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

xian****hu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51KB
约3页
文档ID:141386211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_第1页
1/3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更何况医生和其他没有医学知识的孩子父母之间,因为紧张和担心,家人之间都会产生质疑,更何况本为陌路人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孩子一发烧,大部分家长的愿望是孩子早点退烧,觉得烧退下来了,孩子就恢复了健康,自己就安心了,所以就不顾一切的想给孩子退烧不管发烧是什么原因在很多人眼里,打针才是真正的治疗,打上针了心里才踏实,孩子发烧医生不打针就是不负责任这种心态其实蛮普遍,2013年5月沈阳一个家长,就因为自己孩子高烧不退,对医生拳打脚踢导致脑震荡2013年11月,佛山一老医生因为拒绝给一孩子开吊针,被孩子爸爸打伤也就在昨晚,去年大年初三,我们医院急诊科一个医生,因为接诊一个发烧的孩子没有开吊瓶,被认为是不负责而遭到家长的殴打在计划生育以后,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承受着几代人的关爱,我作为一个儿科外科医生,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做出的医疗决策,在有儿童内科医生认同的情况下,都会被自己家人质疑试想,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别的医生,她们会怎么看待这个医生?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别的医生,面对这样的质疑,甚至还要面对殴打,还会愿意这样坚持原则吗?下面正好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去年年前,妻子休假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走之前我感觉孩子已经有点呼吸道症状了,到娘家第二天就出现高烧,迅速烧到40.2度,并叫喉咙痛,一边的耳朵疼。

这是孩子第一次不在我身边的时候生病,经过幼儿急疹那一次,以及此后多次的验证,家人终于确认我不仅是孩子他爹,还真的是一个儿科医生,所以在孩子健康问题上我已经拥有了话语权,所以孩子妈妈第一时间打给我了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我听到自己孩子生病的第一反应也是心急如焚,但视频里也只能看到她病恹恹的躺着,其它情况都不清楚,我一面叫继续观察体温情况,多喝水,物理降温(当时我也认为发烧应该物理降温,如果不是自我学习我现在也还是这样认为),多休息,体温太高了就给退烧药因为孩子走之前已经有些呼吸道的症状,又叫耳朵疼,还刚坐了飞机,我担心呼吸道感染合并中耳炎,就嘱咐如果第二天还高烧的话就去医院看看到了第二天,孩子仍然持续高烧,我联系了当地儿童医院的同学,让妻子带着孩子去找他,他也是外科医生,他又带着孩子找了一内科主任帮忙看了,验血白细胞1.8W,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高,考虑化脓性扁桃体炎,建议打针,开了头孢噻肟钠,同时开了清开灵颗粒,妻子问我要不要打我没有看到孩子,在诊断上我完全信任医生,孩子感染症状和指标都有,用抗菌素也没有问题但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头孢噻肟虽然级别高但未必效果更好,虽然孩子有高烧的症状,但没有病原学基础上,直接上头孢三代针剂在我看来还是有些过了。

孩子也能进食,既往她也用过阿莫西林,我就叫她先不打针,回家先吃阿莫西林再观察,至于那个中药,有看我微博的都知道我肯定会直接无视吃药后当天,孩子仍然是持续高热,妻子又有些坚持不住了,说还是想抱到医院去打针,说人家好歹是内科主任,经验肯定比你多,我顶着压力叫她再坚持,到了第二天下午,体温开始下降并趋向正常,三天后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那家医院是我大学及研究生实习的医院,那个医生说不定也曾经是我的带教老师,在医患关系的现状下,我也特能理解她的用药思路就像前面讲的,很多人到医院就是要求立马解决孩子的病痛,发烧的就要求早点退烧,不然就要问责医生,甚至拳脚相向,在这种压力下,迁就患者 保护自己成为很多医生的选择在抗菌素指征很明确的时候,有很多种选择,选择更强力的广谱药物,用起效更快的静脉给药,短期效果又快又好,病人欢喜,医生说不定还能获利,皆大欢喜至于风险,短期内输液反应毕竟少见,远期产生的问题也很难关联到这次治疗上去而口服阿莫西林,需要做皮试,起效慢,碰上耐药菌机会也大,效果不好可能被质疑,吃力又不讨好,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哪个医生愿意去选择?我把这个经历发到微博上,有北京大医院的儿科同行说,化脓性扁桃体炎自己也会上头孢三代。

