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 (15分) (2017镇江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式医保的运作模式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既有政府性质,又有商业性质在美国,只要年满65周岁就有权利申请联邦政府的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根据年龄、性别、种族、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个人情况计算风险分值,进而计算保费的规则不同,联邦医疗保险中最基础的住院保险、门诊保险不考虑风险分值,而是根据个人当前的收入状况计算保费在政府、参保人和医疗机构之间,活跃着数以百计的医保公司他们在三者间权衡、博弈,力图达到共赢的局面如果我是一家保险公司,我可能会和政府签订负责10000名参保人的联邦医保合同我对政府的报价每人每年3000美金,然后,我会与各种各样的医院、诊所、医生集团洽谈协商,再与他们签约,把参保人的日常医疗服务以每人每年2400美金的价格承包出去现在,美国正大力推广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医疗体系政府为每一家医保公司评分,如果一家医保公司的评分很低,那么明年你不仅会受到政府的处罚,还会失去竞争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互助计划的资格。
但如果你的得分很高,政府还会额外给你4%甚至更多的资金作为奖励评分后,政府会把各医保公司的得分和排名对外公开作为普通公民,我很容易就能从公开渠道查到每家医保公司的好坏,这对患者选择各家公司医保产品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总体来看,在医保问题上,美国政府选择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如此一来,政府省了很多力气,但医保体系仍然能够健康有效地运转选自《南方周末》2016年4月)(1) 美式医保具有什么特点?(2) 医保公司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3) 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在医保问题上,美国政府选择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2. (11分) (2018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段达,武威姑臧人也父严,周朔州刺史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高祖为丞相,以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及践阼 , 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
帝征辽东,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并聚众为群盗,攻陷城邑,郡县不能御帝令达击之,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诸贼轻之,号为段姥后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更与贼战,方致克捷还京师,以公事坐免明年,帝征辽东,以达留守涿郡俄复拜左翊卫将军高阳魏刀兒聚众十余万,自号历山飞,寇掠燕赵达率涿郡通守郭绚击败之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十二年,帝幸江都宫,诏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据洛口,纵兵侵掠城下,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内兵出御之颇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王充之败也,密复进据北芒,来至上春门,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拒之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由是贼势日盛及帝崩于江都,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侗为主,署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谋诛王充也,达阴告充,为之内应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既破李密,达等劝越王加充九锡备物,寻讽令禅让充僭尊号,以达为司徒及东都平,坐诛,妻子籍没选自《隋书列传卷十五》)(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B .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C .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D .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践阼即登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有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有“登基”意B .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其名、字有联系C . “僭”意为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者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等D . 籍没是对罪犯家产清查登记予以没收的制度,古代妻儿家眷等如同财物,在籍没之列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段达形貌高大俊美,有武力,曾因率军平定高智惠、李积等的叛乱有功,受朝廷提拔赏赐B . 帝征伐辽东,百姓苦于役事而聚众为盗,攻陷城邑,段达受命征讨,始故意数为敌军所败,让对方轻敌,后一举将其打败C . 帝幸江都宫,李密纵兵侵掠至东都城下,情势危急,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皇宫卫军出城应敌D . 段达生于官宦之家,一生颇多武功,后来先后效力于越王侗和王充,最后未得善终,家人也因之受到牵连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②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③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 (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泉壑带茅茨①,云霞生薜帷②。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薜荔墙帷1) 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了谷口书斋的清幽雅致,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来实现的B . 首句中的“带”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描绘了山泉萦绕着小屋、云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的景象,起笔不凡,境界雄浑C . 颔联先突出了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色彩感D . 颈联中“闲”和“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写鸟、花表现了书斋的清新宜居E . 