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一句一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⑴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⑵篁竹:竹林⑶如鸣佩环:仿佛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玉珮,玉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⑷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仿佛人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快乐篁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仿佛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⑸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⑹尤:格外⑺清冽:清澈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种小潭,潭水格外凉爽 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⑻全石觉得底:即“以全石为底”,(谭)以整块石头为底为,当作,作为 卷:弯曲⑼以:相称于“而”,表承办,不译⑽坻:水中高地⑾屿:小岛⑿堪:不平的岩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接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多种不同的形状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⒀拂:飘荡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大概许:用在数词后表达约数,相称于同样用法的“来”空:在空中皆:全,都潭里的鱼大概有一百来条,都仿佛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澈:透过佁(yǐ)然,呆呆的样子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不动;下,形容词作状语,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俶(chù)尔,忽然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乐:逗乐忽然间又向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懂得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寂寥:沉寂寥落悄怆,沉寂的使人忧伤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沉寂冷落没有旁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深感幽静深远,愁怨悲哀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由于清,凄清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由于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隶:随从同我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尚有姐夫崔简的两个年少的儿子:一种名叫恕己,一种名叫奉壹1. 南京市(09江苏省) ③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潭中的鱼大概有一百来条,都仿佛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2. 衢州市(09浙江省)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2)伐竹取道 伐:砍伐(3)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参差不齐 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由于)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概有一百来条,都仿佛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仿佛和游人一同快乐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④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现了作者如何的心情?(2分)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孤单忧伤(痛苦)的心情3.吉林中考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国内 唐 代和 宋 代文学家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2)怀民亦未寝“躺着休息”或“睡觉”11.《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体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分) 环绕“水清”回答即可12.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2分) 环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13. 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体现了柳宗元和苏轼如何复杂的心情?(3分) 柳宗元的心情环绕“乐与忧”回答即可;苏轼的心情环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回答 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体现1分)4. 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摸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潭中直可百许头大概 ⑵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意思对即可2分) 19.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如何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 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1分)(共3分) 20.两个语段分别是如何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语段(一):语段(一):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烘托 语段(二): 语段(二):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方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 “玉”“纨”和水进行比较)(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17—20题12分)【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通过)(2)北堕小谭(落入) (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评分原则:每词1分,计4分。
共4分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组是( C )2分)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半夜分,不见曦月评分原则:选项对的得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概十来步2分)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沟2分)评分原则:每句句意翻译精确通顺,得2分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评分原则: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答对,各得1分意思对即可11.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毕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似?(2分)D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B. 全石觉得底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自觉得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7.下面哪一种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C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8. 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体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①表白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白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 写小石潭“全石觉得底”,阐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阐明了水的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