所以,我即便是去的另外一家医院,找得另外一个医生,也可能是这样的方案在这样的医疗体制下,医患关系现状下,我们的医疗体系能提供的就是这样的方案现状是各方利益平衡之后的产物,社会里每一分子都得面对,包括医生自己成为患者之后,否则就要自己去承担额外的风险而每一次的伤医案发生,只会更坚定更多医生采取防卫性医疗的决心,也就会有更多无辜的患者为那些行凶者的行为买单,这就是冤冤相报,无止无休当然,患者这么迷信输液和抗菌素,医疗界并不是清白的这些技术应用都是近代的事情,传播医学知识的主体还是医疗界,民众的观念还是来自医生们的潜移默化,在中国静脉输液和抗生素的滥用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而言,年龄更大的人对这两样东西的迷信更多一些,老人们对网络接触得少,观念更新不如年轻人,而这些老人的观念也是由更老的那批医生培养出来的,所以说句得罪医学界里那些前辈的话,今天很多年轻医生挨的打,可能有你们当年造的孽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有医疗体制的原因,也有民众科学素养的原因我本身不排斥输液,也不排斥使用抗生素,如果病情需要,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我只是觉得,别的医生给出的方案是有医生的立场,我自己的孩子我愿意为她承受一些风险,选择可能对她更好的方案。

我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我自己是儿科医生而且愿意自己承担责任本来医生在诊治自己和或者亲人的时候会受很多感情因素的干扰,更容易犯错,如果有信任的医生,我情愿找他们去看我自作主张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转换为患者的身份,医生对当前的医疗系统也有很多不信任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医生自己看病也会找熟人的原因之一那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人士该怎么办?除了学习一些常规的处理方法,如果你没有儿科医生的朋友,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应该去看医生到了医院,除了可以拒绝任何医生开出的中药外,也只有相信医生因为无论如何,在医学问题上,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懂得肯定比你多,虽然在细节上可能不会完美,但大体的方向不会错的太离谱,医院毕竟还是受到监管的更何况,按医生的方案去做出了问题还是找得到人负责,自己选择出了问题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吞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失望了,但这却是无奈的事实疾病千变万化,哪怕就是发烧,也可能是不同疾病,不同病情的一个表现,我上面讲的两次经历都是不需要输液的,但不等于所有的发烧都不需要输液,有些重症的感染,不但要输液,还可能要住进ICU就是医生用心去诊断,也难免会有误诊漏诊的时候,患者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一些医学知识,但要超越以看病为生的医生还是不太可能,所以相信医生比相信自己出错的机会要小很多。

要让孩子们得到更可靠更安心的医疗服务,我们所能期望的是医疗行业能不断改进但这不是靠打杀医生能实现的,而是要我们一起去努力改变现状,包括整个社会信任的重建,包括患者的宽容和医生的自律,也需要科普教育,但更主要的还是医疗体制的改变,医学院校在招生的时候不会专门挑选那些贪婪黑心的人来学医,医生本来都是正常普通人,让具有普通人性的人穿上白大衣就不被人信任,还只能说是我们的医疗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明白后记:《当医生遇到自己的孩子发烧》那篇文章推送之后,在和微博都转发得比较多,引发了一些共鸣,但也看到一些过度解读,所以还是写下这篇后记再澄清一下虽然我在文章里也说过,我所讲的两次经历都是不需要输液的,但不是所有的发烧都不需要输液,但是还是有些人得出了结论说孩子发烧就不应该用抗生素,不需要打针输液,而应该自己在家观察,等待孩子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