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的诸因素分析林雯娟*林雯娟,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提要 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厦门市居民的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研究表明,女性受访者旅游支出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者出游的比例也较高,年轻人外出旅游的比例也高于老年人,家庭收入无论是对旅游支出和外出旅游意愿都有很大影响.关键词 城市居民 旅游意向 旅游消费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诞生于二战之后的旅游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从1950年到2000年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世界旅游公报显示,200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已达到6.98亿人次,全球旅游收入4760亿美元(崔凤军,2001)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的国内旅游也具有相当的规模,收入远远超出国际旅游,可以肯定的说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起步的1986年到1990年入境旅游持续发展,国内旅游刚刚蹒跚起步.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旅游迅猛发展,成为旅游业的主体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旅游产业基础扎实,逐步向境外和国外旅游发展,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巨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国(参看何光炜等,1999).立足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根本,而城镇居民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群体。
在旅游开发发展的新阶段,市场导向型的旅游开发将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因此对客源市场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一带,作为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中国的经济实力排名居于前列,既是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同时也是旅游客源输出地,对厦门的分析可以推测出其他相似经济类型的城市的旅游倾向本次调查数据取自2004年12月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和海峡导报进行的一项有关厦门市居民及外来人口生活的调查研究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本次调查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法在厦门岛内抽取样本进行入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9份.在这669个有效被访者中,女性占524%, 男性占47.6%, 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分别为:小学以下占13.5%,初中占19%, 高中15.3%, 大专21.9%, 本科以上10从受访者的年龄看,30岁以下者占357%, 31-40岁占29.2%, 41—50岁占18.7%, 51-60岁占8.6%, 61岁以上占7.8%.本文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一、影响城市居民旅游意向的诸因素1. 厦门市居民的旅游支出总体情况厦门市居民的旅游支出总体情况如何呢?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过去一年中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的年平均旅游支出是3187.14元(标准差3890.89元)。
相对于厦门居民的收入来说,这个旅游支出的平均数并不算高根据我们这次的调查,受访者的年家庭平均收入是39845.32元(标准差为4930939元), 受访者人均月收入为260797元(标准差为449897元),厦门市居民的年旅游支出还不到其年家庭平均收入的十分之一.在调查中,我们问到受访者平常开支哪个项目的支出最大时,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食品(占58.24%)、住房(占17.34%)和衣服(占926%),而认为旅游支出最大的受访者只有25%, 列在第6位(参看表1)因此,在厦门居民的生活中旅游并不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他学者在国内其他城市的调查也表明,居民外出旅游在旅费方面的花费用最高,占331%,在娱乐方面的支出最少,占2.3%,而在购物方面的支出也明显偏低(丁健、李林芳,2003)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高达60%以上,而基本旅游消费支出则控制在30%-40%之间.在我国,旅游者用于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要占总消费的71.2%,非基本旅游费用支出仅占消费总额的17.2%这说明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层次低,与旅游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去甚远,消费结构还不是十分合理。
表1 受访者认为支出最多的项目项目人数百分比衣服559.25食品3465824住房1031734旅游15252聚餐264.37礼包11185交通费111.85通讯费274.54合计594100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到在2005年是否有外出旅游观光的打算这一问题时, 3741%受访者认为有外出旅游的打算,而62.59%的受访者没有这样的打算而对于那些准备外出旅游的人来说,多达半数以上的人想在国内旅游,而想到欧美和东南亚旅游的人也分别达到13.17%和1279%(参看表2)这种状况与其他研究发现的情形十分一致(舒晶,2000)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国内居民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及大中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了我国内旅游客源地的主体,国内旅游量大面广,特别是五一、十一及春节三个长假对国内旅游的拉动更是作用巨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国内旅游的重要性及巨大发展潜力表2 “如果你打算外出旅游,准备去哪里旅游?”人数百分比省内2710.46国内145562东南亚331279欧美3413.17其他197.36合计2581002 影响城市居民旅游意向的诸因素分析旅游消费行为都是消费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在心理驱使的共同作用。
旅游行为在中国自古有之,从汉武帝浩浩荡荡一行车马前往泰山封禅到徐霞客独步中华,游遍神州大地,旅游活动一直都是人们所喜爱和向往的而客观因素对旅游预算约束有两方面:一是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二是自由支配的时间旅游的口号与宣传声势浩大,旅游的概念虽已深入到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但真正具备旅游能力和打算出游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太大是什么在影响着旅游消费的形成呢?下面我们将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等方面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1)性别ﻩ我们先来看一看性别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女性受访者的旅游支出为3939.39元, 明显高于男性受访者的2516不仅如此,当问到2005年是否有外出观光的打算这一问题时,女性受访者肯定回答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男性受访者(参看表4).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的发现也是一致的,例如杨盛菁在兰州市做的调查发现,以前曾经外出旅游的人数中女性更多,有68.91%的男性被访者曾经出游过,7609%的女性被访者曾经出游过,女性出游的比例比男性高618%(杨盛菁,2002)表3 性别与年旅游支出(单位:元)性别平均数人数标准差男2516.216372973.075女3939.394334647.088合计3187.143703890。
