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中期预报,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3)短期预报,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中国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均于2000年正式建成,2001年已投入正式运行此外,数字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测和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仍处在探索阶段中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曾成功对海城等14次地震做出中短期和临震预报最著名的例子是:对发生在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的7.3级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但像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与2008年的汉川大地震,虽有地震工作者预测到,但未能预报到另据报道,对2014年11月22日康定发生的6.3级地震,被甘孜州地震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为康定县和成都市分别提供了7秒、53秒预警2、根据地质情况和历史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一些国际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灾害都呈现出类似的现象,除了地震规模(震级)大外,主要还是因为大量没有经过良好抗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房屋倒塌。
而且这些房屋经常是完全倒塌成一堆石块废墟,将人活埋因此,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不是符合抗震标准的房子就不会被震倒假如建筑物遭受极端地震的袭击,超过其抗震标准,那么建筑物还是可能严重受损或倒塌的以汉川地震的规模来推算,在龙门山断层附近距离断层线20千米范围内的地震动强度可能高达0.3g以上(地震烈度8度以上)约相当于中国抗震规范烈度9度的设防地震水平,但实际耐震设计的标准只有7度左右换言之,建筑物只有7度的耐震能力(符合抗震标准),却遭受了9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有些城市虽然距离龙门山断层较远,理论上震波会随距离而衰减,但可能是因为地质较松软,而在当地发生震波放大的效应(地盘效应),这也会使地震烈度超过抗震标准而成为重灾区因此对地震与活动断层的充分研究也极为重要在土质条件不同的地面上,对地震烈度的反应会有很大差别例如:在同样地震力作用下,软土层比花岗岩层上烈度可高出2~3度地基土质条件的好坏,同样的地震对建筑物破坏大有区别按照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程度,以及建筑功能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工程划分为不同类别,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汶川大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
我国建设部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按照我国地震区划图所规定的烈度确定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这样,所有的建筑,只要严格按规范设计和施工,可以在遇到高于区划图一度的地震下不倒塌,实现生命安全第一的目标我国西南是地震多发地区,欧亚地震带经过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为什么智利发生8级以上地震时,其伤亡人数比我国发生7级地震还少?这主要是因为智利建筑物抗震性能已有大幅度提升,而我国地震带上不少贫困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能力相当低下,村民个人建房为省经费不会考虑抗震标准汉川地震后重建的农村民房完全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施工,经受了2013年芦山7级地震的“实震检验”3、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和计划,提高社会整体抗御地震的能力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国务院于1995年2月21日公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该条例规定,由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订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根据地震灾害预测,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参照国家的应急预案,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应急通信保障;抢险救援的人员、资金、物资准备;灾后评估准备;应急行动方案应急措施分为临震应急和震后应急在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等组织也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地震应急预案要求,以及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地震应急计划,并采取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等震前措施从上述对策来看,主要是减损措施,但有些也能局部减小地震损失频率,如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从技术角度分析,地震预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属于工程管理,加强立法、地震应急预案、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则属于人为因素管理八、 巨灾和巨灾风险概述1、巨灾巨灾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国际组织和保险机构分别给出了不同的量化定义:(1)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1994年发表的灾情报告中将巨灾定义为:财产损失超过所在国家国民收入1%;受灾人口超过全国人口1%:死亡人口超过100人2)美国保险事务所财产理赔部将巨灾定义为:导致财产直接保险损失超过2500万美元(1998年价格水平)的事件3)瑞士再保险集团将巨灾定义为: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的损失总额达8550万美元以上,或保险财产索赔额船运1720万美元,航空3440万美元以上,其他4270万美元以上,或死亡或失踪人数20人以上,受伤人数50人以上,无家可归人数2000人以上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国没有对巨灾进行专门的量化定义,但有过类似的规定,如《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其中,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生物等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对自然灾害做了“重大”和“特别重大”的分类和定义例如,对“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定义为:①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②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的地震2、巨灾风险按照风险的定义,我们可把巨灾风险定义为: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身伤亡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按照巨灾发生的原因可把巨灾风险分为两大类:(1)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造成的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冰雹等2)人为灾害风险人为灾害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重大事件,如重大火灾、爆炸、空难、建筑物倒塌、恐怖活动等巨灾风险与一般风险不同,其特殊性表现为:①不确定性大巨灾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难以预测,不确定性大,因而风险大②发生的频率低,一次巨灾造成的损失巨大。
