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练习卷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6KB
约5页
文档ID:160649677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练习卷_第1页
1/5

第二单元练习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2.(2013·北京卷·27题)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3.图5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3·山东卷·24题)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6.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悴个人的实践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8.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9.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1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 “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14.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

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1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18.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20.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C.真理的条件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21.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 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 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22.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

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在2011年到来前的午夜,《印象普陀》在舟山首演《印象普陀》首先打动观众的不是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而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主题体现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4.2012年《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因为外形设计“张牙舞爪”引起了网友争议有人说“威武庄严,一身正气”,有人则认为“凶神恶煞,霸气外露”专家说,这条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九龙壁这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艺术作品会给人无限遐想B.读者对邮票的理解与自身的生活阅历及感悟息息相关C.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而错误意识则来源于主观世界D.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由于现实中龙的存在赋予了设计者灵感25.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7.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28. 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9.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31.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32.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3.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4.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的 ②社会科学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 ③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解析] 本题要求从哲学角度提出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措施知识范围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设问类型:措施类根据设问中的要求,提取以下信息: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时代内涵,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志愿者精神要围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中心组织答案首先阐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38.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12分)(2)N3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答案]① 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识记和理解运用审题时注意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其实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注意理论和材料的结合。

39.2011年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太空理想的第二步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11年的“天神合一”,在这13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步步向前而在这一步步的脚步当中,中国的航天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与美、俄等国家40年前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寻梦、追梦、圆梦”的航天探索历程所体现的“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12分)[答案] ①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结果②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步步向前,中国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太空理想的第二步战略,就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集中体现③要正确把握认识运动的规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的空间站技术与美、俄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解析]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包括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认识观、真理观,“寻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追梦”体现了认识的发展圆梦”体现的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