891表4 性别与2005年是否有外出旅游观光的打算(%)性别有没有合计男34.92(95)65.07(177)100(272)女3959(118)60.40(180)100(298)合计37.36(213)6263(357)100(570)说明:括号内为个案数 (2)年龄我们再来看一看年龄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的影响从旅游支出情况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支出的数额也不断增加,30岁以下年龄的平均旅游支出只有286964元,31-40岁年龄组是2860.42元,而41-50岁年龄组达381111元, 51-60岁年龄组更高达9000元.不过,到了60岁以上年龄组,旅游支出则降为1575元,年龄与旅游支出的关系呈倒V型而从2005年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这个方面看,外出旅游的比例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30岁以下年龄组的比例最高,达49.01%, 接近半数,其次是31-40岁年龄组,达4047%,41-50岁年龄组为24.75%,51-60岁年龄组为9.3%,是最低的,但到了60岁以上年龄组则又提升到30.95%,年龄对旅游意愿的影响呈倒U型从图1和图2的两条曲线可以清楚地表明,居民外出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和时间这两个因素的制约。
旅游既要花钱,还需要时间和精力,即既要有钱还要有闲.对于年青人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充裕,但经济收入偏低,由于囊中羞涩,因此他们外出旅游也不能够大手大脚地花钱随着年龄的增长、工龄的增加,职位不断提升,收入也逐渐增加但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人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和事业上,因此外出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少不过,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少,但对于那些真有时间外出旅游的较大年龄组的受访者来说,他们的旅游支出也就大幅上升因此,在41-51岁这个年龄段,旅游支出有较大增加,而51-60岁年龄组外出旅游比例虽然是最低的,但花费更高达9000元不过,到了60岁以后,当大部分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来,他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外出,经济应该也不成问题,这时制约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就是个人的身体状况,因此虽然这一年龄段的受访者外出旅游的比例有大幅提高,但旅游支出却大幅降低图1 年龄与年均旅游支出(单位:元)图2 年龄与2005年有外出旅游打算的比例(3)受教育程度那么,受教育程度是否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呢?从表5以看出,小学以下的明显支出最少,仅有100元,而高中最多,达到了4046接下来是本科,大专。
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一些调查的结果也十分一致例如,杨盛菁在兰州市的调查也表明,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在500元以下的费用组中,中专及以下文化层次的人占5755%,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1226%; 1000元以上的费用组中, 中专及以下文层次的人占18.27%,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50%, 旅游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杨盛菁,2002)表5 文化程度与旅游支出(单位:元)文化程度平均数人数标准差小学以下1001初中2528.57171836404高中4046154265022986大专2825203751193本科以上2971.429142506124合计3251.471683929.88我们再来看看表6,文化程度对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的影响,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影响呈上升趋势,文化程度越高有出游打算的人越多, 同时他们的视野也较开阔,交际面广可以从更广泛的途径获取信息.对旅游的各个方面也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出游的意愿便加强了而另一方面,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例,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客观的经济条件也允许他们出游 表6 文化程度与2005年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有没有合计小学以下13.0434886。
95652100初中2476100高中38.7254961.27451100大专48.507465149254100本科以上555555644.44444100合计37.192986280702100文化程度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还是有所影响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以省内为旅游目的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依次减少,小学以下的受访者多达23.07%在省内旅游, 而初中降为12.5%, 高中为103%, 大专为9.4%, 到本科以上则降至5.7%与此相反,国内旅游比例则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升,从小学的38.46%增加到初中的50%, 高中达5463%, 大专为56.75%, 而本科以上则高达71文化程度对国内旅游和省内旅游比例的影响在图3中看得更为明显相比之下东南亚旅游和欧美旅游在总的旅游人数中占的比例不高,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也不是很明显表7 文化程度与外出旅游目的地(%)省内国内东南亚欧美其他合计小学以下23.07384615.3815387.69100初中12.55015.629.3712.5100高中10354.6313.411.3410.3100大专945567513.5116.214。
05100本科以上5.7171.425.7117.140100合计10.3556.1712.7413.547.17100图3 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以省内和国内为旅游目的的不同比例(4)家庭收入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家庭收入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的影响表8家庭收入与旅游支出的关系非常显著,虽然家庭年收入10000元以下组受访者的旅游支出均高于10001—20000元组和20001—30000元组的旅游支出,但从30001-40000元以上组开始,家庭收入越高,旅游支出越多表9家庭收入所处的阶层更是清楚明了的显示了这个倾向.李银兰、范红利用1993年到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关系说明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GDP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李银兰、范红,2002)而我们的调查显示也与其研究发现相符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旅游本身的依赖性,只有整体经济发展了,整个家庭的收入增加了,旅游支出才会提高.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也对个人收入与旅游支出的情况作了调查调查表明个人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旅游支出的增加这说明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和观念,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还比较强,不会只顾着自己一个人的享乐,而是会先把整个家庭各方面的生活条件搞上去,才会去考虑旅游。
