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D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学习过程就是尝试猎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2、小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一题多解。
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具体思维3、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刺激5、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6、“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与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C、直接性 D、实践性7、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群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8、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
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 D.整体性 9、孔子曰 :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 具有灵活性B 脱离社会生产C 具有全面性D 结合社会生产10、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泊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11、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12、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1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
A、以学生为本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D、以成绩为本14、在一次心理学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 比特B 组块C 字节D 词组15、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基本策略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18、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19、西方教育史上,提出 “ 泛智教育 ” 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0、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2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
A、卢梭 B、培根C、康德 D、洛克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的方针的基本内容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点3、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4、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2、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A2、B3、B4、A5、答案:C 心理起源6、B7、D8、A9、答案:B 10、B11、A12、答案:A生产力发展水平13、答案:A14、答案:B15、B16、A17、C18、C(答案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19、答案:C 20、A21、B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2、此说法是正确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3、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4、【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 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2、正确答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3、(1)班集体形成的阶段:①组建阶段;②形核阶段;③发展阶段;④成熟阶段2)班集体培养的方法: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而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表现: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宣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2、(1)①德育的疏导原则 ②因材施教原则 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④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时,教师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冷处理,并不是与小杨发生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运动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加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中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第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它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教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