普通灾害发生频率高,但每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小巨灾发生次数少,破坏性地震、火山爆发、大洪水、风暴潮等巨灾很少发生,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生一次但一旦发生损失则巨大,或造成万级、百万级美元损失,如一次大地震、大洪水可造成数亿、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损失而且巨灾的影响是长期的一次巨灾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创伤可能需要数十年来修复③不完全满足可保风险的条件,可保风险的条件之一是:保险标的大多数不能同时在遭受损失,否则保险分摊损失的职能就会丧失而像地震、洪水、飓风这样的自然灾害经常会造成大面积损失但保险公司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对付巨灾风险:一是再保险,二是把业务分散在广大地域,从而避免风险集中3、巨灾损失全球巨灾损失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我国的巨灾风险总体状况也不容乐观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发生频率最高、巨灾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中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一是东面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欧亚板块向下俯冲,二是欧亚地震带经过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4、巨灾风险的发展趋势无论从全球还是我国的情况来看,巨灾风险发展呈现越来越严峻的态势,究其原因如下:(1)气候变暖加剧了巨灾产生的风险。
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每十年就会有一个全球最新高温纪录产生我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由于气候变暖,强台风、大暴雨、大早等巨灾风险因子增多2)人类长期盲目开发自然资源,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引起巨灾发生由于人类长期盲目开发自然资源,如滥伐森林、围湖造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等,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高速发展,使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直接或间接引起了巨灾的发生3)人口和财产集中化趋势加大了巨灾损失人口和财产集中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我国长三角经济区为例,占国土面积仅2.1%,却集中了全国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全国一半的进出口总额一旦发生巨灾,就可能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相反,如果巨灾发生在人口密度低、经济较为落后的边远地区,巨灾带来的损失就会比较小九、 内部风险抑制评价风险大小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损失期望值,另一个是损失方差,前面所述的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和融资型风险管理措施都在从不同角度影响损失期望值,而内部风险抑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损失方差内部风险抑制措施主要包括分散、复制、信息管理和风险交流等。
一)分散分散是指公司把经营活动分散以降低整个公司损失的方差,体现为公司的跨行业或跨地区经营、风险在各风险单元间转移或将具有不同相关性的风险集中起来其理论基础就是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主要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完全正相关),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而对于由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只要组成资产的个数足够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分散化的投资完全消除资产放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例如,股票、债券、货币市场,或者是基金,可把风险分散投资分散于几个领域而不是集中在特定证券上,这样可以防止一种证券价格不断下跌时带来的金融风险二)复制复制主要指备用财产、备用人力、备用计划的准备以及重要文件档案的复制当原有财产、人员、资料及计划失效时,这些备用措施就会派上用场例如在“9—11”事件中,位于世贸大楼内的一家公司由于在其他地方设有数据备份站,可以实时备份数据,所以,当大楼倒塌,楼内办公室里所有电脑设备和文字材料都损毁后,公司的信息资料并未遭到太大损失三)信息管理企业的风险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必须经过一个合理的管理过程来筛选、提炼、分析,以保障风险信息的高质量,最终为各级决策所用。
按照一般的信息管理流程,风险信息的管理可分为收集整理、加工处理、传递和更新等几个阶段总结风险信息的内容以及风险信息管理的过程,还有几个建议值得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关注:(1)应逐步积累,建设并不断完善风险信息库风险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但预测未来比判断现状困难百倍,不论是进行定性判断还是应用数量模型进行定量预测,较为理性和准确的分析有赖深厚的信息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丰富经验2)应明确风险信息管理的职能设置,企业应将风险信息管理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个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并对不同层级的岗位设置不同的信息处理和管理决策权限3)应分配相当的资源建设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统一风险信息管理的平台,达到相关职能机构信息的及时共享,以提高管理效率、减低决策成本,同时注意与现有管理和业务信息系统的衔接,避免冲突和浪费四)风险交流在风险管理领域,风险交流是新近被认识到的,它是指公司内部传递风险和不确定结果及处理方式等方面信息的过程风险交流一般具有五个特征:(1)一般的“听众”不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2)即使给一般的员工介绍风险管理,仍然有很多方面过于复杂,员工难以理解3)理解风险经理提出的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这对其他经理来说是一个挑战。
4)人们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非常主观5)很多人常常低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经理进行交流的内容和结构应当反映以上这些特征五)全面风险抑制分解式抑制会增加风险抑制成本公司应该围绕具有总体性的财务变量开展全面风险抑制活动,如收益、现金流或应税收入等总体性财务变量的风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降低:一是针对总体性变量开展抑制活动;二是针对构成总体财务变量的各个要素的风险开展针对性风险抑制活动十、 建设进度分析(一)项目进度安排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单位:月序号工作内容1234567891011121可行性研究及环评▲▲2项目立项▲▲3工程勘察建筑设计▲▲4施工图设计▲▲5项目招标及采购▲▲6土建施工▲▲▲▲▲▲7设备订购及运输▲▲▲8设备安装和调试▲▲▲▲▲9新增职工培训▲▲▲10项目竣工验收▲▲11项目试运行▲▲12正式投入运营▲(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施工中应遵照执行下列工期保证措施,按合同规定如期完成1、项目建设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2、选派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投入该项目施工3、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预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4、科学组织施工平行流水作业,交叉施工,使施工机械等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5、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严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详细编制周、月施工作业计划,以施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参与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十一、 项目投资计划(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584.8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
