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蜕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9.50KB
约10页
文档ID:173929643
2023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_第1页
1/10

2023 高考生物:《生物学》必修 2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1.豌豆做遗传学材料的优点:豌豆是雌雄同株(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花较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后代多2.对分离现象或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彩球的组合有 3 种,各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理论上应为 DD:Dd:dd = 1:2:1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7.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联会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8.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联会后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交叉互换9.减数分裂Ⅰ的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10.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12.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13.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稳定性的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4.、萨顿假说:假说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5.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结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16、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7.人类红绿色盲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 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患病18.T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实验材料:噬菌体2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结论: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19.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20 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 噬菌体外壳,2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内含 T 噬菌2体的 DNA)。

21.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2..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和 DNA 病毒;少以 RNA 作为遗传物质 : RNA 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等23 DNA 特点:①稳定性:②多样性 ③特异性:24.☆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25.DNA 分子的结构五种元素:C、H、O、N、P四种碱基:A、T、C、G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基本单位)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两条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一种螺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26.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材料:大肠杆菌 .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密度梯度离心法27.DNA 的复制:场所:细胞核 .28.DNA 的复制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29.DNA 复制过程:解旋→合成子链→复旋30DNA 复制 转录 翻译场 主要在细胞所 核主 要 在 核糖体细胞核模 DNA 板 条链的两DNA 的 mRNA一条链原 脱氧核苷酸 核 糖 核 氨基酸料 苷酸酶 解旋酶、DN A 聚合酶RNA 合酶聚 肽酰转移酶信息 DNA→DNA 传递DNA→RN RNA→多肽链 A特点 边解旋边复 边 解 旋 一条 mRNA 上可以相继结制半保留复 边转录 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制 条肽链的合成配对 A-T;G-C A-U;T- A-U;G-C方式 A;G-C31、DNA 复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2、精 DNA 复制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33、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RNA 片段)34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35.密码子: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36.反密码子:与 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tRNA 上的 3 个碱基37.中心法则:38.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39.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症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皱粒的形成40.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1 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42 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43 基因突变: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44 细胞癌变原因: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失控.45.癌细胞的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46 基因突变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47、基因重组概念: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48 基因重组类型:(1)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发生在前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9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 三体综合征(多 1 条 21 号染色体)(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50.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5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异位5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53.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化石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 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54.适应的相对性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作用的结果55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①过度繁殖——基础;②生存斗争——手段;③遗传变异——内因;④适者生存——结果56、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57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的计算: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纯合子的频率 + ½ 杂合子频率58.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59.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60.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6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62、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