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非基本需求消费,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支出因此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基础之上表8 家庭收入与旅游支出(单位:元)家庭收入分组平均数人数标准差10000元以下266054173.48810001—20000元925101153.07620001-30000元155041173.31430001—40000元3159.091113591.85340001-50000元2883.33363665.19750001—70000元2862.58331185670001—100000元6030103719.035100001以上695067478971合计3428.333604096.002表9 家庭收入所在阶层与年旅游支出(单位:元)受访者家庭收入分层平均数人数标准差中上层7357.14376687.764中层3721667303625.097中下层2446875163191419下层712.58628.9163不清楚1483.33361850856合计3237313673945522 表10说明了家庭收入越高,有旅游打算的比例越大.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判断,当国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0—4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在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800—1000美元时,则想去邻国旅游,而超过3000美元时,便有了想去远方国家旅游的要求(王琪廷,1997).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情形可能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判断没有完全一致,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收入越高,旅游支出越多,有旅游打算的比例越高。
这三个表都说明了经济与旅游的密切关,也说明了旅游在中国还属于较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品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总体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经济发展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促进旅游消费:第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二,促进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改变居的消费结构;第四增加居民的闲暇时间(李一玮、夏林根,2004)表10 家庭收入与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有没有合计10000元以下22.4719177.5280910010001—20000元31.182868817210020001-30000元309859269.0140810030001—40000元45.9459554.0540510040001-50000元42.8571457.1428610050001—70000元52.1739147.8260910070001—100000元54.545454545455100100001以上65.2173934.78261100合计36.6336663.36634100三、诸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以上我们分别分析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等因素对受访者旅游意愿和旅游支出的影响。
但是,这些分析是一种单因素分析,即我们在分析时只是从各个因素本身对旅游意愿和旅游支出的影响进行分析,而没有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旅游意愿和旅游支出的影响为了弥补这种单因素分析的不足,我们打算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通过建立两个回归模型,分别探讨这些因素对外出旅游意愿以及旅游支出的影响在模型I中(表11),因变量是2005年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为虚拟变量,即有外出旅游打算为“1",没有外出旅游打算为“0”自变量为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其中性别为为虚拟变量:性别男为“1”,女为“0”;文化程度虽然不是定距变量,但从前面的单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它对因变量的影响都不是曲线形式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当做数值型变量来处理在模型II中,因变量是全年个人旅游支出数额,自变量与模型I相同.表11 影响受访者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和旅游支出的回归分析(括号内为标准回归系数) 自变量模型I:是否外出旅游模型II:个人旅游支出性别(男=1)a-0.0717(-0075)-2010.86(-0248)**年龄-0.00484(—0135)**62.09515(0.183)文化程度b0085594(0.211)****320.1829(0.078)全家年收入1.92E-06(0.205)****0.022998(0.468)****常数0.242597**-532.615N38457F15。
7925.115Adjusted R Square13.4%22.7%说明:a 参考类别为“女”;b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大专=4,本科以上=5显著性水平:*P≤01, **P≤005, ***P≤001, ****P≤0.001 ﻩ从以上两个回归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可归纳以下几点:第一,女性旅游消费支出高于男性,但不同性别外出旅游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性别对于受访者的旅游支出意愿仍有显著影响,男性年旅游比女性低2010.86元.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旅游的意愿减弱,但年龄对旅游支出的影响不显著.从表中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年龄每增加一岁,受访者的外出旅游可能性就减少0.48%但是,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支出没有显著差异.第三,家庭收入对个人外出旅游的意愿和旅游支出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外出旅游意愿,更对外出旅游者的支出产生重大影响第四,文化程度对旅游意愿有影响,但对旅游支出的影响不显著在回归模型I中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档次,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增加8.5%.不过,从统计上看,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之后,受访者的旅游支出并未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结 语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厦门市居民的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研究表明,女性受访者旅游支出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者出游的比例也较高,年轻人外出旅游的比例也高于老年人,家庭收入无论是对旅游支出和外出旅游意愿都有很大影响. 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新的消费热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198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2000年达到78亿人次;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出境人数只有300万人次,到2003年年底已经达到2022万人次,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比1995年增长了167%2004年1~8月,我国旅游业呈现出全面增长的态势(黄京华,2004)从我们的调查的情况看,虽然总体上目前厦门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仍然不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越进步,旅游需求将越来越强烈随着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旅游会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普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崔凤军,2001,《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丁键、李林芳,2003,“广州市居民的旅游偏好和出游时间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期.何光炜等,1999,《中国旅游业50年》, 中国旅游出版社。
黄京华,2004,“中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中国网,李一玮、夏林根,2004,“国内城镇居旅游消费结构分析”,《旅游科学》第2期李银兰、范红,2002,“国内旅游消费模型初探”,《重庆商学院学报》第3期舒晶,2000,“我国居民旅游的现状及趋势”,《计划与市场》第11期王琪廷,1997,“北京居民旅游透视”,《北京统计》第7期杨盛菁,2002,“对兰州市民族旅游情况的调查",《甘肃科技》第12期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