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A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2、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C.先快后漫 D.匀速减漫4、(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5、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比奈B.推孟C.韦克斯勒D.高尔顿6、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7、在一次心理学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 比特B 组块C 字节D 词组8、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10、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 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 B.葵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学制11、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2、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13、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管理模式14、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 )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15、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16、张宏一次在乘坐高铁时偷偷躲在卫生间里吸烟,被乘务员发现后对其处以2 000元罚款,此后张宏不在高铁上吸烟了,上述情形属于哪种强化原理?(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17、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B.可变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18、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1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20、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桑戴克B.斯金纳C.华生D.巴甫洛夫2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2、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2、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简述德育过程中疏导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4、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高一女生马英前几天向班主任廖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她感觉自己喜欢上了班里的男生周勇,上课时,总是走神,不由自主的看周勇在干什么,下课后,她的目光总是跟随周勇的身影;如果看不到周勇,她就心神不定,书也看不进去她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忧虑,担心被父母,老师发现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因此下降她十分因扰,问廖老师自己该怎么办?问题:(1)请根据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分析案例中马英的问题2)如果你是马英的班主任会提出什么建议?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D2、C3、C4、答案:C5、C6、A7、答案:B8、A9、答案:C10、答案:C壬子癸丑学制11、C12、【答案】A。
解析:个人本位教育论强调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强调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故本题选A13、A14、A15、D16、D17、【答案】C18、【答案】A解析:题干中表述的观点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19、A20、D21、D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正确答案:(正确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是行为的原因,不是行为的结果;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2、【参考答案】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3、【参考答案】错误工作记忆也称之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要比瞬时记忆长-些,但-般不会超过-分钟而且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信息只有进入到长时记忆时才能持久的保持,保存时间可以到达几天、几年甚至终身难忘。
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4、(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教育,从逻辑上既是特殊的实践,又是特殊的环境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1)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5)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3、【答案】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4、(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1)参考答案: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与异性交往的需要与实际交往状况存在差异;异性交往主要倾向于友谊的交往疢往动机的多样性以及趋于强烈化2)参考答案:培养健康交往意识,做到落落大方引导学生广泛交往把握好深法稳重大方,对异性有礼有节引导学生注意交往的分寸,避免产生早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