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面试教案【篇一: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徐宽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提问:你对济南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温情(主要通过济南的山和水体现) 2.第一段是怎样写出济南的温情呢?(学生默读第一段) 明确:通过对比,得出济南是“宝地”这一论断 二、 讲解新课 (一) 分析第二自然段 1. 提问:这一段是写什么? 明确:阳光朗照下的山 2. 第1段写济南冬天温情的天气,第2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明确:用一个过渡句: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3.要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明确:三方面 ① 老城 连用三个动词:晒、睡、醒,写出济南的暖和舒适 ② 小山 用“圆”、“小摇篮”、“保暖”写出济南的可爱,充满温情。
③ 人们 用“含笑”、“不着急”写出济南冬天的慈善 (二)分析第三自然段 1. 这段主要讲什么? 明确:薄雪覆盖下的山 2. 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 ① 山上:矮松青黑——顶白花 (像日本看护妇)用比喻 ② 山尖:全白 (镶银边) ③ 山坡:白雪黄草 (穿花衣) ④ 山腰:露粉色 (害羞)用拟人 3.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明确: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4. 这段文字用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明确:比喻: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 拟人:“一道儿白,一道儿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5. 这段突出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妙 (三)分析第四自然段 1. 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城外远山2. 提问: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明确:用两个“卧”字,照应了上文的“暖和安适的睡着” 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3. 城外远山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素淡雅致 (四)分析最后一段 提问:济南的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1)通过描写三组植物: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 “绿”体现了冬水的温暖,充满生机。
(2)从颜色上来看:澄清、清亮、蓝汪汪,用“蓝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活”的特点:清澈通透 三、 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色:1.善用比喻和拟人 2.情景交融 四、 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板书:济南的冬天 老舍 1. 阳光朗照下的山 温暖可爱 2.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 妙 3. 城外远山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绿 活 丽【篇二:《济南的冬天》教案(详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旷晓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6.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 之情 【教学重点】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描绘的美妙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时序已经进入冬天说到冬天,我们往往想到寒风呼啸,草木凋零,白雪皑皑,给人一派萧瑟,似乎没有什么美景可言可是,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投影出示济南冬天全景图) 二、初读课文 (一)简介作者(投影显示) (二)听读课文,并正音正字,自行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谈谈在听读课文中,对哪一点印象最深 (三)重点检查部分字的读音及部分词语的意思(具体见投影展示) 三、检查预习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作者老舍先生在课文第一部分说,在北中国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济南是块宝地),济南的冬天天气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温晴)。
在这一部分,作者还提到了两个地方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作了对比——北平和伦敦,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伦敦的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而济南的冬天,没风,有阳光,所以作者觉得舒适、温暖课件出示体现济南冬天总体印象的两幅图 济南是块宝地舒适 温暖 附:本节完整的板书: 第一部分(1)济南是块宝地 温 晴(对比) 四、赏析济南的山水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赏析济南的山水 (一)赏析济南的山 1.赏析济南阳光下的山景(投影出示阳光下的山景图) (1)指名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山的特点? (3)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阳光下的小山:可爱(拟人) 2.赏析济南薄雪后的山景(投影出示薄雪后的山景图) (1)指名诵读第三自然段内容 (2)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3)提问:济南雪后的小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后小山的特点? (4)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拟人 比喻) 3.赏析城外远山(投影出示城外远山图)(1)品读,理解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手法。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古老的济南——“古老”突出时间积淀,内涵丰富 ○ 2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城里”到“城外”的描写,空间转移,富有○ 层次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运用拟人手法,○ 传神生动,写出了济南冬天的闲适、安祥 4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把城外远山景致比如成水墨画,画○ 中有诗意,突出环境的雅致,“唐代”与开头“古老”呼应,引人神往 (2)轻声朗读,读出“古老”山城的深邃神韵,读出“唐代水墨画”的精巧雅致 (3)小结归纳,整理板书 板书:城外远山:如诗如画 (比如 拟人) (二)赏析济南的水(投影出示图片) 1.自由朗读本节课文,并结合图片,用三个字形容济南冬天的水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板书:水:绿、清、亮 (三)小结本节 第二部分( 2 、3、4、、5 )济南山水美如画 附:本部分完整的板书: 第二部分( 2 、3、4、、5 )济南山水美如画 2、阳光下的小山:可爱(拟人) 3、小雪后的小山:秀气(拟人、比喻) 4、城外远山:如诗如画 (拟人) 5、绿、清、亮 (比喻、拟人) 五、理解最后一节:指名多人分别有感情朗读: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读出自己的向往之情 3.读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4.读出为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之情 六、总结全文 文章的最后,老舍先生用一句话作结语——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写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我们读出了对济南冬天美景的向往之情、对大自然给予我们恩赐的感恩之情,读出了为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之情板书:第三部分:结语 (赞美 向往 感恩 自豪) 七、拓展延伸 (一)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二)写作训练: 1.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课后,我们写一写家乡的冬天,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准备抓住什么特点来写? 2.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指名南北差异大一点的不同地域的两人口述 3.教师作综合评价 八、课后作业 (一)完成习作:. .的冬天(横线上补充上家乡地名) (二)背诵《济南的冬天》 附:全文板书: 济南的冬天 第一部分(1)济南是块宝地 温晴(对比) 第二部分( 2 、3、4、、5 )济南的山水美如画【篇三: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重点:1. 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 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掌握重要词语及其意思; 3. 弄清本文重点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4. 明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5. 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6. 体会比喻、拟人的精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解题 体会题目“济南的冬天”和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不同 题目“济南的冬天”,是以“济南”限制“冬天”,作者要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是其它地方的冬天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以“冬天”限制“济南”,作者是向读者强调,他最后要抒发的是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观感这”指代文章所描写的全部景物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三、掌握词语的音、形、义(投影显示): 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2.指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响晴 出奇 安适 镶 贮蓄 澄清 空灵 响亮的天气 (a十分明亮;b声音宏大) 慈善的冬天(a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b温暖舒适) 那些小山太秀气(a清秀;b玲珑秀美) 四、朗读全文 五、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六、作业: 1. 抄写词语2. 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 南 北平(有大风) 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 响 晴 “宝地” 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 温 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 ”比作“白花”; 二是将“ ”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 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 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 2. 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 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五、拓展阅读(发一段课外文字,体会南方冬天的特点)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济 南 北平(有大风) 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 响 晴 “宝地” 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 温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