诗歌将山、水、竹、鹭、花人格化,写得极富感情全诗均为写景,句法工整,静中有动,幽而不寂,体现出新奇清淡的诗风2)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6分) (2015高二上巴彦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苏轼《定风波》)②想当年,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④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⑤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⑥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5. (12分) (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名医袁炳发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这是苇子沟的人公认的梅家是鼎鼎有名的中医世家关于梅家的来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梅子涵的祖父梅春鹤早年是宫里医术高深的御医,后来因为无意被牵扯进宫里的一个事件,不仅丢了差使,还险些丢了性命,就一狠心跑到了东北的苇子沟许多年下来,梅家在当地已是屈指可数的殷实人家了梅子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白天从塾师攻读经书,晚上随祖父、父亲学医他对医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弱冠时就已通读了《本草纲目》《千金方》《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这便为日后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祖父的教导下,梅子涵的医术日臻成熟,各科兼能,得到远近推重祖父过世后,梅子涵独挑大旗,继续光大着梅家祖传的医德医道凡是来他医室治病者,不待启口言明病情,他已在视行、听声、切脉、望色中,即能揭示是何病症,言之确凿,就似见到病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一般对于疑难杂症,有的就在患者平日不良嗜好中找到得救之法;有的并不示方,只告患者谨慎起居饮食,化病于不药之中。
大凡别人医不好的病,到最后就只能求到梅子涵的门下如果梅子涵再治不好,这个人恐怕就时日不多了今天来的病人是这样的,家里已经为他备好了入殓的棺木和寿衣,来这里是因为仰慕梅子涵的大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来此一试梅子涵一边细听家人讲述病人的病史,一边走上前为病人细细切脉,回头开出一个方子,而这方子外人是难得一见的,只留作自家的医案随后,梅子涵又亲自到后院自家药房配药,梅家的这一规矩始自于梅春鹤待药配好后,梅子涵又亲自将药煎好,要病人立时服下他嘱咐病人的家人:“如果此人能在子夜时分醒来,说明还有存活希望,不然就真的无药可救啦!”说来也奇,这位病人在服下药不多时,便有了动静,不到子夜时分,只见他已能微张双眼此后数日,几副药服毕,病人的状况竟一天好似一天,最后竟能自己起身了病人的家人为此感激不尽,特地将一面写有:“妙手神医起死回生”八个烫金大字的匾额送到了梅子涵的府上梅子涵治病救人的奇事轶闻,在苇子沟几乎是妇孺皆知,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医,称他的医术为仙术经他手医好的病人到底有多少,就连梅子涵自己也记不清了多年行医下来,有一件事一直深深困扰着梅子涵这就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传承他医术的合适人选,梅子涵膝下有一儿一女,但这一儿一女对祖传的医术竟都毫无兴趣,谁也不肯去接续梅子涵的衣钵。
岁月如驷之过隙,转眼梅子涵已年届花甲,眼看着祖传的医术就要在他这一代失传,梅子涵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好登出启示,招徒传艺最终从应招者中挑选了两个人跟自己学医这时的梅子涵恨不能在一日里,就把自己的所知所学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但他又深知欲速则不达这个理,这最是急不得的事,只能慢慢来不料,天有不测,三年之后,梅子涵突然患病,他自己给自己配了一副药,服下却未见好转不久,病情竟日益加重两徒弟见状痛心不已,于是各自小心翼翼为师父切脉、诊病,并各自开出了一个方子,可踌躇半晌,竟都不敢轻易给师父下药,都怕自己药方不当,而延误了师父的病几日后,梅子涵病势加重,两徒弟只得跟梅子涵的家人商量,把师父送进省城的一家中医院一名年轻的中医在诊过梅子涵的病后,马上开出了方子,谁料,不等药煎好,梅子涵就断气了师父突然撒手人寰,两徒弟心存疑惑,便追问那位年轻的医生,问自己的师父究竟患的是什么病,竟会这么快就走了!那位医生告诉他们,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难病,只是一般普通的肺热,但因医治不及时,虚火上升转而成了急症,如果当初医治及时是不致搭上性命的两徒弟听后立时都红了脸,愧疚地低下头后来,当省城的那位年轻的医生得知被自己诊治的人,就是苇子沟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时,禁不住大惊,继而摇头叹息:“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1) 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交待“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开门见山,既点明标题,也引出下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 . 小说的语言平实朴素,在疾徐有度的叙述中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令人唏嘘的故事C . 小说介绍梅子涵的家世,意在说明梅子涵的医术来自家传,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D . 在梅子涵救活垂危病人的情节中,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梅子涵的艺术高超,不负“名医”盛名2) 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创设“省城年轻医生”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3) 小说以“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一句结尾,请结合文本说明造成这可悲结局的原因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6.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屠呦呦是如何被国际科学界发现的从1960年末开始,屠呦呦以“中医中药专业组”组长的身份加入到当时的国家抗疟“523任务”行列,1972年,她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提取出了青蒿素到了1975年,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在屠呦呦的参与下被确定然而,由于“523任务”的保密性质,在整个过程中,屠呦呦没有任何研究论文发表出来,外界对她所做的工作不得而知直到1979年,国家科委将“国家发明奖”颁给青蒿素研究成果,其中屠呦呦为第一发明单位的第一发明人。
同年,中国的外宣刊物《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篇短文,介绍了青蒿素的研究《中国建设》是一份由宋庆龄创办的英文杂志在1979年8月号,该杂志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抗疟药物”的文章,这让西方的科研人员第一次了解到来自中国的青蒿素研究成果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一名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受到东晋医学典籍的启发,想到用新方法提取青蒿素的故事文章并没有写出这名研究员叫什么名字,但用了“她”来指称这名研究者这篇文章后来在各种英文出版物中被广泛引用1985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青蒿素的综述文章,该文详细描述了中国科研人员取得的进展然而,在写到关键人物时,文章也并没有具名指出研究者是谁,只是含糊地说“一名研究者”,这种说法也是源自《中国建设》的那篇文章;尽管在同一篇综述中,作者引用了两篇屠呦呦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那两篇论文分别发表于1981年和1982年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青蒿素已经在国内外治病救人,而其发现者究竟是谁,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200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传染病专家路易斯米勒(Louis Miller)与同事苏新专一起到上海参加一个关于疟疾的学术会议其间,米勒向与会的所有科学家打听,是谁发现了青蒿素,然而没有一个人回答得上来。
