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daj****de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84KB
约12页
文档ID:157375197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范文_第1页
1/12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峡山中学.9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为中国高中教育开辟了新 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课程体系是“普职融通”得以实施和确 保成效的承载和关键,建设一个具有承上启下,融通普职,重视 导向,突出定向,注重体验,坚持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助于真正 实现“普职融通”,也有助于转变普职教育传统观念、提升高中 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和生源稳定度,完善中等教 育结构的功能一、“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计基本理念“普职融通”模式的提出有其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加德纳 的多元智力理论就指出,智力并不单纯的表现出语言智力,数理 逻辑智力,而是由7种不同的智力按照不同的组成方式存在于每 一个人的头脑当中这就需要教育必须促进每一个人各种智力的 全面发展,也督促现代教育观念的改进和学生观的扭转《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中指出要“树立人 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 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 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 纵向链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 习和发展需要”。

经过将普通高中教育与技术和职业教育进行融 合和再造,让学生在均等的具备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具备基本的 生活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为今后实现个人的充分、自 由、最佳化的发展提供保证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和职业技术知识层次的递进与 划分,职业技术课程教育在高中的安排能够大致分为四大模块: 生涯规划,职业探索,技能导向和毕业衔接普通文化课程不但 向学生传授普通高中学段规定的各门学科知识,同时针对学生选 择的专业另外开辟具有专业倾向的文化课程即电子,财会等对 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能够单独开辟或课堂重点介绍相关的专业数 学知识;机械制造,建筑工业等专业的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进行 基于基础层面更深一层次的学习课程的安排既要照顾到学生初 中毕业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还要根据学生在高中三年毕 业时所选择的道路进行协调安排,做到承前启后,与职业和学术 平行关联能够看到,“普职融通”的推进在观念上还有很大的 阻碍包括行政机构,社会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对普通高 中的盲目崇拜由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以及职业学校长 期形成的“落榜生的选择”之形象,让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进一步 深造的道路时自然而然的将普通高中当成了不二选择。

加之当前 部分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漠视和极端看待,将“职业教育”直接 等同于“就业教育”,忽视了其作为教育体系的应该起到的促进 人全面发展之作用这一切都对“普职融通”的贯彻实施造成了 现实中的不便可是,这也同时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 促进两种教育在新环境下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舆论环境普职融通”课程设计要让学生,家长,官员认识到职业教育与 普通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均必不可少,职业教育非“落榜生”的 专属,普通教育非“学术道路”不可课程的设计要做到知识的 融通,更要促进观念的转变,即以科学的课程设计扭转对职业技 术教育的传统观念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不是机械性质的拼凑,而是 应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 面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经过职业技术和普通教育的共同塑 造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实 现“一专多能”、“多元发展”同时,高中教育的价值认定, 不但要看有多少学生考入大学或名牌大学,还要看学校为当地经 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多大推动作用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在课 程上的融合,需要校方在教材的选购,校本教材的编写,实践资 源的开发,教师的培训等方面做足准备。

每个环节都涉及到学生 对课程的兴趣,课程对学情和当地实情的合适度等唯有多管齐 下,方能以职促普,以普推职,以普职的科学结合推动学生的多 元发展二、“普职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结合“普职融通”在部 分高中(如江苏省高淳湖滨高级中学)实施的现状,其课程体系 将由“职业技术课程”和“基础文化课程”两大主干构成其 中,职业技术课程分“生涯规划指导”、“职业探索”、“技能 导向课程”和“毕业衔接课程”四大模块,基础文化课程分“普 通高中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倾向的文化课程”两大模块每 个模块在不同的时期分阶段实行,所包含的内容也依据内容的渐 进性、连贯性和系统性进行安排见表1)表1 “普职融通”二年深程体系基本模式年埋开疆锂程职业技术译我不础玄:化溟一墩课鞅二巍蔑程开课融式暮一(上)生潟魏胃指导职业生的茏文啃通吝中姓珊吏It谭役自蠢情况鄙点一••炊怦制话悌起割试国#应装耕座交流会款业璀势耕座交流会击一{下)耿业镣束遇用楂术制试、方宣双 作用昨圻■.过 程记晕、姑育渔高中暮SU丈It谭森产业咀配讲凰,••授崖交肃芸发展招异讲辰■.,搜崖交肃芸吝二技兢样同课程通用楂术0£俸)楼课制试一方案袖 作报评析■.过稚记录、苛岩通吝中狡咄攵化课理十专业加向的卫化溟程!迭专业卸识利或,客盥吱定技茹宪调实践AJftff 定、 寿雷距羌社会实鹿实成卖践评定、 竿域兢定吝三毕业商就业指导(«*)音渔高中暮珊交北谭暮专业甘播津君洲诙岩遹匿中茬 珊建Itil稼(一)高一:重视职业性向引导高一是学生由初中转入高中的第一年学习时期,面临着角色 转换,新环境适应甚至是三年后去向的考量。