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9611.91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5239.55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4158.40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213.96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674.30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298.60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5239.554158.40213.969611.911.1建筑工程费5239.555239.551.2设备购置费4158.404158.401.3安装工程费213.96213.962其他费用1674.301674.302.1土地出让金1095.431095.433预备费298.60298.603.1基本预备费117.21117.213.2涨价预备费181.39181.394投资合计11584.81(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5208.99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127.62万元。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127.62127.620.001.1.1期初借款余额5208.991.1.2当期借款5208.995208.990.001.1.3当期应计利息127.62127.620.001.1.4期末借款余额5208.995208.99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127.62127.620.00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127.62127.620.00(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3248.04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14684.3618355.4520802.8424473.931.1应收账款6607.968259.959361.2811013.271.2存货5139.536424.417281.008565.881.2.1原辅材料1541.861927.322184.302569.761.2.2燃料动力77.0996.37109.22128.491.2.3在产品2364.182955.233349.263940.301.2.4产成品1156.391445.491638.221927.321.3现金1174.751468.431664.221957.911.4预付账款1762.122202.652496.342936.872流动负债12735.5315919.4218042.0121225.892.1应付账款4584.795730.996495.127641.322.2预收账款8150.7410188.4311546.8813584.573流动资金1948.822436.032760.833248.044流动资金增加1948.82487.21324.80487.215铺底流动资金4405.315506.646240.857342.18(八)项目总投资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960.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584.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44%;建设期利息127.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5%;流动资金3248.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7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14960.47100.00%1.1建设投资11584.8177.44%1.1.1工程费用9611.9164.25%1.1.1.1建筑工程费5239.5535.02%1.1.1.2设备购置费4158.4027.80%1.1.1.3安装工程费213.961.43%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74.3011.19%1.1.2.1土地出让金1095.437.32%1.1.2.2其他前期费用578.873.87%1.2.3预备费298.602.00%1.2.3.1基本预备费117.210.78%1.2.3.2涨价预备费181.391.21%1.2建设期利息127.620.85%1.3流动资金3248.0421.71%(九)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本期项目总投资14960.4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5208.99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数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14960.47100.00%1.1建设投资11584.8177.44%1.2建设期利息127.620.85%1.3流动资金3248.0421.71%2资金筹措14960.47100.00%2.1项目资本金9751.4865.18%2.1.1用于建设投资6375.8242.62%2.1.2用于建设期利息127.620.85%2.1.3用于流动资金3248.0421.71%2.2债务资金5208.9934.82%2.2.1用于建设投资5208.9934.82%2.2.2用于建设期利息2.2.3用于流动资金2.3其他资金十二、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1年(12个月),运营期9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
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43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20580.0025725.0029155.0034300.002增值税722.59954.481109.081340.972.1销项税2675.403344.253790.154459.002.2进项税1952.812389.772681.073118.033税金及附加86.71114.53133.09160.923.1城建税50.5866.8177.6493.873.2教育费附加21.6828.6333.2740.233.3地方教育附加14.4519.0922.1826.82(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340.97万元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
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27989.97万元,其中:可变成本23722.84万元,固定成本4267.13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27139.28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13444.8216806.0319046.8322408.042工资及福利费1314.801314.801314.801314.803修理费349.05349.05349.05349.054其他费用3067.393067.393067.393067.394.1其他制造费用264.26264.26264.26264.264.2其他管理费用250.44250.44250.44250.444.3其他营业费用2552.692552.692552.692552.695经营成本18176.0621537.2723778.0727139.286折旧费573.54573.54573.54573.547摊销费21.9121.9121.9121.918利息支出255.24255.24255.24255.249总成本费用19026.7522387.9624628.7627989.979.1其中:固定成本4267.134267.134267.134267.139.2可变成本14759.6218120.8320361.6323722.84(四)税金及附加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160.92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6149.11(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6149.11×25.00%=1537.28(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6149.11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537.28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6149.11-1537.28=4611.83(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20580.0025725.0029155.0034300.002税金及附加86.71114.53133.09160.923总成本费用19026.7522387.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