英国牛津大学和泰国玛希隆大学的尼古拉斯怀特(Nicholas White),是抗疟药物的专家,曾经在临床上做出许多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当米勒问他青蒿素是谁发现的时候,连怀特也答不上来这让米勒感觉非常不好,他想到了奎宁的历史奎宁是在青蒿素出现之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抗疟药物奎宁的应用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秘鲁印第安人之中,后来被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使用,然而印第安人从未被认定为奎宁的发现者今天,专家们说印第安人不可能做出这样一项发现米勒说,“我发誓在青蒿素的问题上,我不能让历史重演于是,从2007年开始,米勒与同事开始调查青蒿素的发现者是谁著名生物学家饶毅兼有科学史家的慧眼,在一篇题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的文章中,饶毅和他的同事写道:“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广为人知而屠呦呦的贡献,却一直有争议其原因还待更多史家细究一个重要的文化问题是,面对重要的发现,出现矛盾时,中国的有关部门不是确切地搞清楚各人的功劳而是回避矛盾、袖手旁观,导致缺乏认可,而国外的科学家和医药界不可能搞清楚中国内部刊物和会议的记录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没有获得中国充分的认可,也缺乏国际肯定”,2011年,屠呦呦终于获得了医学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奖项——拉斯克奖。
这个奖项也一直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苏新专认为,拉斯克奖的评奖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苏新专还表示:“美国人颁奖主要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因为想法来自屠呦呦,所以奖就是颁给屠呦呦而不是给她小组亲自做实验的人与这种思维相似,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斯文利丁(Sven Lidin)曾对南方周末记者这样解释他们的评判标准:“即便当我们去看有大量人员参与的领域,通常情况下你都能追溯到一个起始点,那时只有有限的几个人……是他们点燃了火种不过,与米勒和苏新专的观点不大相同的是,黎润红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并不能归功于屠呦呦一人米勒等的观点是以现代科研的评价模式来衡量当时的科研活动,其结论值得讨论他们这样写道若一定要确认在青蒿素发现中个人贡献的话,如同田径比赛中多人接力赛,屠呦呦是其中一棒的冲刺人因此,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发现这一成果应属于这个团队黎润红等人在研究结论中这样说饶毅等人在解释青蒿素的发现争议不断的时候,总结了几点原因包括论文写作不及时,发表不规范;“文革”的阴影很明显,科技信息不能经常交流,论文多用集体署名,埋下了往后争议的伏笔;此外,屠呦呦个人性格的特点也是一个因素。
节选自2015年10月6日《南方周末》)(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由于保密性质,对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领导的国家抗疟研究小组提取青蒿素并确定其化学结构的工作,外界长期不得而知B . 西方研究人员通过《中国建设》中的一篇文章了解到青蒿素研究成果,却对研究者一无所知,而在此之前,屠呦呦在国内也未被知晓C . 长期以来,青蒿素的研究者是谁一直是一个谜团,而真正开始重视这件事的却是外国人,他们从2007年才开始这方面的调查工作D . 著名生物学家饶毅独具慧眼,其认为对屠呦呦的贡献存在争议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有关部门的回避矛盾、袖手旁观,最终导致缺乏认可E . 苏新专与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斯文利丁对于屠呦呦的认识是一致的,他不管有多少人参与抗疟研究,而更看重屠呦呦的主体地位2) 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的发现者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分析3) 请结合文章简述中外学者对于屠呦呦的认识差异4) 从屠呦呦的名誉之争中,你觉得我们国家应得到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色如簧 ,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 .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D .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 , 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8. (2分) (2017高二下廊坊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不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B . 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C . 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问鼎中国电影最高票房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但关于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观众褒贬不一D . 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向外的正义追求,也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9.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 . ②③⑤B . ①③⑥C . ②④⑤D . ①④⑥10. (3分) (2016柳州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________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________ , 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________ , 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11. (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高二上辽源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2、1-3、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2-1、2-2、2-3、2-4、3-1、3-2、4、答案:略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5-1、5-2、5-3、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6-1、6-2、6-3、6-4、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4分)7-1、8-1、9-1、10-1、11-1、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