鉴于“普职融通” 模式的特点,在学生初入课堂之时,就应该让学生在认识层面对 自身情况,相关政策,国情世情有所了解,以便于利用普职融通 这个平台实现自我认知和角色适应,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的含义和制定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同时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国情世情,就业 形势等有个清晰直观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初步勾勒出自 己对于未来发展的蓝图高一上学期将从四部分开展“职业生涯 规划”模块的应用,包括:“职业生涯”、“自我情况”、“国 家政策”和“就业形势”职业生涯”即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 涯规划的相关指导和知识面的拓展;“自我情况”是经过一系列 科学测评量表分析出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就业趋向,职业特长 等,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科学直观的了解;“国家政策”则 能够邀请时政专家对当前国家在就业指导,产业扶植,创业支持 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提供的优惠政策等进行详细介绍;“就业 形势”则重点向学生提供近几年来中国高中、大学等层次毕业生 的就业形势和科学预估在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认知工具,帮助学生对自己及周围的 情况有所了解后,“职业探索”将成为学生选择成才方向和职业 道路的关键一步。

职业探索”要完成对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的引导,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正确职业观的形成《江苏省普通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规定这一模块由“通用技 术”、“产业概况”和“产业指导”三部分来完成高中通用技 术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 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当前, 全国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新课程中均设置 技术课程(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 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并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安排这些 课程的设置强调学生经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 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1]本学期的通用技术属必修,能够每周安排4个学时,必 修1和必修2各安排9周;产业概况是针对当前的职业门类、 产业分布,构成等对学生进行系统介绍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了实行就业准入的 87个职业目录校方能够针对职业目录开设有关课程,或者针对 学校所在地的特点开设需求量较大的课程如农村地区的高中能 够有针对性的开展现代农业技术课程的教学。

发展指导”则是 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职业探索后,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进行科学指导校方能够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政府部门专业人 员,高校教授,优秀毕业生等为学生作专题报告, 或开设1-2课时的课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为高二年级的定向培 养做好充分准备在基础文化课程方面,执行“普通高中基础文 化课程”的安排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常规科目二)高二:重视职业与学术能力的培养经过高一年的探索和导向后,学生将在这一年的初始阶段正 式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门类,开始专业性质的学习从这一学段 起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并同时加强普通高中基础文 化课程和带有专业性质的基础文化课程,达到学生“一专多能” 的效果技能导向课程”模块将由通用技术(选修),专业知 识,技能实训和社会实践四部分构成这一学期的“通用技术(选修)”包括7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涉及到生活必须的技能 和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学校能够根据具备的资源,拥有的通用 技术实验室等开展选修课的教学专业知识”则针对学生确定 的职业门类进行专业教学,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如汽修专业则 需要从机械,电子等方面给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了解工作原理, 为走上实习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部分课程的开设需要依据学 生选课的情况,结合学校能够提供的师资和实习条件,力争最大 化的开设专业门类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学校自身条件有限, 能够与本地企业,高职甚至大学开展合作,将“校企合作”、“普职结合”深入到普职融通的过程当中专业实训”则是利 用本校的资源开展专业见习如汽修专业,厨师专业等都需要校 方为学生提供训练的场因此将理论充分应用至实践当中社会 实践”则包括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自己寻找实习机会,同时学校尽 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各类社会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帮扶, 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工作等必要的社会实践能够增加学生对职 业感受的丰富度,了解职业当前在社会的运行情况,找准自己在 职业中的定位,增加社会经验,了解处人处事的方法,为今后走 向社会奠定根基这一年的基础文化课程也要根据课程结构的调整而有所变 动,在开展普通高中基础文化课程教学同时,针对部分同学选择 的专业再开设一些具有专业倾向的文化课例如,电子,机械, 财会类学生能够额外增加专业涉及到的应用数学课;化工,农业 技术等的学生能够增加化学课的课时或开设专业应用化学课;销 售、培训类工种能够增加语言类学科的课时或开展一系列的礼 仪,语言讲座。

三)高三:科学定位学生发展方向高三年级是毕业期,也是高中生选择未来出路的关键期普职融通”班的学生能够走向社会就业,能够选择进入高职进 修,也能够选择升入本科进行学术深造因此,这一学期主要是 针对三类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以确保学生都能够很好 的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就业指导”作为选修课程,是针对需 要高中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所开设的就业指导类课程,当 然需要升学的学生也能够凭借兴趣自主选择就业指导主要是介 绍学生求职,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礼仪规范,知识素养,技能 配备等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就业生活专业对接 课程”则是针对升入高职的学生开展专业的拓展教育,或是与高 职的对应学科进行对接,以帮助学生在升入高职后能很好的融入 专业学习中对于立志从事学术研究,希望自己能够升入本科学 习的学生,校方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做好 临考前的复习工作,一切学校的教学安排也要以毕业考试和高中 升学考试为重点,争取所有学生都能够拿到普通高中毕业证书三、“普职融通”课程设计的两个核心出发点(一)“融通”非“对接” 注重课程的内在融合“融通”即融会贯通,相互沟通之义这也就决定了课程之 间并非简单的“嫁接”,而是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之间形成融合 的状态与效果。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课程的融通主要体现在课程 内容的融通、课程实施形式的融通课程编排的融通等更重要的 是,课程融通的实施要让学生实现思维的融通,进而促进行为的 融通课程的内在融合,首先要实现理念上的融通,如果教师对 于“普职融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嫁接和课时的穿插 安排,那么这种融通仅仅是在原有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上添加了 几门职业课程而已,无法实现融通课程体系的素质提升功能;其 次是内容的融通内容的融通不是内容的杂糅,而是要用普通知 识去解答职业问题,用职业思维去影响普通知识的学习,在内容 编排上要实现思维与内容的相互借鉴,进而让学生不受内容性质 的限制,从而从不同的知识中贯通对职业思维与学术思维的理 解同时也要实现形式的融通职业课程的教学与学术课程的教 学应该互相借鉴,能够是简单层面的借鉴,也能够是实施思维层 面的借鉴,即将教学方式背后的理念作为借鉴的对象加以改造, 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丰富感知形式,以方法的多元化实现思维碰 撞的精彩二)“融通”非“全能” 注重课程“宽基础,活方向”的设计理念“普职融通”的根本意图在于实现学生的“全人”发展与“多样化”发展而“全人发展”的首要议题则是个性化自由发 展。

这与片面强调学生的“全能发展”意义相左将普通课程与 职业课程相融合,是为了让学生在入学初期能够有更为基础的认 知和广阔的视野,在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同时深刻 的了解自我,从而为今后自我发展方向的选择奠定基础全能 论”的错误在于将目标与过程的关系相混淆我们要经过“宽基 础、活方向”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在专业发展中的全能以及在基础 应用层面的全能,而不是经过“全能”性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达到选择上的便利实际上,专业发展的全能服务于学生今后的 主业(如升学、就业等),基础应用层面的全能则关注学生在通识 议题上的科学判断与积极参与:例如对世情国情的关注,对职业 生涯发展的认知,对自身发展的评估,对技术发展领域最新成果 的主动认知等以这些内容为结构的素质提升体系能够有效的帮 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宽基础,就是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 与空间范围内以更宽广的视野认识我们所生存的社会,活方向, 则是在宽基础的层面上根据对个人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 向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不追求知识领域的“全能”发展,而是 追求自由与科学并重的“全人”发展。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